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墓
昔見虎眈眈,今為佛子巖。
云寒不出寺,劍浄求離潭。
幽步蘿隨徑,高禪雪閉庵。
吳都十萬戶,煙瓦亙東南。
昔見虎眈眈,今為佛子巖。
云寒不出寺,劍浄求離潭。
幽步蘿隨徑,高禪雪閉庵。
吳都十萬戶,煙瓦亙東南。
往昔這里是如猛虎般威嚴的吳王墓,如今卻成了僧人修行的佛子巖。寒云籠罩,仿佛不愿離開寺廟;寶劍已凈,似要脫離深潭。漫步在幽靜之處,藤蘿順著小徑蔓延;高僧在禪修,大雪封閉了庵堂。當年吳國都城十萬人家,那如煙的屋瓦連綿在東南方向。
虎眈眈:形容吳王墓往昔的威嚴氣勢,像猛虎注視獵物一樣。
佛子巖:指此地如今成為僧人修行之地。
劍浄:劍已清凈,可能寓意著曾經(jīng)的殺伐之氣消散。
幽步:幽靜地漫步。
高禪:指高僧禪修。
吳都:吳國的都城。
煙瓦:如煙的屋瓦,形容房屋眾多。
亙:連綿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游覽吳王墓遺址時所作。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wěn)定,佛教有一定發(fā)展,詩人面對歷史遺跡,感慨朝代興衰和時光流轉,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變遷,突出世事無常。其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和借景抒情,將歷史與現(xiàn)實、霸氣與禪意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后園梅樹老槎牙,初放枝頭一兩花。
便是春光先漏泄,其如暮景已橫斜。
西湖處士吟情在,東里先生心事賒。
清足亭前無限好,五更魂夢定還家。
鄮山深處古明州,新有江南客倚樓。
鳳闕天連便望日,蛟門海晏不驚秋。
頭顱已迫殘年景,身口聊為卒歲謀。
蕭颯西風吹敗葉,滿眶清淚自難收。
片片穿帷解搗虛,夜明細字亦堪書。
五車現(xiàn)瑞從今后,一尺呈祥復古初。
暖室溫軒人起晏,遠坊窮巷客來疎。
茅山見說黃精熟,山友迷蹤饜黠狙。
密云能雨自西方,不假巫{八/幾王}解息殃。
地產(chǎn)固應滋物產(chǎn),天涼那更挾心涼。
未憂懸釜供蘇爨,何事量沙作糗糧。
臨得顏公乞米帖,從今歲歲只珍藏。
近聞甘子說,僧里有翛然。
詩學貫休體,心參馬祖禪。
個中真有得,名下豈虛傳。
索我蒙泉稿,因風寄此篇。
簷溜終宵稍慰心,更須三日始為霖。
云雷尚覺經(jīng)綸狹,暑雨猶疑咨怨深。
不假溟鯤能激水,何須垤鸛解知陰。
回頭谷口耕樵侶,辜負盟言愧斷金。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
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
年豐市井多歡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四月寒猶在,日高常掩扉。
縱收風外絮,難暖客中衣。
新竹筍多瘦,殘梢花最肥。
有情雙燕子,能認舊巢歸。
小隊旌旗上翠巖,松風十里鎖禪關。
水深水淺高低澗,春淡春濃遠近山。
鄉(xiāng)思猛隨蒼鳥去,客心暫與白云閑。
天公已是多情殺,特把淋頭雨放慳。
雷使巡行徧五方,夾秋不怕旱為殃。
人閑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終夕涼。
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將早赤急舂糧。
有司不損應言損,隨分蠲租助蓋藏。
中夜懷歸夢趁虛,柰無黃耳寄家書。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壓棟排簷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
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空中萬鶴舞盤旋,飛向西天祇樹園。
一幅繒綃包宇宙,連城珪璧委郊原。
冰笳莫弄兩三曲,鐵甲猶聯(lián)百萬屯。
痛癢不知惟黨二,至今浪有姓名存。
大帶深衣,緇冠素履。
籍以紙衾,覆以布被。
一物不將,歛形而已。
其人伊何,履齋居士。
天道流行自有經(jīng),一冬常燠大無倫。
臨期飛雪粗成冷,只隔明朝便是春。
窗外曉山高積玉,夢回夜月更鋪銀。
玄冥恰似輪臺悔,改過雖新已悮人。
故居廌山東,十載去不還。
故人廬峰北,一念長周旋。
風波既渺藐,歲月空推延。
園地益新好,亭館故依然。
憶昔紫陽翁,沉醉春風前。
登覽意有會,攜提筆如椽。
銀鉤并鐵畫,燦爛疑蛇蜒。
至今雕梁上,日夕生云煙。
觸事多思遠,撫景良獨妍。
秀色可覽結,嵐光渺無邊。
斯文與斯亭,千古垂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