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英宗尊號一首 入門用《正安》。
在宋五世,天子神明。
群公奉冊,迺揚鴻名。
金書煌煌,遹昭厥成。
思皇多祜,與天同聲。
在宋五世,天子神明。
群公奉冊,迺揚鴻名。
金書煌煌,遹昭厥成。
思皇多祜,與天同聲。
大宋傳至五世,天子圣明聰慧。群臣敬奉尊號玉冊,彰顯宏大美名。金泥書寫的冊書輝煌燦爛,昭示這一盛事圓滿告成。追思先帝福澤綿長,與上天共享赫赫威名。
五世: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共五代皇帝。
群公:指朝廷重臣。
奉冊:進獻尊號的玉冊。
迺(nǎi):通'乃',于是。
鴻名:指尊號,宏大的名號。
金書:用金泥書寫的尊號冊書,以示貴重。
遹(yù):遵循,此處引申為'彰顯'。
思皇:追思光大。皇,大。
祜(hù):福澤。
此詩為宋英宗趙曙(北宋第五位皇帝)上尊號時的禮儀樂歌,用于入門儀式,屬宮廷雅樂。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群臣為彰顯皇權正統,特行上尊號之禮,此詩即為此儀式而作。
此詩為宋代宮廷禮儀詩的典型代表,通過鋪陳上尊號的莊重場景,突出皇權的神圣與王朝的延續性。語言典雅,結構嚴謹,集中體現了宋代宮廷文學'雅正'的審美特征。
戍樓絡繹似連營,
入谷樵歌邪許聲。
澗水倒懸林杪下,
山云斜掠市檐行。
巖巔落木秋容瘦,
溪上層巒夕照明。
獨踞胡床空翠里,
雙峰如揖更生情。
圓如玉釧明如水。清影同千里。三更好把畫簾開。只聽笛聲遙共雁聲來。
廣寒宮遠人何在。欲問情無奈。青天碧海一年秋。不識鏡中添得幾多愁。
吳兒越艷總垂髫,漫學青樓綰髻高。婉媚盡能歌宛轉,不知誰是鄭櫻桃。
城西柳市酒家奴,笑問鹴裘典盡無。怪殺文君春有恙,桃花臨牖代當壚。
執筆威踰知一杖,
忤權活得月將身。
位終八座非為幸,
埋戟相符豈不神。
花凋林老,漸漸秋深,天氣清皎。玉露凝了。蒹葭映水蒼蒼、趁風倒。摧殘野草。白雁天上,傳信先到。凜凜侵早。鴛鴦瓦冷,霜華射林杪。
時候最凄絕,獨擁綈袍寒更悄。一望東郊西園都似掃。但金菊芙蓉,雙斗清曉。鷓鴣弄巧。把朩葉藏身,飛出云表。愿羲和、快些來照。
竺國鄉程算不回,
病中衣錫遍浮埃。
如今漢地諸經本,
自過流沙遠背來。
歸雁下蘅芷,頓觸中心事。凌波有佳人,道遠無由至。深宵霜露重,遙惜輕羅帔。絕代少人知,零落芳心醉。憐余苦多情,時有相思字。望望隔湘浦,天寒何處寄。
昨夜西風生,萬籟皆秋意。庭草綠已深,落葉紛滿地。嗟我素心人,苦抱四方志。遙遙未能歸,徒勞音書寄。明月耿中宵,煩憂不能寐。開門望江南,煙水起寒思。
流風回雪掩晴沙
寒擁西山處士家
前路曦微消不盡
有人踏去問梅花
尉佗城西訶子林,
貝多葉綠清客心。
寺僧示我南漢物,
烏金寶塔涂黃金。
憶昨紇干凍雀死,
洛州歲歲易刺史。
海中妖蜃作飛龍,
攪黑嶺南天萬重。
公卿皆由蠶室進,
剝皮鑿面當酒令。
誰能救此一方人,
不死干戈死苛政。
驕奢淫虐五十年,
斗牛怨氣接西乾。
富貴無聊圖作佛,
卻思鑄此廣福田。
比丘監使名爭列,
此錯何止六州鐵。
看來原不是金涂,
點點萬家兒女血。
溪州銅柱生秋苔,
錢唐鐵券亦塵埃。
區區一塔故無恙,
陰雨時聞冤鬼哀。
君不見歌舞岡頹麋鹿上,
小南強作降王長。
錦衣百輩東市刑,
銀鐘拜賜雙淚零。
此時老佛偏無靈。
永夜河聲壯,扁舟客思孤。
山川雄兩戒,漕粟擁千艫。
明月中流涌,歸鴻隔岸呼。
一生江海意,對此獨踟躕。
一夏九十日,不覺已過半。
管帶牯牛兒,切忌隨物轉。
緊把鼻頭索,莫放令寬緩。
如是十二時,時時無間斷。
收得純熟,斥之不去。
受人言語,不動不變。
覿面當機,當機覿面。
白頭游不倦,
曉起獨垂絲。
小艇無拘礙,
滄江任所之。
投閒陪雅士,
博笑赴圍棋。
消灑東籬下,
飛觴侑俚詞。
想子中洲夜,月斜春帳深。
新蛙亂欹枕,起坐空橫琴。
予實同棲鳥,飛翔惟近林。
春潮日來往,因信平生心。
流水寒更澹,虛窗深自明。
褰帷遠鐘斷,擁褐晨香清。
油然素心適,緬彼外物輕。
因時固有應,在理復何營?
隱幾公事退,卷書坐南榮。
以茲遠塵垢,何異山中情?
為州詎非忝,即事亮何成?
幸茲桑麻熟,復爾倉箱盈。
閭里兇黨戢,階除嚚訟清。
日攜二三子,飽食中園行。
念非形勢迫,免有彈弋驚。
幽閑固可樂,勿慕高遠名。
江南憶,最憶早春前。
社燕晴銜飛絮影,紙鳶風揚落花天。
白下夢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