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文伯暑時五首 石枕
沈埋寒泉骨,成器世乃重。
賢于曲肱樂,輾轉不傾動。
六月塵埃閑,頭為涔涔痛。
一臥洗煩勞,華胥直通夢。
沈埋寒泉骨,成器世乃重。
賢于曲肱樂,輾轉不傾動。
六月塵埃閑,頭為涔涔痛。
一臥洗煩勞,華胥直通夢。
它曾深埋在寒泉之中,制成器物后才被世人看重。它比那彎曲的竹席要好,人在上面輾轉也不會傾斜晃動。六月里在塵埃中忙碌,腦袋因悶熱脹痛。一躺下它便能洗去煩勞,讓人直接進入美好的夢境。
沈埋:深埋。沈,同“沉”。
曲肱樂:彎曲的竹席。樂,通“簟”,竹席。
涔涔:形容脹痛。
華胥:指夢境。傳說黃帝夢游華胥國。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是暑熱時節,詩人可能在忙碌奔波中飽受炎熱之苦,偶然使用石枕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石枕能緩解暑熱煩勞。特點是借物抒情,以石枕喻寧靜生活。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在平凡事物中尋得慰藉的心境。
榾柮通紅未辟寒,病身無異著囚山。
俊游與眾聊同樂,歡事于儂了不關。
一霎蓮華開陸地,十分桂影洗瀛寰。
朝家若訪玄真子,知在清溪第幾灣。
阡陌東西山北南,半生常帶散人銜。
何曾云夢芥八九,一任狙公芧四三。
合上大夫投欲死,甕間吏部寢方酣。
可憐子駿無家法,下見先人面有慚。
蹇馿誰駕復誰驂,略似遺公在劍南。
尚有三鐘加十束,那無二頃種千柑。
不煩剝啄敲門訪,且可跏趺面壁參。
春到茅檐殊未覺,曉窗差薄日初酣。
誰引扶胥水入城,循除終日愛琮琤。
天風何許珮環響,秋色自然竽籟聲。
盡洗珠犀寧受涴,少留琴鶴未須行。
它年父老傳都漕,名與濂翁一樣清。
東郭無全履,南轅似轉蓬。
自慙老中壘,莫誤小林宗。
若見同胞子,為言禿鬢翁。
衰年不堪玩,一病一龍鐘。
童年觜距已專場,何況而今益老蒼。
天網恢然罩鸞鵠,朝陽鳴矣革蜩螗。
士誰與賀爭同進,眾亦推弘詣太常。
可惜祠官無氣力,不能搢笏誦阿房。
芻言當日偶然同,白首家山各固窮。
海內僅存一畏友,人間遂有兩愚公。
似聞黃閣登迂叟,且向青原訪醉翁。
此士未應無著處,棲棲十載六治中。
塞氛未靜鐵衣寒,愁絕江南庾子山。
誰使石郎捐一道,僅聞柴氏復三關。
西當太白余孤壘,北望神州隔幾寰。
猶憶樓船建黃鉞,夕烽明滅照龍灣。
吾母尤高潔,夫人亦步趨。
書窗共殘燭,禪幾對團蒲。
不愧顧家婦,能存趙氏孤。
郎君奉鸞誥,聊足報親劬。
自是妖星死諸葛,非關潦霧病文淵。
莼鱸不復歸吳矣,琴鶴還如出蜀然。
賢有豐碑存峴首,儉無高冢象祁連。
東風一掬交游淚,吹向柯山宰樹邊。
傷春感舊似中酲,樂器全拋曲譜生。
自小抱衾無怨色,有時擁髻尚風情。
曾陪太尉斟還唱,猶記司空眼與聲。
著主衣裳為主壽,莫如琴客別宜城。
忽忽聚還散,熒熒暗復明。
去嫌滅燭穢,來照讀書清。
不必煩羅扇,何妨屏鐵檠。
蚌珠大如月,不及爾身輕。
昔預八僊飲,深知七子才。
云何埋玉樹,不復倒金罍。
錦制曾三試,羅浮欠一來。
吾衰慚誄筆,搔首寄余哀。
只有短轅車錫導,更無靈壽杖扶光。
林間竹筍飽一世,閣下薇花閱幾郎。
曩欲裂麻寧拂袖,老當還笏不須囊。
綠陰周匝迷行徑,誰念茙葵惟向陽。
昔人抱璞經三獻,今子排云叫九關。
千佛經應冠鰲頂,大人賦可動龍顏。
探梅臘雪園林后,對策薰風殿閣間。
若見故人詢病叟,但言深入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