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公葆真宮詩有感而作
念昔全盛日,天子方祈年。
崆峒擬問道,桂館延列仙。
葆真號上宮,柳色參云煙。
方池下見底,上映壺中天。
長安二三月,游女飛朱??。
蹣跚步金堤,依約遺翠鈿。
芙蕖倚紅粧,弄影秋江邊。
我亦時結客,曵杖相周旋。
不知客中人,有此稀世賢。
臨老誦公詩,撫卷徒惘然。
念昔全盛日,天子方祈年。
崆峒擬問道,桂館延列仙。
葆真號上宮,柳色參云煙。
方池下見底,上映壺中天。
長安二三月,游女飛朱??。
蹣跚步金堤,依約遺翠鈿。
芙蕖倚紅粧,弄影秋江邊。
我亦時結客,曵杖相周旋。
不知客中人,有此稀世賢。
臨老誦公詩,撫卷徒惘然。
回憶往昔國家全盛之時,天子正舉行祈年的祭祀。像黃帝前往崆峒山問道一樣,在桂館延請各路神仙。葆真宮號稱上宮,柳樹的顏色與云煙相互交織。方形的池塘清澈見底,水面上映照著如壺中仙境般的景色。長安二三月間,出游的女子坐著紅色的車子飛馳。她們在金堤上蹣跚漫步,仿佛還遺落了翠鈿。芙蕖好似倚著紅妝,在秋江邊擺弄著影子。我也時常約上朋友,拄著拐杖與他們相伴游玩。卻不知這些朋友之中,有這樣稀世的賢才。到了老年誦讀陳公的詩,撫摸著書卷徒然感到惆悵。
祈年:舉行祈年的祭祀,祈求豐年。
崆峒擬問道:傳說黃帝曾到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這里借指天子有求道之舉。
桂館:漢代宮館名,這里泛指延請神仙的地方。
參:交織、混雜。
壺中天:傳說仙人居住的仙境,這里形容池塘景色如仙境。
朱??(píng):紅色的車子。
蹣跚:走路緩慢、不穩的樣子。
金堤:堅固的堤壩。
翠鈿:用翠玉制成的首飾。
曵(yè)杖:拄著拐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國家已不復往昔全盛的時期。他回憶起過去國家繁榮、天子求道、百姓游樂的場景,可能當時社會已發生了變化,詩人在老年讀到陳公的詩,觸景生情,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變遷和人生境遇。它以回憶往昔的繁華開篇,最后落腳于老年的惆悵,突出了世事無常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個人的情感經歷和對時代變化的感受。
去年金臺歸,今年三十六。
守拙伴林鳩,折箭存飛鵠。
小園接屋東,有堂依水綠。
浮云前山來,蕭放忘拘束。
云已久無心,細看猶未足。
起來一杯酒,從此覓歸宿。
矮屋原卑濕,頹墻上古苔。
世間多少事,眼下兩三杯。
詩卷無人惜,涼船有客來。
明朝梅已斷,只是一聲雷。
君不見深閨有女禮自防,心事炯然并秋霜。
江頭日日望夫壻,愿身成石立道傍。
人傳其下多風雨,天地默與之低昂。
靈犀一點磨不盡,歷歲既遠名獨香。
因思萬物皆歸寓,獨許頑質加冠裳。
刻形肖貌此何態,儼然如在端而莊。
惜哉愚俗竟莫儗,翁媼同處天一方。
嗚呼翁媼計雖得,胡不為柱支明堂。
韶光余十日,明歲又重來。
柳外黃鸝怨,山中杜宇催。
一番風送雨,幾處錦成堆。
且飲深杯酒,攜筇緩緩回。
禪教不能收,辭山謁貴流。
雨花閑定石,煙柳暗詩樓。
借得房逃暑,沽來酒制愁。
狂豪疑賈閬,長發未梳頭。
天清云卷幔,風定水開奩。
既知鑒湖闊,所取胡乃廉。
一曲期自足,千年名字馥。
我來拜遺像,端可激頹俗。
住遍長安店,何曾說到窮。
孤吟多夜雨,一醉自春風。
魂夢云山遠,狂豪天地空。
仙家拋業久,何日返遼東。
已自到家鄉,清陰坐竹房。
事親專一念,對客說諸方。
斷簡藏充棟,新詩寫過墻。
近來因院計,添得鏡中霜。
我與鶴隠交,一紀又逾五。
燕飛知春秋,雞鳴便風雨。
惟君勝蘇端,許我似杜甫。
忘情更忘言,握手見肺腑。
君或醉時歌,不問歌差誤。
醒后頗快人,續續寫詩句。
湖水平春色,名園接杳微。
輕風生翠影,細雨醒香霏。
意足休嫌野,身閑不受鞿。
隔舟多妓女,歌逐片云飛。
晦跡雪巖日久長,唐人冠帽道衣裳。
草堂夜月琴聲細,花塢春風杖策香。
飲酒旋尋瓢作盞,架書高沓石為床。
客來總是詩朋友,一笑人間萬事忘。
偶成石筍游,山色浸云表。
兩輪天地闊,一覽江湖小。
渴飲金沙泉,饑餐翠松苗。
鄴公何許人,遙想好風標。
山蹊通線道,舊有隠人居。
生計多藏芋,秋盤近薦魚。
簷牙松得壽,籬角草堪鋤。
只欲逢熙運,誰能更上書。
短茅黃瓦排門戶,祖父從來在此住。
不思城市好風光,只要秋成有分數。
年年借本事荒田,探前望后庶有補。
海門相近潮吐吞,不似今番難撐拄。
夏初幼婦生小孫,嚶咿作聲求飼乳。
婦饑苦語出肝腸,搖頭怕說纂風浦。
向來未服役,君室日清閑。
侵曉披衣見,中宵曳杖還。
溪梅粲玉萼,幾度開笑顏。
邇來君累重,旬月旅長安。
葛屨蹋塵沙,春在湖山間。
忙里買小艇,何妨臥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