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寺藤架
生長應毫末,敷腴忽十尋。
繁花春不歇,密葉晝長陰。
風過龍蛇動,云開洞府深。
時來學晏坐,朝市不闗心。
生長應毫末,敷腴忽十尋。
繁花春不歇,密葉晝長陰。
風過龍蛇動,云開洞府深。
時來學晏坐,朝市不闗心。
它從微小的幼苗開始生長,忽然間就長得極為繁茂高大。繁花在春天里盛開不斷,濃密的葉子在白天也一直投下陰涼。風吹過時,藤蔓如蛟龍蟒蛇般舞動,云散開后,藤架宛如幽深的洞府。我時常來這里靜坐,對塵世的喧囂不再關心。
毫末:指幼苗、微小的開端。
敷腴:形容植物繁茂、豐美。
十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十尋形容很高大。
晏坐:閑坐、靜坐。
朝市:指塵世、名利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洪福寺時,被寺內藤架的繁茂景象所吸引,在當時寧靜清幽的環境中,觸發了遠離塵世紛擾的思緒,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洪福寺藤架之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欣賞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感悟。
稠人致高位,
一二難遽數。
驃騎彼將軍,
未應賢第五。
當年白傅,晚節閑身,角巾時訪。九老何人,夢得微之已往。滿公禪杖。指點出、真空無相。消盡了、西湖翠黛,武丘花舫。
而我塵容羞抗。攬征衣下馬,靈山相向。賤不成名,曾感琵琶惆悵。旗亭聞唱。更結習、綺言難忘。高僧棒。乞懺多生魔障。
閒將擊缽當消寒,
鎮日沈吟倚畫欄。
雅興騷壇添韻事,
旁人莫作手談看。
西風吹杖履,來往亦無端。山色飛晴翠,鐘聲過遠灘。鶴巢雙樹老,鹿徑一僧寒。佛臥何時醒,階前落葉丹。
云起從遮簟,風來任落花。溪光搖戶牖,山色浸袈裟。一入希夷境,金消世俗嘩。忽思遂初服,身臥白云賒。
我來尋眺聽,慈眼自朦朧。頓覺見聞寂,真教色相空。虛窗通遠翠,高樹下秋風。心境渾無著,悠然念始終。
云霞隨過客,泉石繞香臺。大塊夢誰覺,空王睡不回。野花開欲歇,溪鳥去還來。靜驗浮生理,孤亭坐蘚苔。
大千同一夢,佛臥亦何因。恍接無言教,旋多有累身。霜蛩鳴晚砌,風籜墜寒筠。豈是維摩病,西來大義真。
松窗雕檻外,日日下朝暾。一榻空今古,深山冷夢魂。云陰侵座濕,鳥語入林昏。眾衲何多事,經聲響暮村。
望佛佛猶臥,還尋舊路回。野禽隨上下,流水亦瀠洄。來處云何在,歸途日已頹。回看深翠里,瞬息隔塵埃。
煙明水凈小洲圍,間倚孤舟對落暉。
細浪翻風魚欲出,殘云擁樹鳥知歸。
川原歷歷蕎花秀,關塞蕭蕭客旅稀。
生事不堪逢歲暮,且從江上學忘機。
思量昨歲,秣陵此夕。正水閣、風清天碧。六朝佳處舊繁華,細草陌、燈紅月白。
今年萍寄,隋宮咫尺。嘆異代、煙花寥寂。情同旅燕起歸思,何處是、謝庭王宅。
太白峰高宇宙低,
先師靈骨不曾移。
兒孫個個且如許,
路上行人口似碑。
峨嵋遷客過仙城,放浪云山載酒行。湘浦不忘思帝子,漢庭相忌有公卿。玄都花逐春風老,赤壁人同秋月明。夢罷黃州孤鶴去,又來古寺聽猿聲。
先朝學士長沙客,昔日行吟泗水濱。天上星辰游下界,江南草木識前身。幾封感慨危明主,萬里飄零老逐臣。玉宇瓊樓不歸去,石渠金馬是何人。
恥向承平便拂衣,鄉邦還得擁旌麾。
昔年曾預兒孫列,投老猶疑筆硯隨。
忠義一門均許國,箕裘萬石亦遭時。
朝廷虛日方圓任,功業當看帝載熙。
靈均覽揆重逢,幽拘欲忘桑蓬事。飛光如箭,出人不意,忽焉還至。咄咄書空,芒芒集臆,了無情思。況狄云望杳,謝池夢斷,肱雖曲,誰能睡。
不用出疆載贄。受一塵、隸無懷氏。人間無用,江淹彩筆,楊雄奇字。試問何如,披裘安穩,漉巾容裔。待樊籠剖破,便攜德曜,變名吳會。
留不得,腸斷危樓孤客。苦雨凄風寒惻惻,眼枯頭未白。一自瞻依痛失,不得承親顏色。夜夜夢魂空繞膝,覺來何處覓。
歸不得,腸斷門庭猶昔。幾案生塵迷手澤,蟏蛸當戶織。一自音容慘隔,不得聞親消息。淚濕麻衣都化碧,凊溫何處悉。
行不得,江上鷓鴣聲急。滿目烽煙思故國,茫茫何所適。一自牽裾無術,不得尋親蹤跡。月暗青林云似冪,路遙兒莫識。
伊洛流風在,丘軻道德尊。
遺經啟幽眇,后學有淵源。
鉆仰知由戶,衰遲阻及門。
三年思晬面,一旦絕微言。
行義時逢可,澤民事卻睽。
斯文猶有寄,俗學豈終迷。
不復等三鳣,空聞見白雞。
誅茅方槜李,卜葬已苕溪。
西觀才黔突,題輿卻佐州。
濟時卑管晏,赍志在春秋。
曖曖孤云沒,沈沈厚夜幽。
升堂聞禮樂,終覺愧程仇。
越水吳山路渺漫,
孤舟偏覺別程難。
愁心莫對清霄月,
添得游人兩鬢寒。
漢上層陰初作雪,目送寒空鳥飛絕。
扁舟一葉橫江來,水煙漠漠江天開。
玉笛仙人渺何處,黃鵠磯頭仙棗樹。
棗花吹落滿城香,仙夢依稀武昌住。
武昌城下江水流,武昌城上三重樓。
游入到此不忍去,芳草白云生遠愁。
我今亦是江湖客,望遠登高頭欲白。
不須更訪白云樓,擊楫中流楚山碧。
一笑傾城,便成名士,人間何物堪憐。屏山六曲,開閤對江煙。多少三春花月,攢簇上金粉奩前。凝妝罷,披香博士,長奏衍波箋。
難傳嗔喜態,嬌憨宛轉,半笑無言。是繡窗良友,非是情緣。恰好芙蓉并蒂,鴛鴦牒、福慧雙全。從今算,芳華二十,歡燕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