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奉呈吉老縣丞
山擁鳩民縣,江橫決事廳。
土風尊健訟,吏道要繁刑。
觟?今無種,蒲盧教未形。
里多齊瞯氏,材謝宋庖丁。
令尹三年課,斯人萬物靈。
吾方師豈弟,僚友助丹青。
山擁鳩民縣,江橫決事廳。
土風尊健訟,吏道要繁刑。
觟?今無種,蒲盧教未形。
里多齊瞯氏,材謝宋庖丁。
令尹三年課,斯人萬物靈。
吾方師豈弟,僚友助丹青。
山巒環繞著聚集百姓的縣城,江水橫在處理政務的廳前。當地風俗崇尚好打官司,為官之道需要繁多刑罰。如今像觟?那樣能辨是非的神獸已無種,像蒲盧那樣的教化也未形成。鄉里多有像齊瞯氏那樣狡黠之人,可惜自己才能比不上宋庖丁。縣令三年的政績考核,這里的百姓本是萬物之靈。我正以和樂平易為師,希望僚友能助我添彩。
鳩民:聚集百姓。
決事廳:處理政務的廳堂。
健訟:好打官司。
觟?(xiè zhì):傳說中的神獸,能辨是非曲直。
蒲盧:指教化。
齊瞯氏:泛指狡黠之人。
宋庖丁:即庖丁解牛的庖丁,比喻技藝高超者。
令尹:這里指縣令。
課:考核。
豈弟(kǎi tì):和樂平易。
丹青:這里指助力、添彩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任職于一個民風好訟、治理難度較大的縣城。詩人希望以和樂平易的方式治理地方,同時也需要僚友的幫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當地社會治理難題,展現詩人的治理理念和愿望。其突出特點是將寫景與反映社會現實結合,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能體現宋代地方官員的治理思考。
山城木葉落蕭蕭,
手爇松明夜漏迢。
月色空庭看不盡,
一瓢清酒讀《離騷》。
炎暑無逃處,還來問水濱。徑疑曾到地,花認昨游人。
樹密堪移席,林深似有津。若容長住此,不用嘆緇塵。
荷花京國賞,紅萼占橫塘。莫以憐孤艷,翻令念故鄉。
碧筒聊作獻,綠葉未裁裳。留宿非難事,歸途愛月光。
知他鱟豰不成音,
才欲轉喉聲已沉。
扭曲詩行還湊句,
不知何處著詩心。
跣足曾穿古洞,衲衣掛在長松。
一別煙霄十載,夜來夢入西峰。
涼夜宛游清境,歸時尚愛攀松。
回首云煙滿目,盡遮九鎖寒峰。
新詞堪寄怨,才欲寫、還又怕人知。恨曲港水深、云槎難泛,石橋路阻,驕馬空嘶。但凝想,紅蕖臨岸處,芳樹掩門時。近日帶圍,未知寬減,前春心病,怎地支持。
人生隙駒耳,匆匆里、易把好事參差。但愿伊長年少,我不分離。想玉液染唇,似嘗仙藥,粉痕揾袖,勝曳朝衣。料得蘭心蕙性,憐我情癡。
我亦故家后,與君同病憐。
性情迂略似,風義久彌堅。
舊事如前世,閒愁集長年。
西窗來話雨,往往不成眠。
角聲悽惋笛聲乾,
獨立黃昏不柰寒。
未省半山梅在否,
東風歸路憶長干。
蕭蕭湖上寺,夜色滿禪堂。
客夢留初地,鐘聲出上方。
石泉寒到枕,山月近侵床。
結習除難盡,拈花問覺王。
蝗旱相仍創造艱,彌聞幕府苦愁顏。
雨聲恰及春歸日,寒氣遙看雪積山。
鄭盜取人當少止,秦人避世正思還。
請君譯與名王語,廣廈須開十萬間。
水庵室里爭鋒,一掌打得耳聾。
從茲喚鐘作甕,滅卻楊岐正宗。
自謂水庵可入,卻言不識中峰。
眩碧成朱被眼瞞,
分明是葉作花看。
道人本不知香色,
只與窗前草一般。
分野三湘北,專城百粵西。
且馴蒲邑雉,莫哂武城雞。
事簡官能傲,山名詩有題。
亦聞饒桂樹,莫惜寄幽棲。
錦湖秋色漾漣漪,
湖里游人歌《竹枝》。
斜日泊船紅蓼岸,
神鴉飛過魯連祠。
香消玉隕,嘆華門寒女,能全貞白。金穴銅山渾不羨,獨葆璇閩芬烈。
鸞破難圓,鳳飛豈再,淚盡啼鵑血。鴆媒何惡,瓊花幾墮灰劫。
卻憶堂上調羹,膝前畫荻,回首真凄絕。生就青陵連理樹,那許狂夫攀折。
精衛無波,鴛鴦有冢,畢命朱絲直。皮金剪字,至今淶水嗚咽。
少年曾至戀巖阿,四百峰頭慰浩歌。
楓樹染霜寒路遠,云璈歸夏野蟬多。
石留古跡詩微落,洞近群真勝未磨。
聞演三車從此地,向看全愧夢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