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內人圖 其六 彈琴
休言三尺是枯桐,
大抵聲音與政通。
曾得王君意中事,
便從弦上和薰風。
休言三尺是枯桐,
大抵聲音與政通。
曾得王君意中事,
便從弦上和薰風。
不要說這三尺長的是無用的枯桐木,大體上琴音和政治是相通的。一旦領悟到君王心中所想之事,便能在琴弦上彈出如薰風般的和諧之音。
三尺:指琴,古代琴一般長約三尺。
枯桐:指琴,傳說用梧桐木制作的琴音色優美。
政:政治。
王君:君王。
薰風:和風,這里象征祥和、太平的景象。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封建王朝時期,當時政治環境下臣子需揣摩君王心意,詩人通過此詩對這種現象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琴音與政治的關系,突出了善于迎合君王心意的現象。其特點是觀點明確,以琴為切入點反映政治問題,在文學上為后人研究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提供了一定視角。
貴賤曾何在,悲歡孰使然。如君真絕足,奈我已華顛。勛業誰彝鼎,文章自簡編。中原有前輩,吾憶范忠宣。
鴻雁飛矣,邕邕其族。孰是人斯,煢煢其獨。
千紅萬紫盡凋殘,秀色東籬絕可餐。似為秋容多冷淡,故標秾艷傲嚴寒。妝成西子嬌無力,淚灑明妃濕不乾。最好紛紛紅葉落,晚楓相映一林丹。
六合故人少,為君歌別筵。青燈照華屋,白發怨流年。山繞荊門路,江浮楚國天。明朝從此去,何日望歸船。
百年嗟局舛,三徑且徘徊。修竹時披拂,浮云任去來。衰顏憑藥裹,蠟屐破莓苔。我本忘機者,輕鷗莫浪猜。
僧舍經旬只病眠,不知春事滿湖邊。相攜步出城東去,楊柳桃花氣欲煙。令節正逢一百五,輕舟閒泛兩三人。弄珠樓下波如酒,醞碧搖紅潏潏新。
洞口潮音杳靄間,涼風吹月墮梅灣。長空碧蘸琉璃凈,試向云邊洗缽還。
遂卜朱明西,乃兼朱明東。東西如日月,天地普懸同。何以愛東洞,蝦蟆起青空。何以愛西洞,麻姑笑芙蓉。朝日未出時,先見東海紅。新月欲吐夜,坐待西巖中。日月互來往,吾以觀無窮。
橫眸碧漢,萬國風清。垂手紅塵,千峰日出。
絳玉裁花碧玉莖,亭亭香遠韻逾清。群仙競倚西風笑,為報臨淮政已成。
剪出翠蓑新。夜夜空江臥冷云。我與梅花同一樣,艱辛。風雪天才過幾分。何處玉簫聞。更向前頭訪艷魂。聽說南朝花世界,無存。綠減秦淮水半身。楚尾更吳頭。篷影如云暝未收。雁與間鷗同渚臥,休休。出處途分漫代籌。沽酒向津樓。隔岸風燈亂醉眸??屠镄『河纸?,堪愁。一派江聲尚送秋。
老干疏疏綴玉丁,今人鼻孔古時馨。鄧尉孤山千萬樹。相遇。此間加倍惜娉停。莫笑瓦盆藏曖閣。綽約。不禁風雪況雷霆。羨殺姜夔詞句好。小小。翠禽同宿養新翎。
擾擾膠膠且罷休,會栽奴橘滿汀洲。但教方寸無馀事,不必林泉學枕流。
膝下方嬌小,非男亦勝無??蓱z頻失乳,未得復將雛。一月行邊上,三齡向海隅。黃泉有慈母,念爾淚如珠。自失餔糜婦,家中日益貧。東門如復出,黃口托何人。況此桑榆日,尤須菽水身。此行惟數月,即返莞江濱。
勝友欣傾蓋,羈宦懶書空。愛君筆力清壯,名已在蟾宮。蕭散英姿直上,自有練裙葛帔,豈待半通銅。長短作新語,墨紙似鴉濃。山吐月,溪泛艇,率君同。吾儕轟飲文字,樂不在歌鐘。今夜長風萬里,且倩泓澄浩蕩,一為洗塵容。世上閑榮辱,都付塞邊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