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寄孟耐翁
弓冶學不就,悠悠信所之。
坐看浮世夢,吟白少年髭。
樹冷巢營鵲,山晴角解麋。
覩茲歲又晚,而我獨何為。
弓冶學不就,悠悠信所之。
坐看浮世夢,吟白少年髭。
樹冷巢營鵲,山晴角解麋。
覩茲歲又晚,而我獨何為。
學習家傳技藝沒能學成,便隨心悠悠四處飄蕩。閑坐看著這浮世如夢,吟詩間已白了少年的胡須。樹木清冷,喜鵲忙著筑巢;山間晴朗,麋鹿正把角脫落。看到這一年又將過去,而我卻獨自一事無成。
弓冶:指家傳的技藝,《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悠悠:形容悠閑自在、漫無目的的樣子。
信所之:隨心所往。
浮世:人間,世事。舊時認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稱。
髭:胡須。
營鵲:筑巢的喜鵲。
角解麋:麋鹿脫角。古人認為麋角解于冬至。
覩:同“睹”,看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學習家傳技藝未能成功后,開始四處漂泊。當時社會或許處于一種相對平穩但個人發展機會有限的環境,詩人在時光的流逝中,對自己的現狀感到迷茫和焦慮,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懷才不遇、虛度光陰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能反映出當時部分文人的心境和情感狀態。
相約晚樵去,跳踉上山路。
將花餌鹿麛,以果投猨父。
束薪白云濕,負擔春日暮。
何不壽童烏,果為玄所誤。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照見游泳魚,一一如清晝。
中目碎瓊碧,毀鱗殷組繡。
樂此何太荒,居然媿川后。
松門亙五里,彩碧高下絢。幽人共躋攀,勝事頗清便。
翣翣林上雨,隱隱湖中電。薜帶輕束腰,荷笠低遮面。
濕屨黏煙霧,穿衣落霜霰。笑次度巖壑,困中遇臺殿。
老僧三四人,梵字十數卷。施稀無夏屋,境僻乏朝膳。
散髪抵泉流,支頤數云片。坐石忽忘起,捫蘿不知倦。
異蝶時似錦,幽禽或如鈿。篥簩還戛刃,栟櫚自搖扇。
俗態既斗藪,野情空眷戀。道人摘芝菌,為予備午饌。
渴興石榴羹,饑愜胡麻飯。如何事于役,茲游急于傳。
卻將塵土衣,一任瀑絲濺。
朝空笭箵去,暮實笭箵歸。
歸來倒卻魚,掛在幽窗扉。
但聞??蜆氣,欲生蘋藻衣。
十年佩此處,煙雨苦霏霏。
蒙蘢中一徑,繞在千峰里。
歇處遇松根,危中值石齒。
花穿枲衣落,云拂芒鞋起。
自古行此途,不聞顛與墜。
注矢寂不動,澄潭晴轉烘。
下窺見魚樂,怳若翔在空。
驚羽決凝碧,傷鱗浮殷紅。
堪將指杯術,授與太湖公。
愍征新價欲凌空,一首堪欺左太沖。
只為白衣聲過重,且非青漢路難通。
貴侯待寫過門下,詞客偷名入卷中。
手弄桂枝嫌不折,直教身歿負春風。
庵中只方丈,恰稱幽人住。
枕上悉漁經,門前空釣具。
束竿時倚壁,曬網還侵戶。
上浻有楊颙,須留往來路。
卻上南山路,松行儼如廡。松根礙幽徑,孱顏不能斧。擺履跨亂云,傾巾蹲怪樹。三休且半日,始到毛公塢。
兩水合一澗,潨崖卻為浦。相敵百千戟,共攂十萬鼓。噴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唯愁絕地脈,又恐折天柱。一窺耳目眩,耳聽云髪豎。
次到煉丹井,井干翳宿莽。下有蘂剛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獺髓,湛似桐馬乳。黃露醒齒牙,碧黏甘胏腑。
檜異松復怪,枯疎互撐拄。干蛟一百丈,髐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壇,壇方不盈畝。當時云龍篆,一片苔蘚古。時時仙禽來,忽忽祥煙聚。
我愛周息元,忽起應明主。三諫卻歸來,回頭唾圭組。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復覩。如何大開口,與世爭枯腐。將山待夸娥,以肉投?貐。
歘坐侵桂陰,不知已與午。茲地足靈境,他年終結宇。敢道萬石君,輕于一絲縷。
十五日中春日好,可憐沈痼冷如灰。
以前雖被愁將去,向后須教醉領來。
梅片盡飄輕粉靨,柳芽初吐爛金醅。
病中無限花番次,為約東風且住開。
腰間插大柯,直入深谿里。
空林伐一聲,幽鳥相呼起。
倒樹去李父,傾巢啼木魅。
不知仗鉞者,除害誰如此。
盡日平湖上,鳴桹仍動槳。
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響。
鷺聽獨寂寞,魚驚昧來往。
盡水無所逃,川中有鉤黨。
盤灘一片石,置我山居足。
洼處著筣笓,竅中維[??]?。
多逢沙鳥污,愛彼潭云觸。
狂奴臥此多,所以蹋帝腹。
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來包天下,三宿湖之湄。
況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玉泉浣衣后,金殿添香時。
客省高且敞,客床蟠復奇。石枕冷入腦,筍席寒侵肌。
氣清寐不著,起坐臨階墀。松陰忽微照,獨見螢火芝。
素鶴警微露,白蓮明暗池。窗欞帶乳蘚,壁縫含云蕤。
聞磬走魍魎,見燭奔羈雌。沆瀣欲滴瀝,芭蕉未離披。
五更山蟬響,醒發如吹篪。杉風忽然起,飄破步虛詞。
道客巾屨樣,上清朝禮儀。明發作此事,豈復甘趨馳。
竹樹冷濩落,入門神已清。
寒蛩傍枕響,秋菜上墻生。
黃犬病仍吠,白驢饑不鳴。
唯將一杯酒,盡日慰劉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