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無垢寺
禪房閉深花,錫杖生古蘚。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軟。
無嫌墻太低,但恐路不遠。
何人坐長松,令我思韋偃。
禪房閉深花,錫杖生古蘚。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軟。
無嫌墻太低,但恐路不遠。
何人坐長松,令我思韋偃。
禪房深藏在繁花之中緊閉著,僧人用的錫杖放置久了都生出了古蘚。秋天的山巒像翡翠般透著寒意,春天的江水如玻璃般柔軟。不要嫌棄寺院的墻太矮,只擔心這條路不夠長遠。不知是誰坐在高大的松樹下,讓我想起了畫家韋偃。
禪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錫杖:僧人手持的法器。
玻瓈:即玻璃,這里形容春水的清澈透明。
韋偃:唐代畫家,善畫鞍馬、松石、人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游覽無垢寺時,被寺內清幽的環境和周邊的自然景色所觸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探尋自然和藝術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無垢寺的清幽之景,突出其靜謐、空靈的特點。其特點在于寫景細膩,用詞精妙,能引發讀者的聯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敏銳感知。
庭前詩已成,云間月未沒。
入戶啟南軒,無拘轉真率。
草木發天香,遙夜清人骨。
風雨將春送,
殘紅滿砌臺。
多情雙燕子,
銜入繡簾來。
人各持一心,心各主其事。
顯晦道本同,語默理無二。
魯男深閉門,柳公置懷次。
凁水時拒妾,東山日攜妓。
伯夷恥周粟,太公贊周治。
嚴陵戲橫足,尼父肅屏氣。
辟佛聞韓公,押僧見蘇氏。
閉門著道德,歷國說仁義。
汲黯攄直忠,陳平弄奇計。
獨醒沈汩羅,盜飲臥鄰地。
誰適更誰莫,誰非更誰是。
君子何必同,亦仁而已矣。
久矣不見鐘山青,回首星霜五度經。
過眼風云徒滾滾,昔年花柳自形形。
逢迎主客揮三島,高韻寒香載一庭。
若比九人吾忝竊,東吳應有聚奎星。
一天山裹一天園,地傍西湖負郭村。
丘壑自專吾可老,湖山高臥我無言。
閉門菜甲漸成圃,避地桃花亦有源。
拄杖徜徉成日涉,神游天外此身存。
呼來吸去。畢竟為誰主。
軟力慢扶花柳舞。禁不住顛狂處。
等閑天易涼炎。每教人愛人嫌。
最是相思病起,呼兒緊下珠簾。
峰巒馳突如奔馬,萬頃澄江練光瀉。
閒庭邃館掩清秋,嘉樹陰陰覆平野。
山椒寺隱見浮屠,中流小艇懸輕蒲。
桃源輞川無乃是,興來欲狂忘披圖。
坐依塵榻起循墻,一月情懷兩鬢蒼。
生死最憐俱作客,歲華翻恨未成殤。
何愁異日居人后,空想他時共我長。
見說食荼腸易苦,極知荼苦不如腸。
一聲長嘯處,
霜月凄林扉。
與鶴每相問,
貴人胡未歸。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名。
龍虎相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馀。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
所事俱停妥。掛帆天、澄江如鏡,好風移舵。略現烏紗紅袖影,才異鴟夷一舸。有篷底、比肩忍坐。笑對明妝理琴瑟,畫秋山、兩筆青斜亸。小姑髻、并倭墮。
心情比較來時可。到慈闈文宛一對,金萱一朵。卻趁春來郎及第,鏡里芙蓉阿儺。要一品、朱衣雙裹,只合移家紅軟住,待賢妻、問漏卿卿我。曳魚佩、向青瑣。
青編讀后方為士,
黃牒頒時始是官。
不拜皇朝真爵命,
要行所學也應難。
兩峰水落石粼粼,路轉峰回客到頻。
日照林霏禽鳥樂,云歸野榻簌殽陳。
溪山爾作環滁長,傴僂余慚太守賓。
宴罷頹然人影亂,醉翁多恐是前身。
郎如木蓮發,妾似水蓮開。可憐花與葉,不得兩蓮來。
可惜芙蓉發,煙波隔幾重。那能將水木,合作一芙蓉。
江梅又趁一陽回,身在旃檀林下來。行到漳南香未歇,百花聞此一時開。
浮云出岫本無心,桔槔俯仰人所引。一大藏教留后人,看與不看渠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