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沔陽,聞克復,而用師者窮兵黷武,因書簡之
江上煙消漢水清,
王師大破綠林兵。
干戈用盡人成血,
韓信空傳壯士名。
江上煙消漢水清,
王師大破綠林兵。
干戈用盡人成血,
韓信空傳壯士名。
江上的煙霧消散,漢江水清澈起來,朝廷的軍隊大破了綠林起義軍。戰爭中兵器用盡,人們都化為了血水,韓信徒有壯士之名卻也無法避免這樣的慘狀。
旅次:旅途中暫作停留。沔陽:地名。
克復:指收復被敵方占領的土地。
窮兵黷武: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
綠林兵:此處代指起義軍。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
詩人在旅途中聽聞朝廷軍隊收復失地,但發現用師者窮兵黷武。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時期,戰爭頻繁,詩人目睹或聽聞戰爭帶來的災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窮兵黷武的行為,突出特點是通過勝利表象與戰爭慘烈的對比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戰爭的態度和思考。
傷秋不是惜年華,
別憶春風碧玉家。
強向衰叢見芳意,
茱萸紅實似繁花。
西楚見南關,蒼蒼落日間。
云離大雷樹,潮入秣陵山。
登戍因高望,停橈放溜閑。
陳公有賢榻,君去豈空還。
樂游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漫漫一川橫渭水,太陽初出五陵高。
王屋南崖見洛城,石龕松寺上方平。半山槲葉當窗下,一夜曾聞雪打聲。
不事蘭臺貴,全多韋帶風。
儒官比劉向,使者得陳農。
晚燒平蕪外,朝陽疊浪東。
歸來喜調膳,寒筍出林中。
主人雕盤盤素絲,寒女眷眷墨子悲。
乃言假使餳為之,仰坼重衣傾萬蕊,又如合歡交亂枝,紅茸向暮花參差。
吳蠶絡繭抽尚絕,細縷纖毫看欲滅。
雪發羞垂倭墮鬟
新從劉太尉,結束向并州。
絡腦青絲騎,盤囊錦帶鉤。
出關逢將校,下嶺擁戈矛。
匣閉黃云冷,山傳畫角秋。
劍鋒將破虜,函道罷登樓。
豈作書生老,當封萬戶侯。
青楓江色晚,楚客獨傷春。
共對一尊酒,相看萬里人。
猜嫌成謫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江草知寒柳半衰,
行吟怨別獨遲遲。
何人講席投如意,
唯有東林遠法師。
暑氣發炎州,焦煙遠未收。
嘯風兼熾焰,揮汗訝成流。
鸛鵲投林盡,龜魚擁石稠。
漱泉齊飲酎,衣葛劇兼裘。
青春三十余,眾藝盡無如。
中散詩傳畫,將軍扇續書。
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魚。
惆悵空相送,歡游自此疏。
袈裟出塵外,山徑幾盤緣。
人到白云樹,鶴沉青草田。
龕泉朝請盥,松籟夜和禪。
自昔聞多學,逍遙注一篇。
雁稀秋色盡,落日對寒山。
避事多稱疾,留僧獨閉關。
心歸塵俗外,道勝有無間。
仍憶東林友,相期久不還。
擁棹江天曠,蒼然下郢城。
冰霜葭菼變,云澤鷓鴣鳴。
酒倦臨流醉,人逢置榻迎。
嘗聞藉東觀,不獨魯諸生。
年深宮院在,舊客自相逢。
閉戶臨寒竹,無人有夜鐘。
降龍今已去,巢鶴竟何從。
坐見繁星曉,凄涼識舊峰。
太一天壇天柱西,垂蘿為幌石為梯。
前登靈境青霄絕,春山一入尋無路,鳥響煙深水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