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次從子涔韻
雨余不見日西沈,將謂中秋又作陰。
佳月忽開千里影,騷人滿慰一年心。
掃除宿翳風雖動,滓穢太清云尚深。
坐待寒光誰會此,阿咸為我發微吟。
雨余不見日西沈,將謂中秋又作陰。
佳月忽開千里影,騷人滿慰一年心。
掃除宿翳風雖動,滓穢太清云尚深。
坐待寒光誰會此,阿咸為我發微吟。
雨后沒見太陽西沉,以為中秋又要陰天。明月忽然灑下千里清光,詩人滿心慰藉了一年的期盼。風吹雖掃除了舊的遮蔽,可玷污天空的云仍濃重。坐著等待清冷月光,誰能領會此中意味,侄子為我輕聲吟詩。
從子:侄子。涔:侄子之名。
沈:同“沉”。
將謂:以為。
騷人:詩人。
宿翳:舊的遮蔽物,這里指云。
滓穢:玷污。太清:天空。
阿咸:晉阮籍侄阮咸,后指代侄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在中秋佳節,詩人起初因雨后陰天擔心看不到月亮,后來明月出現有感而發,侄子吟詩相和,更添雅趣。
這首詩主旨圍繞中秋賞月,先抑后揚,突出見到明月的欣喜。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在節日中的心境變化,具有一定生活情趣。
八十馀戴白老,五紀前琢玉郎。只愁雷爆丹灶,不煩月照星梁。手無太尉玉麈,腰無鄂公羽箭。一聲喝海潮音,一只眼巖下電。
楚昭反國,說反屠羊。犒師存國,弦高鄭商。居處卑賤,陳義匪常。誰謂草澤,而乏貞良。嗟嗟貴仕,名利膏肓。視彼二子,冥鴻天翔。
相逢別道故鄉情,此日渝州是入京。笑我風塵牛馬走,訝君詞筆鬼神驚。雞鳴雨夕天如晦,龍躍云津壑有聲。余子已空誰與侶,呼鷗招鶴訂詩盟。
滿目垂新綠,微行不動塵。花間雙戲蝶,撲落一枝春。
怪底春情漫自閒,枝頭黃鳥日間關。堪疑逐兔銜金碗,那見啼猿贈玉環。開罷河陽春縣樹,氣分長樂早朝班。無心最是題紅葉,一入宮門遂不還。
天闊海漫漫,昆山望眼寬。桃源迷晉世,松樹受秦官。雨蘚鹿迒遍,霜梧鸞影寒。封題數行字,聊問竹平安。
背郭名園一徑幽,佳人同載大堤頭。千花別浦猶呈艷,萬葉平湖盡報秋。夾岸軒車紅霧裊,飛空弦管白云流。沙棠后夜仍堪共,方外無勞問十洲。
春寒漠漠上宮袍,雨后山光涌翠濤。洞口云埋龍尚蟄,壟頭泉迸虎曾跑。每因懷古還興嘆,豈謂尋幽反得勞。明發丹陽重回首,長江天遠甕城高。
繞畦青青蔬葉涼,渠水新添一尺強。倚杖方知山雨過,夜來底事夢魂長。
西城宿雨天虛阻,東圃微晴人竟游。地闊盡容云氣入,亭深能使樹香留。尊前俊杰齊三府,林下迂疏自一丘。勛業太平公等在,故將高榻動南州。
女媧立極斷鰲足,羲畫之先無刻木。始觀鳥跡制文字,夜鬼哭天天雨粟。篆隸變化生八分,行草復作何紛紛。六書古制既茫昧,載籍況遭秦火焚。后之作者不可數,形聲寥寥眇千古。更論得法神妙間,自信臨池心獨苦。君居于越文獻邦,家藏金石書滿窗。磨穿青州老未已,萬斛巨鼎疇能扛。吳興宗人已物故,浙河東西誰獨步。君今有志繼絕學,砥柱中流見孤注。剡溪百番冰雪光,玄霜一斗松煤香。滿堂賓客看揮灑,風雨颯颯龍鸞翔。我嗟涂鴉手如棘,屢欲從君問奇畫。君還許我載酒來,我捧千鐘勞君筆。
清風索我吟,明月勸我飲。醉倒落花前,天地即衾枕。
華表柱頭不須尋,青云盡處白云深。但逢花葉能遮眼,豈辨山林與上林。
短衣匹馬五更寒,老雪荒山去路難。為問此行成底事,要攜春色下長安。
知子讀親詩,難禁雙淚垂。君臣與父子,忠孝兩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