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謁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書即時事
行穿六松陰,
鳥語逢人寂。
林僧洗山缽,
正了寒堂食。
揖我喜滿顏,
吟窗半軒辟。
鳳凰不無情,
天外送佳色。
春風動花雨,
枝上或涓滴。
羨師得安住,
我亦有閑適。
出門懶鞍馬,
把袂步幽石。
石盡浮泥深,
恰恰露雙屐。
臨別心徘徊,
野店更一息。
行穿六松陰,
鳥語逢人寂。
林僧洗山缽,
正了寒堂食。
揖我喜滿顏,
吟窗半軒辟。
鳳凰不無情,
天外送佳色。
春風動花雨,
枝上或涓滴。
羨師得安住,
我亦有閑適。
出門懶鞍馬,
把袂步幽石。
石盡浮泥深,
恰恰露雙屐。
臨別心徘徊,
野店更一息。
行走在六棵松樹的樹陰下,鳥雀的鳴叫聲因有人到來而沉寂。林中僧人正清洗山缽,剛用完寒堂的素齋。他笑著向我作揖,吟詩的小窗半開著。山間景色似鳳凰般多情,從天外送來宜人色彩。春風吹落花瓣如雨,枝上還掛著點點水滴。羨慕師父能在此安住,我也自有一份閑適。出門懶得騎馬,拉著衣袖漫步在幽石間。石徑盡頭浮泥很深,恰好露出一雙木屐。臨別時心中不舍,又在野店稍作休息。
謁(yè):拜訪。
怡然上人:對僧人怡然的尊稱,上人是對高僧的敬稱。
寒堂食:指僧人的清苦齋飯,寒堂為僧寺中供眾僧用餐的場所。
揖(yī):作揖,古代見面時的禮節。
辟(pì):打開。
把袂(mèi):拉著衣袖,形容親密交談。
恰恰:恰好,剛好。
此詩為作者進山拜訪僧人怡然時即興所作,記錄途中及與僧人相處的即時情景。創作背景或為作者閑適之時,通過描繪山林僧院的清幽,反映其對自然與禪意生活的喜愛。
詩以“書即時事”為核心,通過進山謁僧的行蹤線索,串聯林景、僧事、交談、漫步等場景,展現山林之幽與心境之閑,語言質樸而意趣盎然,是一首記錄文人與僧人交游的生動小品。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
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心悲陽祿館,目斷望思臺。
若道長安近,何為更不來。
聽鼓同官滯五羊,巋然一叟魯靈光!
人經磨折多奇壽,詩信推敲有別腸。
鏤刻定尋安邑棗,披吟合試海南香。
使君清白囊如洗,料理新詩入宦囊。
九月尚春衣,高林望已稀。
朔風從地起,大雪近僧飛。
魚懶寒誰擊,麈閒靜不揮。
無人相問訊,只合掩荊扉。
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浩浩長河水,九折東北流。晨夜赴滄海,海流亦何抽。遠適萬里道,歸來未有由。臨河累太息,五內懷傷憂。
長安回首戰塵中,馬背行吹一笛風。寄恨翻成謫仙怨,始知深負曲江公。
錦囊留得玉環香,不見佳人空斷腸。北望秦川煙草滿,尚疑飛燕舞昭陽。
向來花萼弄春輝,曾把寧王玉笛吹。樂事已隨風燭過,如今橫笛不勝悲。
蜀山春動錦江流,水綠山青總是愁。愁絕不堪山上望,無人解與月宮游。
雨聲鳴棧不堪聽,盡日穿云上杳冥。羯鼓催花渾不記,曲中空唱雨霖鈴。
漁陽千幟掃空來,滿目妖氛斗不開。為問玉京何日復,傷心黃屋幾時回。
煙霞縹緲認驪山,遠想樓臺紫翠間。尚欲神游太真院,不知身過鬼門關。
阿瞞按舞長生殿,妃子洗妝端正樓。此去恰如巫峽夢,相望千里事悠悠。
別卻安樂窩,
遠為羈旅客。
夢我平生人,
形容宛如昔。
形容自覺若焦枯,老卻寒江風味殊。
雪后玉堂人獨坐,夜來茅舍月同孤。
一泓溪水繞根底,萬仞羅浮入畫圖。
拈出先天為地步,后天地步又何如。
煙花照夜夜何其,又是千金刻漏時。
人隔碧云勞悵望,夢回芳草系相思。
東風不到羅浮雁,南國猶援閩海師。
強欲持杯酬節序,病魂無奈妒佳期。
落帆逗前浦,渡口喧已寂。
野艇橫淺流,空江帶愁色。
漁歸絕島遙,鳥度群山夕。
應有待潮人,吟成山月白。
管妙弦清韻入神,
老人合眼醉醺醺。
成知不及當來曲,
猶覺聞時勝不聞。
中宵人醒后。似幾點梅花,嫩苞新就。一時悟徹,靈明處,渾把春心催漏。
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紺縷在、香送閬風,馀芬滿攜羅袖。
從知大塊無私,盡幻化同歸,惟神知否。好花似舊。應只惜、玉蕊未諳人瘦。
瓊枝乍秀。又轉眼、飛蓬盈首。信理亂難道無憑,春簫又奏。
清苕可鏡亦可漁,風煙佳處畫不如。
無錢買田傍城闕,擬僦溪叟西鄰居。
得魚換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飽則已。
寧能負腹不負人,以腹負人不若死。
富春殘火猶堪稼,上時容易艱難下。
在山遠志山可移,小草還復令人譏。
菱歌慣濤瀾,樵聲出林疃。
蘋風為誰好,璧月待秋滿。
延月入懷輸懇款,好風未必無人管。
筆床茶灶散人家,何須去乘牛斗槎。
路遙天迥況離群,撲面狂流寒可捫。
清翼才教朝露濕,蒼心又被夕霞曛。
秦樓夢藉并刀剪,羌笛曲從湘竹噴。
同病卻憐癡絕子,密傳錦字倍殷勤。
無病之藥,不傳之方。
昨朝用不得,今日恰相當。
如何是相當處,往往呼為百草霜。
圣經陳冠義,萬世示章程。
是禮最為重,無喪始許行。
三加儀特備,四行責非輕。
此意知誰會,寥寥千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