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賦山寺郁李花
小樹扶疏若剪裁,新英濃淡對山齋。
青紅相間垂羅帶,華葉同開綴寶釵。
未必無言芳徑列,須看成實翠珠排。
禪扃掩映情多感,藥譜標題品最佳。
眾卉分敷爭欲并,三春顏色此誰偕。
誰憐寂寞游觀少,便與移根向玉階。
小樹扶疏若剪裁,新英濃淡對山齋。
青紅相間垂羅帶,華葉同開綴寶釵。
未必無言芳徑列,須看成實翠珠排。
禪扃掩映情多感,藥譜標題品最佳。
眾卉分敷爭欲并,三春顏色此誰偕。
誰憐寂寞游觀少,便與移根向玉階。
小樹枝葉錯落有致,好像經過精心剪裁,新開的花朵或濃或淡地對著山齋。青枝與紅花相互映襯,如同垂掛的羅帶,花與葉一同開放,好似點綴的寶釵。它未必默默無言地排列在芬芳小徑,定能看到它結果時如翠珠般排列。寺院門掩映下讓人感慨頗多,它在藥譜中也是最佳品類。眾多花卉紛紛開放想要與之媲美,三春時節的色彩誰能與它相偕?誰憐惜它寂寞少人觀賞,不如將它移到玉階旁。
扶疏:枝葉繁茂、錯落有致的樣子。
新英:新開的花。
禪扃:寺院的門。
分敷:分布、散布,這里指花卉開放。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這里泛指春天。
移根:移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山寺時,看到郁李花獨自開放,少有人欣賞,結合自己的心境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人們有一定的閑情逸致欣賞自然花卉。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郁李花的美麗和獨特,突出其在春天眾花中的不凡。特點是描寫細膩、比喻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花卉的關注和審美情趣。
辦得蕭蕭水竹居,
閉門足了一生娛。
坐忘老子慵開眼,
強聒癡兒任挽須。
頗怯南歊戀朔空,未知歧路即西東。
蚴虬螭斷灘中石,璀璨砂希嶺上楓。
晏歲何堪層嶂別,早餐略耐幾竿風。
故人躑躅炎云外,我自加裘憶爾同。
綠玉削寒叢,蕭蕭古寺中。
破煙樓半出,披靄路初通。
捲幔臨飛雉,揮弦送遠鴻。
蕭然涼籟起,仙梵滿花宮。
正自厭囂塵,相攜就此君。
清風飄翠色,衣袂有馀芬。
靜聽數聲鳥,閒分半席云。
暮鐘催客去,歸夢尚氤氳。
秀色四時好,探春來此亭。
花初擁檻發,山晚與云青。
得鲙嚴陵瀨,評泉陸羽經。
歡馀不盡醉,鼓角限重扃。
孤燕依簾。也將離恨,對我呢喃。魂斷吳煙,夢迷楚雨,總被情耽。
文園渴病懨懨。盡到處、愁懷未忺。暗鎖眉頭,深藏心里,滋味都諳。
霄漢分明五指開,
孤城南面送青來。
諸峰羅列尊初祖,
大海鴻蒙辟俊才。
關外已聞驅虎豹,
云中何事幻樓臺。
橋門日夕看山色,
天馬行空亦壯哉。
煙波寬幾許。抖擻青蓑垂釣去。恰流水、桃花時節。對西塞山前,一雙飛鷺。高風可溯。倩生綃、三尺留取。看歷歷,筆床茶灶,泛宅畫中住。
今古。逃名漁父。怕東華、軟紅如霧。江湖自結鷗侶。正柳下移船,菰邊分路。美人共蘭渚。又何必天家賜與。仙槎上,此生有分,鼓枻帶笭否。
蓬蓽久不居,乍歸欣故情。
落葉聚蛛網,殘莎鬧蛩聲。
跡與朝市遠,夢隨風月清。
從此眠食間,蕭散安馀生。
身世老行縢,
干戈戢猶未。
豈期館舍華,
取足風雨蔽。
窈窕西南峰,
墻頭露半髻。
趺坐看夕陽,
托想青霞際。
山光落硯池,
蟲想出幽砌。
闌干萬里心,
剩此孤吟地。
草堂昔有詩,
竹樓亦有記。
適來豈無情,
事往忽如寄。
大書飛鳥堂,
暫得賓主意。
微雨溪上來,
滿樓松柏氣。
十載唯耕谷口云,倚鋤時復看天文。
世間貴賤君皆識,卻恐無人解識君。
客身猶臥玲瓏石,鄉夢長懸岞崿山。
詹尹自應知我意,為言何日定當還。
庵主拳頭舉處親,
趙州話魯指西秦。
知音不在千杯酒,
一盞空茶也醉人。
碧池照影未田田,
早有游魚戲葉邊。
惆悵春光難買住,
水仙空費鑄青錢。
羽獵遨游處,
春風遍地生。
樂隨仙仗轉,
人逐御香行。
一發雙雕落,
三驅百獸驚。
五云看縹緲,
時傍袞衣明。
堂前森竹蔭衡茅,
道向停居草已交。
飛鳥近人銜落果,
鳴蜩先氣上輕梢。
懶過慧遠尋蓮社,
選夢寒山對石巢。
自喜年來寡塵事,
詩成猶倩老僧敲。
孔明遁世吟梁甫
范蠡遭時策計然
鐘鼎山林非二物
莫隨窮達較蚩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