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兩制諸公燕趙氏園亭
筋力追歡勝去年,不應吹帽愧華顛。
壯心未折秋風里,笑口頻開晚照邊。
學士帶欺黃菊爛,侍臣綬奪紫萸鮮。
自憐蹭蹬諸公后,一醉猶能賦此筵。
筋力追歡勝去年,不應吹帽愧華顛。
壯心未折秋風里,笑口頻開晚照邊。
學士帶欺黃菊爛,侍臣綬奪紫萸鮮。
自憐蹭蹬諸公后,一醉猶能賦此筵。
身體精力比去年更能盡情尋歡,不必因風吹落帽子而愧對白發。壯志在秋風中并未受挫,在夕陽余暉里常常歡笑。學士的衣帶比黃菊還燦爛,侍臣的綬帶比紫萸更鮮艷。自嘆仕途坎坷落在諸公之后,不過喝醉了還能為這場宴會賦詩。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兩制:唐宋時期翰林學士和知制誥的合稱。
吹帽:用孟嘉落帽典故,形容人有風度。
華顛:白發。
帶:衣帶。
綬:綬帶。
蹭蹬:遭遇挫折,仕途不順。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重陽節時詩人與兩制官員在趙氏園亭宴飲所作。當時詩人可能仕途不如意,但仍保持樂觀心態。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重陽節宴會上的復雜情感,既有對自身仕途的感慨,又有壯心未改的豪情。其特點是情感豐富,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篇,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聚會宴飲的生活場景和精神狀態。
相送曹門道,離情秪自憐。
西風吹汴水,南客問吳船。
佩劍明秋日,鳴笳入暮天。
遙知彩衣樂,猶及桂花前。
小園殘雪龁垣衣
瘦盡風情百事非
江上雁啼紅板冷
天涯人遠素書稀
夢和殘月疏難繫
愁泣荒煙澀不飛
一自青陽驚受謝
到今冷眼與時違
忠義平生事,
聲名夷翟聞。
言皆出諸老,
勇復冠全軍。
冥莫知誰主,
賢愚豈更分。
江頭送丹旐,
哭向九華云。
只合度琴成雅操
不須紉佩惹清風
若非歲晚幽香在
何異蓬萊隱谷中
昔聞潼關名,
今履潼關道。
巇崄何年開,
崔嵬自天造。
群山一拳多,
長河百川導。
仰面天茫茫,
蕩胸云浩浩。
徑路何縈紆,
力憊無由到。
長風振林薄,
為我解煩燥。
停車坐移時,
誰復同笑傲。
設險壯三秦,
皇風肆丕冒。
客路敢辭勞,
君恩欲圖報。
老來漫有愛山心,
酒少茶多卻不禁。
一夜上方攲客枕,
隔窗自伴冷猿吟。
天眷橫流,宅心玄圣。
祖功宗德,重光襲映。
我皇恭己,誕膺靈命。
宇外斯燭,域中咸鏡。
悠悠率土,時惟保定。
微微動植,莫違其性。
仁豐庶物,施洽群生。
海寧洛變,契此休明。
雅宣茂烈,頌紀英聲。
鏗锽鐘鼓,掩抑簫笙。
歌之不足,舞以禮成。
鑠矣王度,緬邁千齡。
游了南山山外山
北山下住更幽閒
消磨永日何妨睡
受用清風不用還
清曉承恩出帝京,
翩翩綵服照新晴。
十年干祿雙親健,
千里還家一棹輕。
夾道風花連晚驛,
滿城煙柳帶春鶯。
蹇予亦有歸田興,
去住偏傷戀闕情。
麗澤南軒聚,俱曾辱異知。
顓蒙初自釋,誘掖信吾斯。
雖嘆行窩寂,猶虧筑室思。
祇同二三子,許學莫能移。
高閣岧峣對遠山,
雨馀愁望不成歡。
擬將斂黛強消遣,
卻是幽思苦未闌。
宰官終日勞,而我耽于逸。偶得簿書閒,未忘山水癖。
城北豆積山,舊有果仙跡。洞府鑿何年,清虛倚絕壁。
棋局昔安排,摹挲看一一。有亭翼其上,就中可容席。
平收山色青,俯瞰河流碧。道旁車馬喧,城中市廛密。
熙熙與攘攘,成敗曷有極。異哉張元通,滄桑幾閱歷。
眼前皆蒼生,利濟豈無術。徵辟卻不受,澄懷殊靜謐。
笑問洞中仙,云何此安宅。入山不見深,入林不見僻。
有唐天寶時,此為故道驛。車駕自東來,公卿多扈蹕。
畢竟憂世心,神仙已早釋。賤子苦束縛,一官寄斯邑。
牒訴理未遑,琴書敢自適。今年麥有秋,撫綏易籌畫。
登山且縱飲,賦詩兼對奕。賓寮頹然醉,醉歸日已夕。
公去棋自留,我來亭始辟。傳后未可知,幽懷共今昔。
世選仍收第,
詞科復處優。
賢關資善教,
東觀邁英游。
史筆精刊系,
文編極簡搜。
家居期問董,
豈料病無瘳。
政訝會君難,不圖別君易。承乏偶此來,非賢竊懷愧。
重感今日情,曲盡同年意。握手己忘言,對酒那辭醉。
木杪號北風,漠漠塵沙地。明當駕星軺,胥晤何時遂。
善保千金軀,仰副邊城寄。
青瑣當年聚玉珂,
侍臣待漏意如何。
建章日暖鶯花早,
太液春深煙雨多。
是處垂青連上苑,
一番新綠蘸恩波。
無端遍地傷心色,
化作樽前懊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