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屯田荊林館
南山有佳色,無人空自奇。
清詩為題品,草木變芬菲。
謝女得秀句,留待中郎歸。
便當勤鞭策,仆倦馬亦饑。
南山有佳色,無人空自奇。
清詩為題品,草木變芬菲。
謝女得秀句,留待中郎歸。
便當勤鞭策,仆倦馬亦饑。
南山的景色如此美好,無人欣賞只能獨自彰顯奇麗。有清新的詩作題詠品評,連草木都變得芬芳美麗。如謝道韞般的才女寫下秀句,專等中郎你歸來共賞。此刻應當快馬加鞭前行,仆人已疲倦,馬兒也饑餓了。
佳色:美好的景色。
題品:題詠品評。
芬菲:香氣濃郁,這里指草木因詩而顯芬芳。
謝女:指才女,用東晉才女謝道韞的典故,代指有才情的女子。
中郎:漢代蔡邕曾任中郎將,此處借指段屯田(友人)。
鞭策:用鞭子趕馬,指催促前行。
仆:仆人。
此詩為蘇軾與友人段屯田(可能指段繹)在荊林館的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或為蘇軾在地方任職期間,與友人同游時,見南山美景,因詩興大發,遂作此詩以和段屯田。詩中既體現對自然之美的欣賞,也隱含歸程的急切,反映了當時與友人交游的生活場景。
詩中通過描繪南山佳色因題詩而更顯芬菲的情景,借謝女留句待中郎的雅事,表達對自然之美的贊賞及與友人的情誼,結尾“勤鞭策”一句轉寫歸程急切,情感真摯自然。全詩語言清新,意象生動,展現了蘇軾詩歌質樸而富有情致的特點。
獨立蒼茫百感并,仰觀天地豈無情。
人來湘浦含秋氣,詩帶離騷有怨聲。
萬事累身因吃著,一生難學是逢迎。
等閒白眼誰能識,我是窮途阮步兵。
移借島中寓,移植島中樹;跨城以為梯,撤屋以為路。
若道家在島,忍招鄰里怒;若道島非家,花木豈忍務!
念此彈丸地,顛危在旦暮;一移此中來,再移何處住?
譬之群燕雀,屋下安相哺;突決棟宇焚,懵然罔知懼。
聞說幽棲勝,言尋不可稽。乘風過巽渚,逗雨泊湘溪。竹塢山堪買,桃源路豈迷。幸憑雙屐健,明發恣攀躋。
積雨喜初霽,溪山勝倍佳。盤回循碧澗,踴躍縱青鞋。涉世才元拙,卑棲愿巳諧。人生各有志,好我孰能偕。
避囂貪境僻,問俗喜風淳。有地多栽竹,無人不負薪。衣冠存太樸,禮讓習先民。巳決移家計,蕭然物外身。
水曲藏山市,諸溪據上游。郊墟標孟井,里社祀樊侯。地接千林竹,塍蒙百道流。土風殊可樂,卜隱是良謀。
入山贏數里,有塢曰桐城。疊嶂重重抱,流泉曲曲清。結茆堪避世,種竹足謀生。肥遁曾占吉,于今遁始成。
自得溪山勝,無宵不夢游。半生勤卜度,此日幸相酬。豐草眠隨鹿,卑枝集伴鳩。野情兼拙性,身外復何求。
夙有山棲癖,山惟恐不深。茲巖余自愜,俗轍孰相尋。密竹翠彌嶺,幽蘭香滿林。貞操與芳韻,與爾托同心。
蓮出泥中不染泥,
籠中跳出是男兒。
分明說與封后路,
方是人間事業奇。
坐本無拘,何必曰放。
動靜但見一如,日用自然虛曠。
鵲噪鴉鳴,水綠山青。
騰騰任運不知名,也是錯認定盤星。
客路亭亭芳草。春行處處溪橋。倚樓兒女黛眉嬌。目送錦江征棹。
金屋柳煙深鎖,玉人何處吹簫。幾行歸雁入霞霄。啼破一痕殘照。
自昔超群者,無非遠大猷。
要令心似鏡,莫遣氣橫秋。
末學多墻面,深窺異瞽眸。
君看顏氏子,何以過商游。
小吏扣關聲啄啄,
山夫驚落手中杯。
不知天上何緣到,
袖里攜將明月來。
十廟門西野草新,
客來何處有風塵。
青山正好當斜照,
白發無從覓此人。
家遠不聞江上鶴,
書成徒泣夢中麟。
陶公乞食將安往,
應指雞籠墮淚頻。
城東煙樹辨依稀,
卻寫塵襟就釣磯。
越網千絲縈皓腕,
吳娃一笑卸紅衣。
饤盤早薦雞頭媆,
鄉味秋羹雉尾肥。
好是金花橋下水,
郎潛何事苦思歸。
暮靄不知天遠近,
閒云休礙月升沉。
杏花作飯春常飽
柳絮為衾夢亦香
墻角留人詩鼓吹
尊前勸客酒笙簧
喚回暖氣煙千樹
說破天機雨一塘
即此鳥聲能動聽
覺防巧舌有臧倉
綺窗明,金屋暖。香篆浮簾,脈脈垂銀蒜。翠幔欲搴行又緩。生怕鴉鬟,閒話長和短。
茗須烹,花待灌。檀口輕圓,頻把蘭香喚。喚久不來誰作伴。知造伊家,獨坐床臺畔。
此翁雙手,頓閑處、且把香篝籠袖。西掖北門辭不要,肯要南柯太守。小小亭臺,些些竹木,何必靈和柳。地行仙里,合推儂做班首。
取次著絕交書,續歸田錄,誰掣先生肘。莫遣朝衣梅醭了,留祝南山之壽。蒼妓上廳,老僧封院,得似樗庵叟。虛名身后,生前且一杯酒。
蠢蠻何足死,死事乃臣常。官以三年擢,身猶四十強。壯懷知未盡,浩氣養方長。一語如雷震,糧亡義共亡。
昔嶺枝軍駐,酋來美臥溝。中間十日暇,可為一身謀。柴也心無徑,求能義用矛。小徵儒者勇,手起落蠻頭。
卅載交情厚,師門共步趨。眉間見精悍,心久醉醪醹。事業嗟何限,男兒畢此軀。猶留詩一卷,感我淚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