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馬伯庸與達魯花赤征幣不出
皇帝書征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臺。
張良本為韓仇出,黃石特因漢祚來。
太守枉勞階下拜,使臣空向日邊回。
床頭一卷春秋筆,斧鉞胸中獨自裁。
皇帝書征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臺。
張良本為韓仇出,黃石特因漢祚來。
太守枉勞階下拜,使臣空向日邊回。
床頭一卷春秋筆,斧鉞胸中獨自裁。
皇帝下詔征召老秀才入朝,可秀才卻懶得走下讀書臺。張良本是為了韓國的仇恨而出山,黃石公特意因漢朝的國運前來相助。太守白白地在臺階下拜請,使臣也只能空自朝著京城方向返回。秀才床頭放著一卷如《春秋》般褒貶善惡的史筆,自己在心中獨自評判著是非。
書征:下詔征召。
張良:秦末漢初杰出謀臣,為韓國報仇而反秦。
黃石:指黃石公,曾傳授張良《太公兵法》,助其成就大業。漢祚:漢朝的國運。
太守:地方行政長官。枉勞:白白地勞煩。
日邊:指皇帝身邊,京城。
春秋筆:指像孔子作《春秋》那樣,用文字褒貶善惡。
斧鉞:本指刑罰,這里指評判是非。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朝廷可能為了招攬人才而下詔征召,然而有像詩中‘老秀才’這樣的人,堅守自己的原則,不愿應召入朝。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秀才堅守自我、不趨炎附勢的品質。其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的氣節和精神追求。
削跡忘當世,開亭枕近郊。
情非惡冕紱,樂不似衡茅。
靜看云歸岫,閑知鸛在巢。
春風動幽興,植杖數花苞。
簿領如棼處處忙,日華偏向此中長。
吟余林表孤云改,夢覺窗間小雨涼。
珮玉上趨承斗極,棹歌深入釣滄浪。
何如瀟灑詩書局,不在山林不廟堂。
君看射夫指,柔軟作皮室。
君看艷婦手,縫帛恐不密。
草木漸叢生,正渴柚與橘。
亟遣中丞來,莫令章句出。
碧落聲華蓋世高,哀烏才業亦時豪。
靈淵自出駒千里,丹穴今看鳳一毛。
方略從容能處事,精神灑落見揮毫。
東行想足資清興,江上秋風卷怒濤。
靜如秋潭月,秀比玉山岑。濂溪素積善,遺澤乃在今。
一鳴先眾人,再鳴慰我心。茁芽舊固好,浚養日愈深。
歲暮冰雪氣,關山車馬音。去者轍相結,豈止旅思侵。
期君賈余勇,梟俊將成禽。策功居第一,受賞綰千金。
高堂遲捷布,華發正盈簪。
昔尋小隠到王家,早出歸時逼晚衙。
勝奕高亭弄紋局,擷芳深徑采新茶。
竹邊云過陰相得,蓮外風來氣益嘉。
夜坐西堂有余興,解酲更進一銀瓜。
馬軍上馬挾角弓,東西排列次第同。
鳴金一敲馳且射,七十二疋如旋風。
黃塵紛紛有殺氣,得雋呼聲動天地。
想見陰山血戰時,出沒飛騰千萬騎。
望君之行車,既遠目亦收。惟有隨君心,千里不能休。
我兄在歷城,相別歲已周。音問月三四,東西交置郵。
豈如一相見,君今涉其州。為我道亡恙,深言致綢繆。
先馳魂夢往,迎子鵲山頭。
仕宦吾已知,退休不如早。
九江園地勝,萬個竹色好。
每到必徘徊,翛然寄懷抱。
于此筑亭臺,于彼植花草。
傍嶺更栽松,引池將溉稻。
經營各有處,何日室遂考。
薄田方待歲,一雨洗枯槁。
指谷以易泉,橐囊助傾倒。
茅茨若粗完,世路跡可埽。
南山多白云,臨望娛我老。
夜雨曉未歇,清寒侵客顏。
云昏天帶海,風闊地無山。
蓮幕君籌劃,茅齋我閉關。
新書正多事,何幸擁爐閑。
去歲有閏既苦寒,今年春早亦大暄。
清明寒食在二月,禁火正如揮箑天。
桃花零落壯丹發,漠漠江頭吹柳綿。
細蟲打窗夜如雨,潤氣蒸礎朝生泉。
卷簾辟向迎風坐,徹褥去屏思簟眠。
勸君用心慎倉卒,萬事轉易如車旋。
安知明日不凜冽,莫以炎涼隨目前。
江東禱雨真靈跡,香火未收簷溜滴。
城中到此夜五更,渡口歸時水三尺。
高田流滿入低田,萬耦齊耕破曉煙。
但愿吾民得飽飯,年年歲歲是豐年。
陰陽藻鑒兩俱優,
落落高談氣似秋。
仙馭晚留山水國,
客星曾入帝王州。
卻乘眇莽歸三島,
空葬衣冠付一丘。
作頌馳書謝人世,
知君平昔悟浮休。
西安瀟灑我常游,去自修川泛小舟。
民本豐饒矜氣節,士多儒雅出公侯。
梅山晚翠屏當戶,茶井春芽雪滿甌。
預想弦歌富閑暇,白云深倚鳳凰樓。
東已窺丹井,西將造嘿軒
半途留使騎,枉道至家園
敗葉深埋砌,清陰密擁門
生涯為廢宅,景物似荒村
經始慚謀拙,臨軒肯屈尊
竹間煩佇立,高誼見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