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興十六首 其三
我不嘆白髪,安得新少年。
往者不失勢,后來豈能賢。
世間亦多士,倚伏良有緣。
寄語夸奪子,古人已皆然。
我不嘆白髪,安得新少年。
往者不失勢,后來豈能賢。
世間亦多士,倚伏良有緣。
寄語夸奪子,古人已皆然。
我不感嘆自己生出白發,怎樣才能有新生的少年才俊崛起呢。過去的人若一直占據權勢之位,后來的人又怎能展現出賢能呢。世間也有很多人才,禍福好壞其實都有內在的機緣。我想告訴那些喜歡夸耀爭權奪利的人,古人也都是經歷過這些的。
安得:怎么能夠。
往者:過去的人。
不失勢:指一直占據權勢地位。
多士:眾多的賢才。
倚伏:出自《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禍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夸奪子:喜歡夸耀、爭權奪利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舊勢力把持權力,阻礙新生人才發展的現象。詩人可能是看到這種情況,有感而發,希望社會能重視新人才的成長。
這首詩主旨在于呼吁重視新生人才,批判舊勢力對人才發展的阻礙。其特點是觀點鮮明,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才發展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游人隨處踏青時,日永天低樂奏遲。
水上往還多翠碧,盤中光潔盡琉璃。
重山復嶺爭侵戶,淺杏深桃半出籬。
正是鮮春堪愛惜,勸君莫作送春詩。
曲水浮基竹遶簷,月華初度晚涼添。
羽觴滟滟荷敷綠,象箸森森筍迸尖。
白眼傲時饒阮籍,素琴調曲慕陶潛。
城居樂隱能如此,中散風流友弟兼。
乍出鋒铓贛石來,仙都忽見五云開。
霓幡閃閃排真馭,珠網重重復絳臺。
照水碧蓮猶未變,遶壇紅杏亦新栽。
劉郎去后誰行樂,壁上龍蛇半紫苔。
屋漏沿窻玉篆斜,索居蒸濕度年華。
銜冤欲訴中都獄,抱義難酬漂母家。
地隔五湖秋雁絕,草荒三徑曉猿嗟。
幸君數送瓊瑤句,枯枿蒙春亦吐花。
亭上客送客,江頭山映山。
白醪須酌盡,彩鳳欲飛還。
帆轉疏林外,煙生遠渚間。
離愁自堆積,輒莫唱陽關。
寺當南北二禺間,合翠全清總見山。
一石尚存垂釣處,五羊時載老仙還。
金流月影真盤谷,黛漲嵐光小劍關。
安得鵲橋橫絕頂,下臨河漢瀉潺潺。
天潢轉斜白,庭菊泛團露。
紈扇辭玉纖,云幄含幽素。
濕螢遞疏牖,寒螀鳴外戶。
南鄰發砧響,涼夕敢虛度。
不作舞衣裳,為君理繒絮。
邊磧多苦寒,先秋寄征戍。
病久人情厭,經旬客不來。
簾因風力卷,門待月華開。
柳上新蟬咽,城頭暮角哀。
勞生隨物化,孰免葬蒿萊。
曲巷無人至,幽居覺日長。
數聲猜舊燕,一縷惜殘香。
著雨花枝困,欹風柳帶忙。
夢魂招不得,惟是到君傍。
星灣高會豈能忘,萬丈離愁寸寸量。
東閣賦梅攄錦繡,南山射虎凜冰霜。
功名未得封千戶,耕鑿何由共一鄉。
春蕨秋鱸味偏美,時聽社鼓醉淋浪。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
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
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
暫阻龍山雨,還思鳳閣人。
凌云曾獻賦,薄霧豈藏身。
酒釀公田秫,羮調紫豉莼。
稍晴應見過,酬唱莫辭頻。
游吳興不淺,真欲跨冥鴻。
豈畏海波險,自明禪性空。
柁樓瞻北斗,帆索張東風。
我欲江南去,音書卻易通。
春水碧泱泱,平堤映綠楊。
田疇資灌溉,鷗鳥共徜徉。
放餌愁空掣,浮杯興最長。
晚風吹細浪,仍送落英香。
榕樹蕭蕭一徑深,門庭秋靜紫苔侵。
能依幻質循元覺,默運真悲拔眾沈。
有想愿分香界飯,忘言求出世間心。
旃檀謾把爐中??,無盡無邊結寶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