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吳沖卿秋意四首 偏眠船舷邊
縱棹下清溪,波靜地仍偏。
日夕水風涼,蕭灑成安眠。
兀兀但高枕,悠悠還進船。
中流忽驚寤,漁父歌扣舷。
山川非向時,回首云霞邊。
縱棹下清溪,波靜地仍偏。
日夕水風涼,蕭灑成安眠。
兀兀但高枕,悠悠還進船。
中流忽驚寤,漁父歌扣舷。
山川非向時,回首云霞邊。
劃著船順流而下進入清澈的溪流,水波平靜且地方還很偏僻。傍晚時水上的風帶來涼意,我瀟灑自在地進入了安眠。昏沉地只管高枕而臥,船悠悠地繼續前行。在水流中央忽然驚醒,聽到漁父敲著船舷唱歌。山川已不是之前的樣子,回頭望去它們已在云霞邊上。
縱棹:劃槳行船。
兀兀:昏沉的樣子。
寤:睡醒。
扣舷:敲著船舷。
向時:先前,從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閑適的氛圍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閑暇時乘船游覽,于秋意中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心境平和,能悠然享受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乘船秋行的經歷與感受,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自然。展現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描寫自然、表達心境的創作風格。
貂蟬不逮老端明,世濟誰如好弟兄。
能著青衫偕計吏,卻將白發去邊城。
夜魂俄斷凝香寢,秋淚仍兼曳履聲。
萬石君家同一傳,嗣書應更有公卿。
舊說城南社,今登山外亭。
宮墻步可到,御柳望中青。
引嘯千巖響,哦詩過鳥聽。
曲欄頻徙倚,歸思渺東溟。
澧陽渺何許,遠在天盡頭。頃為郡樓記,圖志不可求。王侯錄故實,頗亦費冥搜。
忠以申明著,學有車公優。外挹蘭江水,下俯僊明洲。讀書記群玉,采藥思浮丘。
況得子厚語,謂冠漢南州。見謂頗詳盡,豐碑照城陬。可憐城與樓,百姓不知修。
乃知尚有遺,家傳載鄴侯。張君將客授,蓋嘗敘其由。為我謝澧人,聊以遮前羞。
君家世為儒,青箱襲箕裘。太玄洎潛虛,探賾深可鉤。君才兼數器,博洽誰與儔。
南廟推第一,雕鶚快九秋。得官愈嗜學,手抄不能休。館殿要人物,眾寶登琳璆。
演綸及視草,如君真勝流。蘭芷生顏色,暫煩為遠游。君方俟瓜時,相依意綢繆。
樽酒接從容,詩篇更唱酬。論文究今昔,析理到孔周。老我澹無伴,摻袪不容留。
別乘澹庵子,傾蓋當相投。公余文字飲,能思故人不。
朋游同一輩,伯季自相師。
薄宦俄衰暮,清懽僅暇時。
我懷青冢曲,子念紫荊詩。
但得無憂患,幽棲豈不宜。
錢塘東南一都會,西湖宛在高城外。鑿為六井引入城,唐相鄴侯功尚在。
吳山橫亙城中央,左右江湖盡襟帶。寒泉迸溢清且甘,發自靈源匪分派。
天目兩乳龍鳳來,秀氣所鐘此其最。海濱斥鹵潤作咸,安得一泉獨滂沛。
四朝駐蹕八十年,民聚五方真眾大。抱甕桔槹萬夫汲,飛泉仰流筒吸快。
大旱不干潦不溢,數里赪肩競分賣。人言神龍宅其下,濟物陰功至今在。
川澤固多資灌溉,此井猶能濟阛阓。皇家德澤如此泉,福祚與之俱不改。
漢家武徹求神僊,方士搤掔多夸言。蓬萊隔海不可到,屬車方羊上橋山。
傳聞黃帝久僊去,胡為有石高巑岏。游談不經理欲屈,謾言此地藏衣冠。
縉云自是僊窟宅,萬壑千巖比如櫛。突然一石摩青云,造化應勞巨靈擘。
僊風吹墮碧蓮花,玉井半空人不識。望之不計幾千尺,八柱擎天此其一。
伯夷制行高且孤,萬世猶能立懦夫。英魂凜凜今不死,化作此石山之隅。
橫斜轍跡依然在,我亦何能窮古初。
筮仕一何早,字民一何遲。歷歷三十年,中間多險巇。宦途祇平進,分寸窮攀躋。最后官胄監,一蹴黃金閨。
低徊能自愛,風鹢甘退飛。寧為紅蓮幕,往尋武陵谿。親黨多勸止,君去獨不疑。治家有賢媛,應門委佳兒。
安居舍大廈,列屋間歌姬。風霜登客路,單車如雞棲。勇決有如此,端是英雄姿。有志事竟成,不后一年期。
明詔趣鹓班,壯縣催瓜時。贏得為君子,否泰相因依。古郡足蕭灑,年來困征追。守宰俱賢明,斯民其庶幾。
杭葦欲走別,有足如縶維。舉酒向西望,離愁渺天涯。惟君才素高,邑若不足為。謂難易將至,謂易后難支。
老我百念冷,安能效良規。猶記簿領初,過庭聞舊詩。惟畏為過寡,惟勤無功虧。遺訓儼如在,終身當誦之。
老我年來百念輕,文姬助我以琴鳴。
等閑相對成三弄,游戲俱彈似一聲。
舉酒不堪千里別,登途知用幾程行。
郡齋自是神仙窟,會有階庭玉樹生。
東樓德澤流無窮,我公挺生慶所鐘。瓊枝玉樹瑩精彩,迥然不墮風塵中。
少年慷慨吐虹氣,文詞元不減儕輩。胸中妙蘊經綸才,剸劇裁繁特余事。
曾從蓮幕試牛刀,舉城但識劉功曹。瀾翻薦口動天聽,一語便逾華袞褒。
上方欲革嶺南弊,柬才果得吳刺史。不妨一勺飲貪泉,清德泠泠今可紀。
憑軾雍容安七閩,列郡合詞稱得人。從茲十載秉麾節,坐令萬里回陽春。
洞庭風月瀟湘雨,君王無復憂南顧。抗章乞得半生閑,遙指家山賦歸去。
廟堂未肯閑宏材,大開東合需公來。朝隨召節赴天闕,夜馳使驲歸長淮。
廣陵臥治要汲直,金節熒煌照熊軾。底用腰纏十萬錢,且看身享二千石。
忽思鱸膾寒菰羹,拂衣欲遂鄉關情。視去西陽如脫屣,意色蕭然同鬭生。
畫船重泛西湖上,水光山色都無恙。主人管領東風回,故園桃李倍清爽。
六鼇背負三山歸,輪囷老檜蒼龍姿。了無塵俗敗人意,棐幾長物皆瑰奇。
橫岸綸巾披鶴氅,神情直出羲皇上。塵事到頭曾不聞,臥聽歌臺傳煖響。
百花堂前手自栽,興來一杯復一杯。人生亦欲自適爾,富貴于我何為哉。
中春況屬懸弧旦,史君亭榭風光煖。東君預借一分春,不許芳菲作春殿。
綺羅香深初肆筵,弟兄酬酢杯相傳。此時更復惜一醉,君從何處拚垂蓮。
五侯貴盛德未美,簪纓不滿高陽里。何如清白傳家風,奕世青氈盡朱紫。
燕居今喜相比鄰,其如四海須陶鈞。羽書鼎來在朝夕,何數羔鴈徒成群。
芙蓉城中有仙宅,十洲三島環其側。此中樂不減商山,功成歸作茹芝客。
丙午九月才入冬,晦日忽驚雪墮空。傳聞都城更復早,萬官入賀明光宮。
自從開霽更不雨,和氣直似青春濃。斗柄插子日丁卯,夜煽裂缺鞭雷公。
從以震霆至三四,驚破蟄戶紛昆蟲。寧知玄冥全未究,翻手作云千里同。
暗窗初聽灑珠雹,巽二滕六方施工。一日喜見瓦溝積,忍寒待伴炯不融。
二日三日遂盈尺,膏潤四海恩無窮。古來詩人詠不盡,巧思橫出昌黎翁。
少時奮筆不肯已,老矣袖手便疎慵。兒曹作戲記昨夢,舞狻獰踞金雙瞳。
誰人苦欲撩詩思,更作玉山高數峰。移將劉叉兩冰柱,輝映愈覺清心胸。
見之躍躍忽技癢,起呵凍筆尋詩筒。開門一看天宇闊,素蜺百萬翻長風。
瓊樓玉宇滿妙界,千林寶樹春玲瓏。恨無高臺三百尺,縱觀萬象凌空蒙。
固知幻景有變滅,一時如入昆閬中。僊家俄頃閱塵劫,安知此際非神功。
賸喜年來米價賤,便欲扶犂隨老農。墻頭濁醪走來過,相與痛飲歌年豐。
雨余不見日西沈,將謂中秋又作陰。
佳月忽開千里影,騷人滿慰一年心。
掃除宿翳風雖動,滓穢太清云尚深。
坐待寒光誰會此,阿咸為我發微吟。
史君威名聞四方,南床凜凜凝秋霜。史君和氣到甌越,幕府初開夜飛雪。
頗聞此雪仍歲無,定知來隨御史車。黃堂洗印未多日,慶朝況此當懸弧。
明年豐登日可數,父老兒童爭起舞。遲明賀版擁譙門,試拾歡謠作詩語。
史君風度神僊人,相門出相寧非真。妙齡兩科談笑得,晚趨嚴召依風云。
臺端敢言奸聽聳,至今讜論時傳誦。踏遍巫山十二峰,卻尋春草池塘夢。
人傳史君威棱棱,我知威愛元兼行。蒼髯如戟面如鐵,惠養自有循良稱。
高牙入境紛進謁,賓屬庭趨公磬折。民生共喜愛日溫,吏行獨畏春冰裂。
向來夔州妙籌邊,夷蠻落膽皇靈宣。還朝奏課居第一,夜半帝席為之前。
東嘉今為股肱郡,小試望之三輔近。會循故事入三公,致君要使登堯舜。
東風未動春先回,梅花照眼歌筵開。吏民合詞頌難老,一笑千里傳銀杯。
佳兒恂恂授衣缽,玉樹芝蘭俱秀發。江南世胄比長淮,更看云來萃簪笏。
平生知己今上天,敢復坐嘆寒無氈。巴言未足贊公壽,載誦峻極崧高篇。
圣朝寶運開虞唐,太平天子垂衣裳。恢張治具崇儒良,孰不愿依日月光。
用之則行舍則藏,孔門賢德遙相望。朝望方隆位文昌,跬步可到中書堂。
問公擁麾何太忙,公獨三請志益剛。俞音一下冥鴻翔,行李徑出臨濤江。
爭留孔戣動朝行,公更傴俯不敢當。老成全德真圭璋,溫如春風嚴如霜。
柏臺峩豸肅朝綱,賢關向風士氣揚。大天小天稱公方,五年吏奸蓋而彰。
金華勸講言加詳,明主傾聽談皇王。盍膺枋除任贊襄,名遂身退天所臧。
明哲保身身更康,高風可仰不可量。泉山壤土接臨漳,建牙千里開封疆。
老龍負圖寵煌煌,何殊衣錦還故鄉。賤子薄宦接王楊,曾陪御史臨文場。
風簾官燭夜未央,劇談猶記聲瑯瑯。茲來誤忝尚書郎,始尋故步依門墻。
西風津頭望歸艎,挽公不留遠予將。兩宮念公未詎忘,公雖遠去如在旁。
庶幾重來上錢塘,夾輔大業恢中邦,儻有重事須平章。
七月欲盡八月初,天久不雨暑未徂。
下田焦卷上田槁,愁嘆不止田間夫。
嘔啞水車日夜響,漕河揚塵成坦途。
喜見此溪深且廣,玄云忽起西北隅。
林間槭槭水漚起,兩岸人物歡欲呼。
未聞霶霈潤龜拆,且使萬物聊沾濡。
船窗飄灑疎蓬漏,客意自適涼襟裾。
引身東望云氣薄,未知帝城有此無。
傳聞今日方奏告,便有響應來斯須。
人家百萬苦炎熇,君王齋禱幾月余。
君王齋禱幾月余,云師雨師其疾驅。
濠梁自古揚州域,禹娶涂山城尚留。鐘離雖嘗作楚縣,子男之國書春秋。
卑梁爭桑起吳釁,陰陵失道除漢讎。嬴秦屬之九江郡,典午置郡任愈優。
蕭梁尤重北徐鎮,高齊又為西楚州。貞觀割淮疆理失,元和加水號名修。
陽冰篆虎書戶冊,奇畫于今照譙樓。浮山筑堰誰與謀,漫引童謠為激溝。
役工沈鐵不勝計,欲灌壽陽為廢丘。霧昏三日水怪出,一決空貽千古羞。
上格下格果何在,西濠東濠猶并流。守邊在人不在險,險阻如故事不侔。
元魏擁兵數十萬,義之堅守竄其酋。向來橫澗一失據,凜凜重貽宵旰憂。
刺史舊帶兩城使,渦口兩城今在不。君侯妙年筆為投,名位詎肯卑微休。
世科高挹更膴仕,哦松壯志未足酬。欲效金城上方略,宦游直到窮邊頭。
三光五岳氣猶分,故疆慨想何時收。邑事不足煩大手,往訪古今資遠猷。
老我無用重多病,為君相與數觥籌。棋社冷落故人少,況復臨風送行舟。
看君徑赴功名會,努力自取公與侯。又聞魚臺在近境,誰知魚樂如莊周。
烽沈柝靜若多暇,從容何惜觀游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