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秋分夕月四首 奠玉幣。
玉鉤初彎,冰盤乍圓。
扇掩秋后,烏飛枝邊。
精凝蟾蜍,輝光嬋娟。
歆于明祀,弭芳節焉。
玉鉤初彎,冰盤乍圓。
扇掩秋后,烏飛枝邊。
精凝蟾蜍,輝光嬋娟。
歆于明祀,弭芳節焉。
玉鉤般的新月剛剛彎起,冰盤似的圓月忽然圓滿。秋扇收掩在涼秋之后,烏鴉飛落在樹枝旁邊。月中精魄凝結成蟾蜍,清輝流轉多么美好娟妍。愿月神享用這明潔祭祀,護佑這芳美時節永延。
玉鉤:喻指初升的彎月,狀其形曲如鉤。
冰盤:形容圓月潔白如冰,狀其色與形。
扇掩秋后:秋涼后收掩夏用的團扇,代指季節更替。
烏:烏鴉,古詩詞中常與暮色、歸棲相關,此處烘托秋夜氛圍。
蟾蜍:古代神話中月中有蟾蜍,代指月亮。
嬋娟:形容月光明潔美好。
歆(xīn):神靈享用祭品。
弭(mǐ):延續、保持。
芳節:指秋分這一美好時節,古代秋分有祭月習俗。
此詩為北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1110)《大觀禮書》中秋分夕月祭祀的樂章之一,用于“奠玉幣”環節(向月神進獻玉與幣帛的儀式)。宋代重視禮樂制度,秋分祭月屬國家禮典,此詩反映了當時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及禮儀文化的嚴謹。
全詩圍繞秋分夕月祭祀場景展開,通過月相變化、秋景與神話意象的交融,烘托祭祀的莊重氛圍,既體現宋代郊廟文學的典重,也傳遞了古人對自然時序的珍視與對神靈的敬奉,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的重要文學資料。
近畿賢太守,陸地隱神仙。功高玉記,名通紫府自長年。拂拭壺中光景,游戲人間風月,富貴本青氈。十載五分牧,惠澤浸江天。
把文章,做勛業,德才全。龜峰堂上,滿城和氣入歌筵。春在百花庭院,坐擁十眉珠翠,壽酒吸長川。來歲稱觴處,穩向鳳池邊。
元冥凜冽風氣剛,同云蔽野天無光。漫空柳絮亂飛舞,大地一色瓊瑤妝。
先生臞然坐茅屋,左有圖書右筆床。竹爐石鼎燒榾柮,須臾取雪烹成湯。
武夷游子多相識,龍芽雀舌隨意將。陶家近可說風味,黨尉不必誇羔羊。
一啜能令睡魔走,再啜齒頰生馀香。三啜搜枯句已就,澹然意趣偏悠長。
翻憶天廚大嚼者,經年戶素何所償。安得相從語清絕,一洗紛紛腥穢腸。
北堂酒浮金爵光,
東曹帶系銀魚長。
柏舟節操冰霜迥,
翠翟威儀錦繡香。
列鼎端居馀慶澤,
稱觴詞客盛文章。
從今老福如川涌,
看列孫枝玉樹行。
高閣都將萬象收
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遁世誰家谷
孫子成仙何處洲
風雨喜無臨九日
江山幸有答三秋
年豐市井多歡笑
老子婆婆亦可不
溽暑避華構,清風迎早朝。楓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南訛初應歷,五日未生陰。靈藥收農錄,薰風拂舜琴。
皇心本夷曠,一氣自炎涼。不廢荊吳舊,民風見未央。
九門已散秦醫藥,百辟初頒凌室冰。飲食祈君千萬壽,良辰更上辟兵繒。
雨遲麥粒尤堅好,日麗蠶絲轉細長。入夏民間初解慍,宮中時舉萬年觴。
汴上初無招屈亭,沅湘近在國南坰。太官漫解供新粽,諫列猶應記獨醒。
一陪鸞鳳入仙臺
四見薰風舞禁槐
自笑平生無夢到
那知今日以身來
快閣西偏寺最幽,江風渚月凈如秋。
竹間久掛將軍劍,柳外初回使者舟。
痛哭秦庭驚晏歲,獨持漢節望南州。
日斜戍鼓連山急,杳杳冥鴻慎所投。
聞歡下揚州,
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
江水斷不流。
琴奏南薰曲未終,
倚闌搔首又西風。
炎涼節序乘除里,
新故人情反覆中。
暑氣蕭條隨去燕,
秋聲嘹亮引賓鴻。
露華夜冷鴛鴦瓦,
誰念班姬老漢宮?
淩波步羅襪
煙中露恍惚
背人自幽怨
不忍見秋月
索寞干戈際,
交游不棄遺。
君真斲鼻手,
我愧折肱醫。
末學窮何用,
虛名老不宜。
寒窗但塵稿,
難療十年饑。
碧云初散扶桑樹,六龍已駕羲和馭。海上神山曉色分,琪花瑤草濕香霧。
雙雙彩鳳棲梧桐,嗈嗈相應朝陽東。四海蒼生盡蘇息,萬國如在春風中。
憶得當年來上國,棘圍鏖戰文場屋。瓊林宴罷醉扶歸,不讓當時步瀛客。
厥來出宰十八年,于今捧詔還朝天。上林春色正明媚,百花燦爛爭芳妍。
自喜生逢堯舜世,愧乏涓埃酬圣帝。吟詠非才丹淚垂,強作狂歌歌舜治。
蔞葉結成雙蛺蝶,
檳榔一瓣在中央。
殷勤贈與青蓮客,
入口甜如玉女漿。
休助古有云,懷保今所勉。
昨歲此地災,賑赒期均遍。
巡方茲目睹,幸逭溝壑轉。
然未經見多,加惠詎宜緩。
兩府界壤連,受沴苦弗淺。
三州及八縣,舊欠概與免。
武清獨無欠,豈不向隅嘆。
蠲供十之五,用意旌良善。
麥收倘得半,庶少濟屯蹇。
是惟賴天恩,非吾力能辦。
墨花仙吏江東彥,蘊藉風流豈多見。琴鶴相隨一葉舟,名山大川覽將遍。
湖陰形勝天下奇,云帆過此多新詩。山川神欲與之會,忽作美人來夢思。
含羞故向東風立,髣髴花前舊相識。蛾眉半掃橫春山,星眸兩點凝秋碧。
兩娃前導門徑幽,美人攜手登仙樓。樓中圖史盈幾案,一洗仙吏平生愁。
美人起,通問仙吏情恍然。須臾侍兒列春宴,八珍九鼎羅樽前。
一觴一詠歡無極,恨莫揮戈留白日。句句含情如有求,酒闌更入凝香室。
雕床繡褥飛鳳皇,錦衾寶枕聯鴛鴦。美人細語知名久,班馬才華獨擅場。
奇逢自古真難得,始信千金當一刻。夢覺孤篷別有天,乳鴉啼樹東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