送高士敦赴成都鈐轄二首 其一
玉鈐金印臨參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書來望鴻雁,江頭花發醉貔貅。
巴滇有馬駒空老,林箐無人葉自秋。
能為將軍歌此曲,鳴機割錦與纏頭。
玉鈐金印臨參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書來望鴻雁,江頭花發醉貔貅。
巴滇有馬駒空老,林箐無人葉自秋。
能為將軍歌此曲,鳴機割錦與纏頭。
你帶著玉鈐金印前往參井分野之地,掌控蜀地連通秦地四十州。京城書信傳來盼你消息,江邊花開時與將士暢飲。巴滇有良馬卻無用武之地空自衰老,山林無人樹葉獨自飄落。我能為將軍你唱這首曲子,用織機織出錦緞作為酬謝。
玉鈐金印:指軍事指揮的印信。
參井:星宿名,參宿和井宿,代指蜀地。
貔貅:本義是猛獸,這里指勇猛的將士。
巴滇:巴地和滇地。
林箐:山林。
纏頭:古時歌舞藝人表演完畢,客人以錦緞之類為賞賜,稱纏頭。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是高士敦要前往成都擔任鈐轄這一重要軍事職務,詩人為其送行而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期許和對蜀地局勢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任,突出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祝愿和對蜀地的關切,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元日度巴云,時逢朐?人。
野梅空自落,山鳥暗知春。
不醉新年酒,徒悲異域身。
無窮倦行意,亭柳漫風塵。
杜宇枝頭雨未干,曉來猶學夜來寒。
花如舊日全然少,梅亦何心只爾酸。
世事淺深連酌酒,春光行止一憑闌。
流鶯默默渾無語,只把游人冷眼看。
云臺會功臣,際會若風虎。
獨有嚴子陵,垂竿富春渚。
相求對幽藐,相知有平素。
吾寢惟吾真,君意應勿忤。
歸來拂苔石,整我竿上縷。
煌煌道義間,足以照今古。
萬山蟠兮新此一丘,吁嗟乎,吉士兮靈辰不留。
佳城鬰鬰兮馬跼不進,前岡隠隠兮牛眠是求。
竁蜿蜒兮有隧,枕臯隰兮沃流。
東望兮廬舍,西望兮松楸。
白云兮生死同壑,黃壚兮杖屨昔游。
孤哀哀兮罔極,悼愁愁兮千秋。
悵素紼兮莫執,相爾些兮商謠。
十畝荒林屋數間,門通小艇水灣灣。
人行遠路多嫌僻,我得安居卻稱閑。
樽酒相忘霜后菊,一詩難盡雨中山。
何時漾下浮名事,只與田翁剩往還。
非愚非賢,非親非冤。
渠不在后,我不在先。
共行難行道路,欲了未了因緣。
以松為誓,后五百年。
咄,再來不直半文錢。
渺渺康湖水,峨峨蜀野山。
是翁元不死,蛻骨此中間。
草木券臺綠,莓苔翁仲斑。
白云傷北望,清淚更潸潸。
苦無官況莫來休,羞見傍人說宦游。
九十日秋蛩共語,兩三夜雨雁供愁。
腐紅只有虛名在,堅白難將實意酬。
驛路梅花歸正好,苦無官況莫來休。
徽外琴聲局外棋,此心能得幾人知。
縱橫謾說三千字,陶寫須吟百一詩。
秋到蓼花蟬噪后,雨敲荷葉釣歸時。
西湖盡著張公子,莫把吟篷月共移。
官氏亙古至于今,歷派源流振家聲。
吾今生爾九兄弟,各在一方以安身。
人人立志守豪富,個個撐持家業均。
但今囑咐清明節,永世皆臨祭視親。
農豈猶需我勸農,且從人意卜年豐。
喜聞布谷聲聲急,莫為催科處處窮。
父老來前吾語汝,官民相近古遺風。
欲知太守樂其樂,樂在田家歡笑中。
神仙不可學,愿學長不死。
學詩如學仙,吞霞潔塵滓。
渚花流水香,煙霏暮山紫。
涼飔入修竹,一笑鳴綠綺。
童髽及侍果齋賢,白璧沈埋二十年。
師道倦為蓮幕客,詩魂蜚伴雪堂僊。
同游諸老無人在,所幸斯文有子傳。
讀到徐卿珠玉句,撫膺三嘆愧遺編。
人心乘氣機,投閑肆馳逐。
飛天忽淪淵,忘生以徇欲。
大而名節喪,甚者邦家覆。
一狂方寸亂,一安萬事足。
簞瓢樂陋巷,粱肉怕書腹。
平時工用深,舉動自絕俗。
倀倀無所守,有為皆碌碌。
一墮荊榛中,終身困躑躅。
世事豈有常,烏可執卷贖。
學問在我毋自棄,富貴在天毋自辱。
亂石當陶泓,千巖作詩軸。
意到句不就,句到意不足。
墨漸消,筆漸禿。
蒼松偃蹇莓苔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