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御史出郊雩祀夕雨初霽
雩帝臨初孟,涓辰用吉辛。
肄儀慚陋學,司直接名臣。
出從籠街馭,時觀避路人。
雨余鮮野服,云霽變魚鱗。
觚陛牲匏潔,公卿冕佩轃。
共期嚴薦享,上副圣心純。
雩帝臨初孟,涓辰用吉辛。
肄儀慚陋學,司直接名臣。
出從籠街馭,時觀避路人。
雨余鮮野服,云霽變魚鱗。
觚陛牲匏潔,公卿冕佩轃。
共期嚴薦享,上副圣心純。
雩祭之神降臨在初夏第一個月,選擇吉祥的辛日舉行儀式。我研習禮儀自愧學識淺陋,與正直名臣一同執事。出行時跟隨在車隊后,不時看到避讓的路人。雨后野外的服飾顯得清新,云開后云朵如魚鱗般變幻。祭壇上犧牲和禮器潔凈,公卿們戴著冕冠佩著玉飾。大家都期望能莊重地獻祭,以符合圣上的純誠心意。
雩帝:主司雩祭之神。初孟:初夏第一個月。
涓辰:選擇良辰。吉辛:吉祥的辛日,古代常選辛日舉行雩祭。
肄儀:研習禮儀。陋學:學識淺陋。
司直:官名,這里指正直的大臣。
籠街馭:指出行的車隊。
野服:平民或野外的服飾。
觚陛:祭壇的臺階。牲匏:犧牲和禮器。
冕佩:冕冠和玉佩,公卿的服飾。轃:一種玉飾。
薦享:獻祭。
雩祀是古代求雨的祭祀活動。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某個初夏需要求雨的時期,當時社會以農業為主,降雨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詩人作為參與者,與丁御史一同出郊進行雩祀活動,在雨過天晴后寫下此詩。
這首詩圍繞雩祀活動展開,主旨是記錄并展現雩祀的莊重過程和人們的期望。其特點在于對祭祀場景的細致描繪,體現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嚴謹。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古代祭祀活動和相關文化提供了文學資料。
向來借箸在籌帷,今趣魁纏入太微。
漢郡奚勞汲生守,洛人喜見范公歸。
要持真是明公論,莫急同心濟事機。
見說九重勤側席,細陳長策慰宵衣。
驛路交游熟,江山契分生。
故人梅撲面,薄幸柳忘情。
馬躍霜橋步,雞啼月店聲。
豹狼俱斂跡,應避使車行。
避愁聊復上層樓,上到層樓轉更愁。
杳杳青煙榆夾塞,鱗鱗翠浪麥平疇。
山連楚甸三千里,地隔中原四百州。
立盡欄干誰領會,滄波渺處起沙鷗。
明良相正體坤干,感格時旸本致虔。
坐使群方皆見日,誰言千里不同天。
只將精白承休德,豈在緇黃結善緣。
更得北風無羽檄,不妨舉酒樂康年。
試從沙渚入荊城,十里金堤掌樣平。
曉露香留紅芰濕,午風清逐白蘋生。
柳邊系馬頻酤酒,沙際呼魚旋作羹。
所欠直惟佳客耳,明朝能輟暇偕行。
元正假得晴,野服暫山行。
遇石松盤蓋,懸崖蘭倒生。
壁間題字古,潭面鑒形清。
官滿應求此,讀書秋月明。
義重人誰及,高風有古人。
己田分友子,黎事保羈臣。
抱負耕莘志,依稀陋巷仁。
丹青遺像在,難寫道心真。
隔江屯塢自孫吳,猶記孤軍出此涂。
閱十九年如夢覺,歷千萬里幾馳驅。
月沉荒壘馬橫塞,風卷寒沙雁宿蘆。
憶著當時身是膽,歸休毋更老江湖。
幕客崇酒觴,渠渠餞行舟。先生蘸甲飲,不使涓滴留。
持盞顧謂言,汝復能吟不。爾不歌吾行,而俟吾言求。
沃爾滿鐘酒,畀爾筆力遒。扶輿懵懵醉,夢化蝴蝶游。
夜分起展燭,落筆莼絲柔。請歌先生行,真與人不侔。
前者亦云歸,金帛囷載收。今惟明月耳,舴艋輕浮浮。
視彼掊歛徒,推剝藂怨尤。逮其去國日,競欲瓦礫投。
此乃戀寬恩,說著涕泗流。國用既云裕,民瘉亦云瘳。
而令分左符,遠從牧山州。投鼠戒忌器,矧我無是謀。
彈烏或驚鸞,盍亦謹厥籌。茲焉皆汩汩,去矣從休休。
伊惟小門生,莫計攀前辀。彌溪桃花水,舟行愿悠悠。
行有賜還詔,佇立螭坳頭。
聞借侯家宅,湖邊度夏涼。鐘魚連梵寺,雉堞傍城墻。
閑適心無事,清和日正長。藕花雖尚稚,荷葉自多香。
苦筍回余味,青梅弄半黃。生綃畫團扇,細葛制輕裳。
水近風生座,簷虛月滿廊。龍舟花槳榾,騮馬紫絳韁。
竟日歌聲沸,通宵水面光。不妨投轄飲,更稱靜琴張。
詩社聯行卷,仙姝學道粧。英游伴王謝,清夢到羲皇。
曾約陪游蓋,慚稽動客檣。憶君成悵望,為我細思量。
幾度吟成后,憑誰遠寄將。意多收不盡,事鄙每牽忙。
今夕微醺起,中宵捉筆狂。浪吟無次第,聊表未遺忘。
路遙須到日,官滿有歸時。
一點終身痛,中途孺子悲。
老難堪此境,咎必有其基。
扶憊隨緣去,空余淚雨垂。
古壘連邊色,煙蕪帶夕陽。
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
樓堞新宏壯,丘墟幾廢荒。
客懷明哲戒,飛夢繞吳鄉。
山頭分兩崖,知有泉來處。
曲澗潄琮琤,夜來應驟雨。
葉嫩明琉璃,藤生絡松樹。
石腳漲所痕,莓苔濕無路。
玩之室生白,明是春將暮。
何當門對開,小結幽廬住。
小舟吚啞渡橫塘,十里秋畦粳稻香。
莫怪雨聲驚客夢,要催詩句入行囊。
重過蘋水波浮綠,遙見菊籬花正黃。
佳節莫論重九后,??篷獨酌泛茱觴。
篤篤篤,日長正午睡初熟。誰其扣門訪幽獨,見他利喙啄枯木。
枯木中間能有幾,小蟲何足飽爾腹,盡日勞苦食不足。
篤篤篤,此聲尚且聒人耳,人之多言寧不瀆。
戒之哉,篤篤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