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二首 其一
漢皇開五嶺,虞帝事三苗。
定有南征問,遙知用武朝。
前籌皆廟略,選士??風飆。
潦水江湖大,云山故國遙。
天陰凝殺氣,師老聽哀謠。
猿鶴愁君子,黿鼉憶架橋。
繡衣方責戰,虎節竟乘軺。
白骨不歸葬,冤魂誰為招。
猶傳發閭左,愿得聽簫韶。
旅泊時流動,何由問九霄。
漢皇開五嶺,虞帝事三苗。
定有南征問,遙知用武朝。
前籌皆廟略,選士??風飆。
潦水江湖大,云山故國遙。
天陰凝殺氣,師老聽哀謠。
猿鶴愁君子,黿鼉憶架橋。
繡衣方責戰,虎節竟乘軺。
白骨不歸葬,冤魂誰為招。
猶傳發閭左,愿得聽簫韶。
旅泊時流動,何由問九霄。
漢武帝開拓五嶺之地,虞舜帝征討三苗。肯定有南征的戰事,料想是在用武的時代。事前的謀劃都是朝廷的策略,選拔的士兵如疾風般迅猛。積水讓江湖變得更加浩渺,云山阻隔使故鄉顯得遙遠。天色陰沉凝聚著肅殺之氣,軍隊久戰能聽到哀傷的歌謠。猿鶴為君子憂愁,黿鼉讓人回憶起架橋之事。御史正督促作戰,持節的將領卻乘車離去。戰死的人白骨不能歸葬,冤魂又有誰來招回。還傳說征發了閭左的百姓,大家都希望能聽到雅樂過上和平生活。我漂泊在外居無定所,又怎能向朝廷詢問國事呢。
漢皇:指漢武帝,他開拓了五嶺地區。
虞帝:即舜帝,傳說舜曾征伐三苗。
前籌:事前的謀劃。
廟略:朝廷的策略。
??:同“疾”,迅疾。
潦水:雨后積水。
繡衣:指御史,漢代御史穿繡衣,負責督戰等事。
虎節:古代使者所持的虎形信物。
軺:輕便的馬車。
發閭左:秦代征發居住在閭里左邊的貧苦百姓服勞役。
簫韶:相傳為舜時的雅樂。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處于戰亂時期,朝廷頻繁用兵,百姓深受戰爭之苦。詩人漂泊在外,目睹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苦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譴責戰爭,同情百姓。它以歷史典故開篇,展現戰爭背景,接著描寫戰爭的殘酷景象,最后表達對和平的期盼和自身的無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杜甫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庵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顆顆。
憑玉兔,搗香塵。稱為席上珍。
號馀甘,爭奈苦。臨上馬時分付。
管回味,卻思量。忠言君試嘗。
徐韨樓船竟不還,
祖龍旋已葬驪山。
瓊田倘致長生草,
眼見諸侯盡入關。
群山走滄海,南戒開越門。峨峨觀察使,坐鎮潮梅循。
駐節古揭陽,一官清而尊。南轄極羅浮,坡仙屐齒存。
誰攜洞天石,磊砢開西園。園中何所有?花木環當軒。
自官傳舍視,榛莽日翳昏。文明變草昧,公復開其屯。
異石扶使立,奇花植令蕃。春風與夏雨,草木初承恩。
豈惟逮草木,民庶咸欣欣。陰陽氣互伏,節候交寒溫。
曉視花上露,已作秋霜痕。登高望遠海,濛濛遮朝暾。
青山何蒼茫,一發連中原。秋心正伊郁,安能寂無言?
自持千古心,遠與坡仙論。
荻花如雪戰秋飆,
蟹舍魚莊一望遙。
看到峰回溪轉處,
夕陽紅上最高橋。
聞君行旆住蘇臺,我亦楓橋祖帳開。
秋色滿江將我去,煙波何地覓君來。
湖山孤負詩千首,風月深憐酒一杯。
欲待仙舟話疇昔,云泥隔面不勝哀。
孤山梅蕊正開時,
杖屨還須訪水湄。
莫遣冰魂嘆牢落,
只今和靖自能詩。
隔歲租園不計錢,
楊梅海里過年年。
癡人只競閑名利,
那信三山是地仙。
斂盡中原百勝鋒,晚經錘煉壯軍容。昆吾大食終何用,神筆凄涼老折沖。
孫吳秘鑰郁胸中,酷喜張侯有舅風。回首戟門參語夜,酒闌橫膝論英雄。
忻念春候早,二月花盡開。
熙熙晴晝煖,好風自東來。
野客偶然聚,壸榼游林隈。
芳樹暖交陰,鳴鳥時相偕。
下瞰綠疇盡,一水淩空回。
世樂安可極?心賞幸無乖。
適賴數斗酒,歌詠得吾懷。
休言三尺是枯桐,
大抵聲音與政通。
曾得王君意中事,
便從弦上和薰風。
世間平遠景,萬幅在洪家。
晚至番君國,方知不是夸。
知十與知二,回賜同補哲。
所以孟堅表,九品較優劣。
人貌無明鏡,妍丑孰分別。
物無權與衡,輕重亦不決。
花林同載酒,幽客重相尋。春事連三月,鄉愁攪寸心。
草青臨浦盡,云白到江深。莫忘還家路,緇塵易見侵。
擾擾復依依,閒來此息機。一驚春草綠,再見杏花飛。
楚老懷瑜泣,齊門抱瑟歸。五陵珠玳美,誰復念牛衣。
天時多變遷,人事迭消長。
紛紛大道旁,日夕兢輪鞅。
豈不憚煩勞,所思良不淺。
謀王本素心,談天寄青眼。
寧肯臥巖冗,白首同泱莽。
所以于陵子,辭爵性云褊。
南陽有昆季,三國恣來往。
彼此會有適,致身各通顯。
汝昔抱奇姿,中年尚偃蹇。
今日強行邁,夙志從茲展。
莫言久不鳴,一鳴振清響。
莫言久不飛,一飛蔽天壤。
持此慰離腸,一思一回轉。
靈泉何事迸幽巖,
龍女分從萬丈潭。
一勺之多龍在否,
煩君試向此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