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歌效杜陵體 其三
山林嘯聚繁有徒,州家買盡勤招呼。
縣官被命不敢遜,麒麟出模群狐孤。
昨者參州紅帕首,高官厚祿恣狂圖。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天翻地覆綱常滅。
山林嘯聚繁有徒,州家買盡勤招呼。
縣官被命不敢遜,麒麟出模群狐孤。
昨者參州紅帕首,高官厚祿恣狂圖。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天翻地覆綱常滅。
山林中嘯聚的盜賊眾多,州官用財物將他們招安并殷勤招呼。縣官奉命行事不敢推辭,(招安后)就像麒麟出現,群狐失勢。前些日子那些參與州事的人紅巾包頭,享受高官厚祿肆意妄為。唉,唱第三首歌啊,唱到第三遍,只覺天翻地覆綱常盡滅。
嘯聚:互相招呼著聚集起來,多形容盜賊、造反者等。
州家:指州官。
縣官:這里指地方官員。遜:推辭。
麒麟出模:比喻杰出的人物出現。模,這里可理解為典范。
參州:參與州里事務。紅帕首:用紅布包頭。
綱常:三綱五常,指封建倫理道德。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社會動蕩時期,盜賊橫行,官府采取招安政策。招安過程中可能出現官匪勾結、小人趁機得勢等現象,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倫理綱常,詩人目睹這些亂象,憤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招安盜賊后綱常混亂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直白批判,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高情惡喧囂,結屋傍空曠。
草堂寄云林,遠目聊自放。
偃蹇良不疑,世情真可抗。
不知堂中人,誰同倚藤杖。
范公古遺直,富貴不自娛。平生一布衾,歲晚眠粗疏。
至今镵新銘,尚得司馬書。此老抱剛節,豈與公孫俱。
乃知枯槁士,白單良復須。衰年忍風露,蹭蹬來東吳。
感君借余溫,此意知何如。青氈寄幽夢,蕙帳羞吾廬。
得此林下具,爛錦不愿余。況乃粲佳句,薄袖翻明珠。
恨我無蒼珉,為君載龜趺。愿與冰雪姿,臥起同卷舒。
荊土作翠被,此俑無乃愚。問言擁六尺,豈不賢一襦。
吾道嗟牢落,斯文得主盟。
馬從西極到,鳯入九霄鳴。
翰墨推前輩,篇章集大成。
向來侯叔喜,何得有新聲。
江南洛社各天涯,何事高人亦見思。
句法風流云爛漫,旅情飄泊燕差池。
樽前病骨難供醉,花下枯藤可強枝。
莫喚孤山林處士,揚州何遜自能詩。
欲成凍雨又吹殘,香稻垂垂不救干。
謾對醨云訟風伯,還將火傘付炎官。
未容漲綠浮煙艇,且看晴云轉玉盤。
誰與天工論赤地,盡傾銀漢作波瀾。
念昔全盛日,天子方祈年。
崆峒擬問道,桂館延列仙。
葆真號上宮,柳色參云煙。
方池下見底,上映壺中天。
長安二三月,游女飛朱??。
蹣跚步金堤,依約遺翠鈿。
芙蕖倚紅粧,弄影秋江邊。
我亦時結客,曵杖相周旋。
不知客中人,有此稀世賢。
臨老誦公詩,撫卷徒惘然。
鶴骨松園老,霜髯八十春。
相逢看日夕,留客賦詩新。
鬼亦來聽法,誰應可作鄰。
折腰營斗粟,寧不愧斯人。
墻根有地一弓許,人言可種數十竹。翁來只作三年留,僅比浮屠桑下宿。
竹成須待五六年,我已歸鄉卜新筑。園夫笑謂主人言,不如鋤苗種罌粟。
二月春風上翠莖,三月輕紅照深綠。嫣花落盡罌不空,碎粒圓時粟初熟。
乳膏自入崖蜜甜,滿貯醍醐飲僧粥。與其種竹供后人,孰若栽花資老腹。
人間作計真眼前,萬事皆爾真可憐。十年種木尚不肯,百年種德知何緣。
倚鋤自顧頗羞澀,病眼對花空惘然。
病里三年月,相隨過兩州。
為儂分素魄,攜汝作清游。
草樹悲今夕,家鄉隔去秋。
有身真似夢,無地不關愁。
東南富佳郡,此地復名城。
拜策奉溫詔,謁帝辭明庭。
悠悠出金闕,旆旆搖熊旌。
蘭風藹微和,玉露湑以零。
征鼙肅郊壘,嘯詠閑齋鈴。
微生等薜蘿,托根符余榮。
誤遭一笑盼,永懷千古情。
千古不足多,喜遇罕所并。
白璧勿漫予,按劍徒取憎。
為米要令陶令出,無氈今坐廣文窮。
懸知嚼蠟世味薄,未抵撲衣山色濃。
大蓋且從渠自擁,小槽當與客頻中。
家談安得從三老,華萼同編是古風。
雨后風扉擁青嶂,家在斜陽晚潮上。
沙頭飛盡雪色鷗,柳下初橫短蓬舫。
皇天惡料風忽顛,賈客倉黃回五兩。
老人倚杖不肯歸,看打南湖白頭浪。
當時長嘯敵先摧,不費官軍一炬灰。
黠虜自驚風鳥散,使君方看玉山頹。
攖城捍賊今亡矣,抗疏論功有是哉。
相見可堪談舊事,為公搔首一徘徊。
一麾新領浙西州,重說當年八詠侯。
要遣虜人知宿將,故乘軺傳作遨頭。
朅來京口頒明詔,便合甘泉從禁游。
紅袖相扶客為壽,莫嫌和月醉西樓。
今晨頗無事,步游古墻根。
眷茲萬家邑,稍苦三戶村。
于時積雪散,復值朝陽溫。
解衣聊自得,班荊與誰言。
款欠良已久,吾虱庶可捫。
平生謝澡刷,懶惰從朝昏。
坐令邊縫間,朝生暮仍孫。
回臭比跖香,位卑道仍尊。
與世倘無求,中有至樂存。
勿語兒女曹,此意難具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