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觀顧夫人哀詩二首 其二
吾母尤高潔,夫人亦步趨。
書窗共殘燭,禪幾對團蒲。
不愧顧家婦,能存趙氏孤。
郎君奉鸞誥,聊足報親劬。
吾母尤高潔,夫人亦步趨。
書窗共殘燭,禪幾對團蒲。
不愧顧家婦,能存趙氏孤。
郎君奉鸞誥,聊足報親劬。
我的母親品格尤為高潔,夫人也努力追隨效仿。她們曾一起在書窗前對著殘燭讀書,在禪桌旁共對蒲團參禪。夫人不愧是顧家的好媳婦,能夠保全趙氏的孤兒。如今您的兒子獲得了朝廷的封誥,也算足以報答母親的辛勤養育了。
步趨:追隨、效法。
團蒲:即蒲團,僧人坐禪及跪拜時用的圓墊子。
顧家婦:指符合傳統婦德的好媳婦。
趙氏孤:春秋時,晉大夫趙朔為屠岸賈所害,朔妻遺腹生一子,由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設計保全,即趙氏孤兒。這里借指夫人保全的孩子。
鸞誥:指朝廷封贈的命令。
親劬:母親的辛勤勞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顧夫人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夫人的哀悼和贊美而作。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重視傳統的婦德和家族情義,夫人的行為符合這些價值觀,因此作者對其進行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顧夫人的高潔品德和義舉。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和典故展現夫人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社會風俗和人物風貌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無心看春只欲坐,
偶騎馬傍春街行。
可憐愁以草得暖,
一寸心從何處生。
此心一似篆煙灰,
好向君王早乞骸。
何處幽人來問訊,
橫擔竹杖過溪來。
疑陵那可望,催淚復催妍。飛花銷臉靨,拜月笑眉鈿。銜令死猶愛,緘情生自憐。無因憑李少,為幻入君前。
銅羽溯秋風,金鏤夜帳空。舞鸞君詎見,調鳳妾猶工。淚竹愁難滅,采菱歌易窮。翻憐秦帝寵,驪下許相同。
昔年兩白鶴,巢我青松林。夜寒時警露,眾壑流清音。
一鶴戀故棲,孑焉守云岑。一鶴忽遐舉,天路探幽深。
神山境恍惚,浩浩誰能尋。驚飆吹未息,素羽愁難任。
故林遙待汝,貞此巖阿心。
風正陡。枝上乍驚消瘦。
寂寂青條空獨秀。東君還顧否。
無奈鶯啼長晝。苦自將春拖逗。
片片隨風零落后。芳魂歸碧甃。
鼙鼓初歸塞上師,京江酒美勝年時。
春來逆旅真無事,身到名山合有詩。
石底于菟窮作穴,泉間科斗鬧成池。
荒寒景色君休問,后日應懷此客隨。
瓊姿本自江南種,
移向春光上苑栽。
試比群芳真皎潔,
冰心一片曉風開。
翠籠高掛層軒舉,中有珍禽解人語。
顧影頻回席上燈,梳翎卻避檐前雨。
左旋右轉百態足,忽見昂藏為傴僂。
聲名價重出比鄰,婉孌情多向兒女。
耳娛目玩能幾時,珠沈綠碎隨塵泥。
玉環不系芳魂住,繡闥猶疑曉夢遲。
應憐握粟不自飽,吻渴腸空誰得知。
虛令賓客生顧盼,頓覺楹障無光輝。
憶昔攜來隴山客,萬壑千巖幾朝夕。
都將嫵色慰多愁,轉使歡聲成太息。
因思異物難豢養,頗似奇才遭挫抑。
君不見鹽車千里駒,長饑至死無人惜。
敢云才識出人群,羈滯愁心空自焚。
春色曉瞻天路迥,鐘聲遙隔帝城聞。
嗣宗謾灑窮途淚,賈誼能傳治世文。
家望扶桑歸路遠,碧霄遮斷海東云。
月出中秋好,軒居適對之。
水光長似接,壁影迭為岐。
但以三宵約,殊難兩地移。
湖山分勝事,把酒問何其。
灣上深居傍翠巒,無心出岫學龍蟠。
參差勾漏巖頭過,縹緲朱明洞口看。
石削綵分千樹色,瀑懸軿度萬峰寒。
龐公奕世冠簪貴,沛作甘霖自不難。
君嘆父兄別,我嗟朋友疏。
窮冬仍遠道,異縣復離居。
僅得追隨再,何由懷抱攄。
因來湖外使,為寄海邊書。
鳳髻斜分翠,鴛鞋小砑紅。
東君著意綺羅叢。最好一枝特地、怨春風。
懊恨無情語,嬌羞忍笑容。
相看疑是夢魂中。怕逐飛云歸去、斷行蹤。
古木搖陰綠插空,梵宮寂寞草髼松。可憐昔日掀天事,曾對君王跨六龍。
春潮暮落海門山,百艇齊飛牡蠣灘。分得魚蝦歸野市,滿江鷗鷺夕陽閒。
亂壑收云接漲瀾,一天風露夜漫漫。金鰲不動涵坤軸,海月騰空萬宇寒。
倦客登臨力已疲,高僧故索小窗詩。江山最好君知否,春去秋來煙雨時。
平原望遼闊,孤鶴不知還。
煙遠欲無樹,云微似有山。
叢陰連百粵,天勢落重關。
南斗長沙近,蕭森未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