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傳朝議欲以子瞻使高麗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罷之作詩以紀其事
文章異域有知音,鴨綠差池一醉吟。
穎士聲名動倭國,樂天辭筆過雞林。
節髦零落氈吞雪,辯舌縱橫印佩金。
奉使風流家世事,幾隨浪拍海東岑。
文章異域有知音,鴨綠差池一醉吟。
穎士聲名動倭國,樂天辭筆過雞林。
節髦零落氈吞雪,辯舌縱橫印佩金。
奉使風流家世事,幾隨浪拍海東岑。
在異國他鄉,文章也能遇到知音,在鴨綠江岸邊參差不齊的景色中一同飲酒吟詩。當年殷穎士的聲名震動了倭國,白居易的詩文流傳到了雞林。出使之人節旄零落,像蘇武一樣吞雪氈堅守氣節,能言善辯者縱橫外交場,身佩金印榮耀非凡。奉使他國的風流韻事本就是家族傳統,如今這故事也隨著海浪拍打著海東的山峰。
差池:參差不齊的樣子。
穎士:指殷穎士,唐代文人,聲名遠播。
樂天:指白居易,其詩文流傳廣泛。雞林:指新羅國,當時白居易的詩在新羅很受歡迎。
節髦:節上所綴的牦牛尾飾物,這里指代使者身份。氈吞雪:用蘇武牧羊吞氈雪的典故,體現堅守氣節。
辯舌縱橫:指善于辯論、外交能力強。印佩金:身佩金印,象征地位和榮耀。
海東岑:海東的山峰,指高麗一帶。
當時朝廷有讓蘇軾出使高麗的打算,大臣們惜其離去而作罷。作者作詩記錄此事。宋代外交活動頻繁,文化交流也較為活躍,此詩反映了當時的外交背景以及文人對文化傳播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蘇軾出使高麗一事的波折,特點是用典豐富,展現出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動的主題。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對文化傳播和外交事務的重視。
今春芳苑游,
接武上瓊樓。
宛轉縈香騎,
飄飖拂畫毬。
俯身迎未落,
回轡逐傍流。
秖為看花鳥,
時時誤失籌。
寓目一蕭散,銷憂冀俄頃。
青草肅澄陂,白云移翠嶺。
后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
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
地多齊后?,人帶荊州癭。
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
心悲常欲絕,髪亂不能整。
青簟日何長,閑門晝方靜。
頹思茅簷下,彌傷好風景。
小弟更孩幼,
歸來不相識。
同居雖漸慣,
見人猶默默。
宛作越人言,
殊鄉甘水食。
別此最為難,
淚盡有余憶。
開山十余里,青壁森相倚。
欲識堯時天,東溪白云是。
雷聲轉幽壑,云氣杳流水。
澗影生龍蛇,巖端翳檉梓。
大道終不易,君恩曷能已。
鶴羨無老時,龜言攝生理。
浮年笑六甲,元化潛一指。
未暇掃云梯,空慙阮氏子。
冬中余雪在,墟上春流駛。
風日暢懷抱,山川多秀氣。
雕胡先晨炊,庖膾亦云至。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纓,埃塵良不啻。
所樂衡門中,陶然忘其貴。
隔河見桑柘,
藹藹黎陽川。
望望行漸遠,
孤峰沒云煙。
故人不可見,
河水復悠然。
賴有政聲遠,
時聞行路傳。
東南之美,生于會稽。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有瑤者玉,連城是齊。
有威者鳳,非梧不棲。
政理常多暇,方舟此溯洄。
吹笙虛洞荅,舉楫便風催。
山暗云猶辨,潭幽月稍來。
清谿無數曲,未盡莫先回。
今朝共游者,得性閑未歸。
已到仙人家,莫驚鷗鳥飛。
水深嚴子釣,松掛巢父衣。
云氣轉幽寂,溪流無是非。
名理未足羨,腥臊詎所希。
自惟負貞意,何歲當食薇。
高館臨澄陂,曠然蕩心目。
淡蕩動云天,玲瓏映墟曲。
鵲巢結空林,雉雊響幽谷。
應接無閑暇,徘徊以躑躅。
紆組上春堤,側弁倚喬木。
弦望忽已晦,后期洲應綠。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
散髪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
群龍兮滿朝,君何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深,道難知兮行獨。
悅石上兮流泉,與松間兮草屋。
入云中兮養雞,上山頭兮抱犢。
神與棗兮如瓜,虎賣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賢,嫌既老兮貪祿。
誓解印兮相從,何詹尹兮何卜。
道心惟微,
厥用允塞。
德輝不泯,
而映邦國。
靜以有神,
動而作則。
九臯千里,
其聲不忒。
高流纏峻隅,城下緬丘墟。
決渠信浩蕩,潭島成江湖。
結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
三伏氣不蒸,四達暑自徂。
同人千里駕,鄰國五馬車。
月出共登舟,風生隨所如。
舉麾指極浦,欲極更盤紆。
繚繞各殊致,夜盡情有余。
遭亂意不開,即理還暫祛。
安得長晤語,使我憂更除。
煙靄夕微蒙,
幽灣賞未窮。
艤舟待初月,
褰幌招遠風。
鶴聲聒前浦,
漁火明暗叢。
東山云壑意,
不謂爾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