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廟二十一首 英宗室用《治隆》。
噫我大君,嗣世修文。
維文維武,諟繼虞勛。
天錫丕祚,施于后昆。
于薦清酤,酌之欣欣。
噫我大君,嗣世修文。
維文維武,諟繼虞勛。
天錫丕祚,施于后昆。
于薦清酤,酌之欣欣。
啊,我們偉大的君主,繼承世業修明文治。既有文治又有武功,敬承虞舜的功勛。上天賜予宏大福運,延續到后世子孫。在此進獻清醇美酒,斟滿時滿心歡喜。
噫:感嘆詞,表贊嘆。
大君:指君主,此處特指宋高宗。
嗣世:繼承世業。
修文:修明文治。
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諟(shì):通“是”,敬慎、遵循。
虞勛:虞舜的功勛,代指圣君的功業。
錫:通“賜”,賜予。
丕祚(pī zuò):宏大的福運。
后昆:后世子孫。
薦:進獻。
清酤(gū):清醇的酒,指祭祀用酒。
欣欣:喜悅的樣子。
此詩為宋代郊廟朝會歌辭之一,用于宋高宗祭祀明堂前的太廟享祭儀式。宋代帝王祭祀需用樂歌頌德,此類作品多由宮廷文人創作,旨在通過歌頌帝王繼承先祖功業、文武兼備的德政,強化統治的合法性與神圣性。
全詩以祭祀為背景,緊扣“享太廟”主題,通過贊頌高宗“嗣世修文”“維文維武”的功業,以及“天錫丕祚”的福澤,體現宋代祭祀文學“頌美”的核心特征,是研究宋代宮廷祭祀文化與帝王頌德文學的重要材料。
天風忽披拂,
覺我襟袂清。
云片玉鱗薄,
月華金暈生。
曾于滄海看,
浩蕩此時情。
髣髴見三山,
洶涌波浪驚。
我有梅花癖,郡齋乃無梅。
聞說東郊外,一株橫水隈。
驅馬行十里,見此繁花開。
薰日覺香暖,藉草因銜杯。
憶我江鄉游,到處花皚皚。
春風起山谷,香氣氤氳來。
月出寒光滋,吟賞猶徘徊。
勝事今豈得,聊慰饑渴懷。
大禮備矣,鑾車闐闐。帝來維何,賚及幅員。有聲伊肅,有容伊虔。彼雉斯開,帝坐中天。
戍樓絡繹似連營,
入谷樵歌邪許聲。
澗水倒懸林杪下,
山云斜掠市檐行。
巖巔落木秋容瘦,
溪上層巒夕照明。
獨踞胡床空翠里,
雙峰如揖更生情。
圓如玉釧明如水。清影同千里。三更好把畫簾開。只聽笛聲遙共雁聲來。
廣寒宮遠人何在。欲問情無奈。青天碧海一年秋。不識鏡中添得幾多愁。
吳兒越艷總垂髫,漫學青樓綰髻高。婉媚盡能歌宛轉,不知誰是鄭櫻桃。
城西柳市酒家奴,笑問鹴裘典盡無。怪殺文君春有恙,桃花臨牖代當壚。
執筆威踰知一杖,
忤權活得月將身。
位終八座非為幸,
埋戟相符豈不神。
花凋林老,漸漸秋深,天氣清皎。玉露凝了。蒹葭映水蒼蒼、趁風倒。摧殘野草。白雁天上,傳信先到。凜凜侵早。鴛鴦瓦冷,霜華射林杪。
時候最凄絕,獨擁綈袍寒更悄。一望東郊西園都似掃。但金菊芙蓉,雙斗清曉。鷓鴣弄巧。把朩葉藏身,飛出云表。愿羲和、快些來照。
竺國鄉程算不回,
病中衣錫遍浮埃。
如今漢地諸經本,
自過流沙遠背來。
歸雁下蘅芷,頓觸中心事。凌波有佳人,道遠無由至。深宵霜露重,遙惜輕羅帔。絕代少人知,零落芳心醉。憐余苦多情,時有相思字。望望隔湘浦,天寒何處寄。
昨夜西風生,萬籟皆秋意。庭草綠已深,落葉紛滿地。嗟我素心人,苦抱四方志。遙遙未能歸,徒勞音書寄。明月耿中宵,煩憂不能寐。開門望江南,煙水起寒思。
流風回雪掩晴沙
寒擁西山處士家
前路曦微消不盡
有人踏去問梅花
尉佗城西訶子林,
貝多葉綠清客心。
寺僧示我南漢物,
烏金寶塔涂黃金。
憶昨紇干凍雀死,
洛州歲歲易刺史。
海中妖蜃作飛龍,
攪黑嶺南天萬重。
公卿皆由蠶室進,
剝皮鑿面當酒令。
誰能救此一方人,
不死干戈死苛政。
驕奢淫虐五十年,
斗牛怨氣接西乾。
富貴無聊圖作佛,
卻思鑄此廣福田。
比丘監使名爭列,
此錯何止六州鐵。
看來原不是金涂,
點點萬家兒女血。
溪州銅柱生秋苔,
錢唐鐵券亦塵埃。
區區一塔故無恙,
陰雨時聞冤鬼哀。
君不見歌舞岡頹麋鹿上,
小南強作降王長。
錦衣百輩東市刑,
銀鐘拜賜雙淚零。
此時老佛偏無靈。
永夜河聲壯,扁舟客思孤。
山川雄兩戒,漕粟擁千艫。
明月中流涌,歸鴻隔岸呼。
一生江海意,對此獨踟躕。
一夏九十日,不覺已過半。
管帶牯牛兒,切忌隨物轉。
緊把鼻頭索,莫放令寬緩。
如是十二時,時時無間斷。
收得純熟,斥之不去。
受人言語,不動不變。
覿面當機,當機覿面。
白頭游不倦,
曉起獨垂絲。
小艇無拘礙,
滄江任所之。
投閒陪雅士,
博笑赴圍棋。
消灑東籬下,
飛觴侑俚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