紇那曲二首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愿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愿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
楊柳郁郁蔥蔥,竹枝舞中飽含無限深情。周郎一回眸,便聆聽著唱紇那的歌聲。踏歌起舞興致無窮,曲調相同但歌詞各異。愿情郎長命百歲,永遠做這生活的主人。
郁:茂盛的樣子。
竹枝:一種民間歌舞形式。
周郎:本指周瑜,這里代指俊美的青年男子。
紇那聲:指《紇那曲》的曲調。
踏曲:即踏歌,一種邊歌邊舞的形式。
《紇那曲》是唐代的一種民間曲調。此詩創作背景應與當時民間的歌舞娛樂活動有關,反映了民間男女之間純真的愛情和歡樂的生活場景。
這兩首詩主旨是表達愛情與祝福。其突出特點是具有濃厚的民間氣息,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唐代民間詩歌的風貌,為研究唐代民間文化和詩歌發展提供了素材。
出郭來差遠,
憑高望獨深。
江分神禹跡,
海見魯連心。
密竹藏金像,
回流灌石林。
擬尋幽絕處,
卻誦《白頭吟》。
鄴下清風在,賢良夙慎修。
撫綏安此邑,布化展鴻猷。
庠序興文甲,農桑重里州。
三多徵華祝,五福葉箕疇。
天上長庚煥,人間瑞氣浮。
召公堪比德,陶令恰為儔。
對菊酣瓊宴,躋堂舉玉甌。
淡江恩澤溥,臥轍共攀留。
風靜猿啼月滿山,東林夜色共人門。柴門正與清光對,分付山童且莫關。
草綠平原春雨歇,花殘曲徑夕陽明。朝來暮去年年似,吹散榮華是此聲。
欸乃新聲度遠汀,煙消日出樹冥冥。年來悟得滄浪意,長近西堂竹下聽。
溪頭寒水沒滄洲,溪上芙蓉一色秋。遠道西風人不見,采芳空倚木蘭舟。
寥寥一犬吠柴扉,花飏東風淡落暉。行客不須重借問,尋春時有醉人歸。
日暖風寒野色昏,危梁半露水添痕。行吟索共梅花語,春在寒梢剩幾分。
問母為誰,為姜為陶,為尹為班。念熊丸早歲,孤燈黯黯,絳帷當日,環佩珊珊。儼是經師,曾傳女誡,彤管千秋姓氏看。今何在,在鹿門深處,介子山間。
高風更許誰攀。喜偕隱、蕭蕭綠野閑。況潘輿長侍,花前籃筍,萊衣長曳,庭際斑斕。樂且含飴,貧能負米,豈識人生行路難。尤堪羨,聽霞觴捧罷,春鳥間關。
沙畔路。
記得舊時行處。
藹藹疏煙迷遠樹。
野航橫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
照眼一川鷗鷺。
家在清江江上住。
水流愁不去。
我讀杜韓詩,向往未能至。抒達胸中言,驅使古文字。后生欲變體,所患薄才思。邂逅得錢生,芥吸真氣類。行穿萬馬群,顧視不我棄。謂一代豪賢,實罕工此事。言詩有高學,造境出新意。滔滔眾流中,盍樹異軍幟。換骨病未能,嚼蠟豈知味。我詩任意為,意到筆未至。君詩工過我,戛戛填難字。云龍偶相從,聯吟吐幽思。苦豪雖異撰,狂狷或相類。君看江海成,曾弗細流棄。欲拓詩界寬,包舉盡能事。騎牛東去人,倘會西來意。登高試一呼,響應萬邦幟。舍我其誰歟?孟言愿深味。
天外群峰障海西,煙花杳杳望應迷。
洞開一徑云侵袂,瀑掛千尋玉作梯。
荒蘚合時留斷碣,清尊行處換新題。
孤村歲晚游人少,木落寒山但鳥啼。
蘭陵荀祭酒,絳帳馬扶風。
豈敢一日長,惟應千里同。
吞沙龍嘴現,射日鳳毛紅。
不忘行吟叟,弦歌或向東。
濟南南去路,嶺壑幾千盤。
一水來回過,亂山前后看。
角聲孤戍迥,人影夕陽寬。
何處聞雞犬,孤村樹色寒。
異時之罘君,
在涅守白顥。
黃鐘欠牛鐸,
淋漓吊遺稿。
有子殊可人,
特未見此老。
客來請論文,
但道曲肱好。
草色侵書幌。晝初長、燕語雕梁,山明翠嶂。積雨新晴天一碧,夜夜風清月朗。最好是、松間石上。世味炎涼禪味遠,篆煙輕、隔院鐘敲響。游仙夢,蓬瀛想。
幽人此際詩情爽,占韶華、有酒須傾,有花須賞。萬綠陰遮臨水閣,試把紗窗洞敞。一任取、憑欄四望。手拍紅牙翻水調,出詩詞、付與青童唱。檐櫻熟,薔薇放。
月淡霜清夜漏遲,
疏鐘杳杳度南陂。
燈殘有恨欲誰語,
雞老無聲如我衰。
使入蜀川方在道,
書傳淮浦定何時。
若為可遣閑愁得,
獨擁寒爐爇豆萁。
摩碑臨積水,折竹杖危坡。
不向山中住,寧知幽處多。
雪埋孤衲笠,風亂老漁蓑。
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厭過。
桐帽棕鞋帶染紅,誰能仰箭著虛空。乞身何幸天從欲,贏得溪堂一笑烘。
瀟灑精廬此托家,暑風一幅岸烏紗。客來祇可烹茶待,旋督山童汲水花。
白板扉無黛堊妝,碧瑯玕漸出垣墻。卷藏汗簡編摩手,剩與離騷譜眾芳。
封章三上意拳拳,卻恨歸無一壑專。商略浮生皆寄耳,直須勘破劫空前。
雙檜蟠根不記年,盡饒紅紫競春妍。箯輿來往清苕岸,坡潁那能此樂全。
徹桑那復慮風寒,羈客相逢各好看。誰辦草堂棲子美,會扶藜杖過蘇端。
擬結三間剩種梅,要令繞屋積瓊瑰。與公酥酪元同味,投老時須共一杯。
江湖天地兩淪虛,
黨事鉤連有謗書。
偶被乘鸞秦贅誤,
詎因羅雀翟門疏。
郎君東閣驕行馬,
后輩西昆學祭魚。
畢竟浣花真髓在,
論詩休道八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