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詩四首 其一
舜孝高千古,堯仁化萬方。
睿文超圣域,神武振皇綱。
典冊辭徽號,山河復舊疆。
玉輿悲晚駕,陵路柏蒼蒼。
舜孝高千古,堯仁化萬方。
睿文超圣域,神武振皇綱。
典冊辭徽號,山河復舊疆。
玉輿悲晚駕,陵路柏蒼蒼。
神宗皇帝的孝行如同舜帝,高過千古;仁愛可比堯帝,教化了天下。他的圣明文章超越了圣人之境,神明威武重振了皇家綱紀。典冊上不再有他的徽號,山河收復了舊日疆土。可惜皇帝的車駕不再出行令人悲嘆,皇陵路上柏樹郁郁蒼蒼。
舜孝:舜以孝聞名,這里將神宗皇帝的孝行與舜相提并論。
堯仁:堯以仁愛著稱,用來形容神宗皇帝的仁愛。
睿文:指皇帝圣明的文章。
圣域:圣人的境界。
神武:神明威武。
皇綱:皇家的綱紀。
典冊:記載典章制度等的重要書籍。
徽號:加在帝后尊號上的美稱。
玉輿:皇帝的車駕。
陵路:通往皇陵的道路。
宋神宗在位時,推行王安石變法,力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雖有波折,但在軍事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收復部分失地。神宗皇帝去世后,人們作挽詩表達對他的追思和評價。此詩創作于神宗皇帝駕崩之后,作者以莊重的筆觸回顧其一生功績并表達哀悼。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神宗皇帝的賢德和功績,表達哀悼之情。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這類挽詩是當時宮廷文學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時期對皇帝的評價和情感。
苕溪漁隠老,家在績溪東。
苦學多前輩,評詩出此翁。
生年同孔氏,傳道仰文公。
爛卻沙頭月,誰參到此中。
西風劍珮輕,獨立妙高亭。
山吐巖頭月,江涵水面星。
石奔蒼虎勢,樹結老龍形。
何處吹簫客,扁舟過洞庭。
中秋月正明,夜半飛紫瓊。
拂袖天上去,攬衣朝太清。
縹緲黃金闕,迢遙白玉京。
離離百寶幢,裊裊九華旌。
簫韶起碧落,散花飄群英。
翺翔鸞鶴舞,清徹云璈聲。
凌凌九霄寒,風露薄青冥。
弱水三萬里,仙路眇蓬瀛。
不赴瑤池宴,相約董雙成。
吹笙騎鳳凰,飛上芙蓉城。
粉省星郎蹋曉班,暫隨使傳走日間。
荊州利得習鑿齒,江左今稱庾子山。
君意頗為莼菜喜,人情爭羨錦衣還。
但憐老病匆匆別,白發如何更可刪。
赫日燒空暍欲死,詩來如向雪中看。
古罍出土銅聲盡,明月浮空貝影寒。
江海豈無鷗作社,頭顱安得鹖為冠。
會須棄置人間事,同向秋風覓釣竿。
三月晴過半月春,真成好景與良辰。
簪花騎馬多游女,擲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樂有心賞,天地太平無戰塵。
兩紀逃名作閑客,樂哉七十九年身。
取日虞淵戰臨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畫此背嵬軍陣形,國容貂蟬佩蔥珩,軍容金甲馬朱纓。
又不畫此生面真儀刑,昔王不肯專樞庭。
清涼居士以自名,散遣萬騎還屯營。
獨控長耳游林坰,林間坐石樵叟爭。
不無醉尉呵夜行,孰識朱門抗旄旌。
王孫妙年萬事輕,欲蹈箕潁遺浮榮。
龔侯淡墨勝丹青,作此灞橋風雪征。
龍變不測人中英,諦觀豈是寒書生。
丈夫出處吾能評,不可長劍即短檠。
得時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貞。
葉葉用意何崢嶸,大司馬侃孫淵明。
越人嘗游齊,后世多名醫。
漢時太倉長,亦復出臨淄。
子實同鄉里,兩翁諒所師。
從今霅川水,飲者不厲疵。
郡名猶是漢流傳,宇宙江山復幾年。
畫閣倚空家十萬,紅妝鬭夜妓三千。
層城歌舞秋風外,故國興亡夕照邊。
近歲潯陽成重鎮,鎮南烏幕鎖蒼煙。
抱玉歸來淚滿襟,世間何許覓知音。
此生雖有噬臍悔,到死終無嘗膽心。
伏櫪馬思云路遠,避鉤魚隠石潭深。
故人若問淞江客,自采芙蓉學楚吟。
登高一展眺,宮樹鬰嵯峨。
樓閣春風滿,東南王氣多。
青天行日月,大地布山河。
柳色沙堤路,時聞響玉珂。
燕巢屹高壘,蛇行危折罄。不虞猝見侵,怪事發軒屏。
黃口養漸大,紫翮翻相映。雌雄力難護,吞噬氣方盛。
豈不避戊己,天意特未定。主人勇赴救,為惠固當竟。
蜿蜒墮尺箠,折首甘所迎。古人致陰類,嗜好用其性。
此族遭炮燔,往往多夭橫。人固異于物,縱暴胡忍聽。
試看自古來,善者終必勝。羿殞莽亦屠,曾莫保軀命。
報應各以類,豈不信可證。驅而放之菹,是乃三代政。
姑用柳子言,鋤吾草萊徑。
醉翁朝暮四時景,誰遣描摹入此圖。
喚作皆山真個是,攜來到處與之俱。
也曾佳客相陪否,亦有清泉可釀無。
更喜一般僧侶舊,高樓百尺俯塵區。
霅川疑獄獨承當,敬遠炎炎即館涼。
帝子幾曾謀不道,相臣自弗肯包荒。
李貓初劾猶全命,梁犬重評竟斷腸。
甘死如飴行素志,豈知流入殺青香。
開慶言容悅,咸淳奏直前。
每逢時宰怒,自保哲人全。
垂世三千卷,歸田二十年。
汾亭有遺操,獨拍淚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