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即事
西風劍珮輕,獨立妙高亭。
山吐巖頭月,江涵水面星。
石奔蒼虎勢,樹結老龍形。
何處吹簫客,扁舟過洞庭。
西風劍珮輕,獨立妙高亭。
山吐巖頭月,江涵水面星。
石奔蒼虎勢,樹結老龍形。
何處吹簫客,扁舟過洞庭。
西風吹拂,佩劍輕輕晃動,我獨自站在妙高亭上。山巒間吐出巖頭的明月,江水包容著水面的繁星。石頭好似蒼虎奔騰,樹木如同老龍盤結。不知何處有吹簫的人,駕著小船駛過洞庭。
劍珮:佩劍。
妙高亭:位于虎丘山頂。
涵:包容,包含。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一個秋夜獨自登上虎丘山頂的妙高亭,被眼前的景色所觸動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虎丘的夜景,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形象,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寫景才華和藝術表現力。
仙閣玲瓏高出云,畫橋縹緲凈無塵。
滿分江海千年潤,平占蓬瀛十里春。
照浦蠙珠應自復,隨舟鷗鳥會相親。
使君愛物能如此,閭巷當時合借恂。
立蒼茫,有幽花瘦蝶,相傍弄清光。云縐舒羅,江紋展練,圖畫重認瀟湘。便正好登高望遠,奈霽色、遙隔楚天蒼。屐懶筇慵,總都孤負,菊盞萸囊。
佳日悔拋春永,便黃昏未到,易近斜陽。水葉搖紅,岸花墮白,怕又風雨凄涼。望三兩、青空雁影,是蕉箋、蘸墨寫離腸。為問蛩階佇月,知否宵長?
十年交契慰離居,破月荒城興有馀。
君抱經綸成猗頓,我慚疏放類相如。
謀生無策頭欺雪,賣賦卑棲手倦書。
幾欲千山游屐遍,先期下榻剪園蔬。
鐵面波斯駕怒濤,
黑風才起浪頭高。
倒撐小艇抽金鏃,
恰似將軍入不毛。
昭代承平日,車書萬國同。
華夷歌至德,民物囿淳風。
土宇今何廣,京師古所崇。
龍飛乘大運,鳩聚役群工。
郢也操戕斧,垂哉立斲礱。
經營來子庶,奄忽見神功。
日月光三殿,乾坤辟兩宮。
詞司星拱北,庶府水朝東。
撲地檐楹眾,參天棟宇隆。
螭頭蹲霧豹,珠網絢朝紅。
大勢千秋壯,宏規百度雄。
巍峨齊景亳,輝赫過岐豐。
帝業垂無極,人心仰建中。
賦詩紀成績,三祝效呼嵩。
靜無塵俗,碧沉沉、好片清涼世界。左右修篁環屋立,中有伊人瀟灑。
鎖徑煙橫,打窗風緊,做盡驚秋態。半甌香露,個中真味誰解。
案頭幾疊遺書,雙桐深護,鳳囀瑯瑯在。回首蕭然聯袂日,猶記飛瓊風采。
如許年華,天何靳也,劫現曇花快。迢遙玉宇,鹿車挽手而載。
筵前百戲總逡巡,角底魚龍且讓新。逆往順來吳道子,乍非忽是李夫人。
宮城隱約琉璃國,冠帶飄飖魍魎身。水沬乾坤成壞等,空中風籥火中輪。
華鐙膏燭月玲瓏,圣手當場欲繪空。出像楚騷兼爾雅,返魂班巧與斤風。
絲規縷折塵三昧,萬臂千頭小六通。喚醒人間石火夢,無情悲喜片時中。
造物聊憑意匠成,縱無筋骨有神情。木人自覺機關少,粉本輸他笑語生。
世界總依陽燄海,鄰封如近闥婆城。南詢童子參何晚,煙水風光第一程。
太白風流映大千。
虬松古柏不知年。
且攜短策飲清泉。
西北高樓看落日,
東南孔雀化飛仙。
才從鳥嶺到山巔。
每見故家觀故物,輒思前事念前人。
錦囊玉軸千年秘,儋耳珠崖萬里身。
持祿匪取容,懷歸豈高潔。牽拘守文墨,蹇劣慚班列。
傳經余未能,馳辨猶更拙。感會際昌辰,嘉招忝群杰。
陶公微宦情,邴氏勵初節。朗識早知幾,幽貞貴明決。
生平懷五岳,疲薾戀雙闕。靦顏暴芳膻,流沫悲涸轍。
淵沉亮止鑒,云飛足怡悅。白駒謝場苗,一丘俟來哲。
聚首既云樂,肯復分兩地。今朝忽臨歧,此別殊非意。
憶我垂髫年,曾向絳帷侍。三月坐春風,居然動詩思。
擘箋送君行,耽吟自此始。君生有夙慧,筆挾風云氣。
摶扶期直上,胡為艱一第。科名不在文,我早識此義。
先君雖久宦,為政稱廉吏。身后竟蕭然,至遺慈母累。
饑來驅君行,出門一揮淚。黔中君舊游,云天有高誼。
使君況友善,愿拜麥舟賜。炎飆正酷烈,珍重慎寢饋。
計程無一月,尺書勤寄慰。沿途攬名勝,佳句收靈異。
境窮詩益工,斯言良可味。相顧增太息,會難別何易。
絕壑過蘭若,炷熏擁寒爐。稍收神觀明,時翻經與書。
忘言忽自笑,得興將誰拘。雪云起冰霜,是事俱澹如。
暮鼓朝鐘外,鼻端消息真。靈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發豈滅性,趺坐宜忘身。咄哉露地牛,染凈俱一塵。
當年少林立,話頭猶許新。北風吹雨花,繽紛皓如銀。
我來試標榜,此境何了因。無相亦無證,顰伸氣方勻。
□□劉外史,今代蔡中郎。結屋緣溪曲,開軒待月光。竹圍琴席潤,花傍酒船香。見說陂南去,何時有報章。
醞藉稽中散,才名阮仲容。良時不易得,有暇即相從。溪靜魚依藻,天涼鶴在松。坐開金谷酒,酌向寶珠峰。
共居天地間,大類一間屋。推排出高下,何異車轉轂。
死生本晝夜,禍福固倚伏。誰令塵垢昏,浪與紛華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燭。感君探至道,勸我減粱肉。
虛心有遺味,實腹不須粟。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
息微知氣定,睡少驗神足。胡為嗜一飽,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異,不受腥腐觸。可憐山林姿,自縛斗升祿。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間福。寧從市井游,與眾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鳴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識凡目。
恐在廬山中,飛翔逐黃鵠。試用物色尋,應歌紫芝曲。
儒釋本同途,
遺經非爾殊。
未應普門品,
勝似仲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