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 笭箵
朝空笭箵去,暮實笭箵歸。
歸來倒卻魚,掛在幽窗扉。
但聞??蜆氣,欲生蘋藻衣。
十年佩此處,煙雨苦霏霏。
朝空笭箵去,暮實笭箵歸。
歸來倒卻魚,掛在幽窗扉。
但聞??蜆氣,欲生蘋藻衣。
十年佩此處,煙雨苦霏霏。
早晨空著笭箵出去捕魚,傍晚裝滿笭箵歸來。回來后把魚倒出,掛在幽靜的窗戶上。只聞到蝦和蜆的氣味,仿佛要長出蘋藻般的青苔。在這地方生活了十年,煙雨一直凄迷。
笭箵:一種竹制的漁具。
??蜆:蝦和蜆。
蘋藻衣:指像蘋藻一樣的青苔。
此詩是作者奉和魯望關于漁具主題的組詩之一。當時可能作者與魯望交流唱和,以漁家生活為題材創作。創作時間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水鄉漁村。詩人長期生活于此,對漁家生活有深刻體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漁家日常捕魚生活。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為研究古代漁家生活和田園詩創作提供了素材。
騷人載酒泛瀟湘,
預約寒鷗立岸旁。
雨點斲蓬休作梗,
浪聲與枕始相忘。
隔岸看山自足佳,
背山仍有碧云遮。
我來政值崚嶒際,
卻恨林端已暮鴉。
浪紋千頃玻瓈,蘭舟棹入空明地。推篷遙望,露華吹濕,薄羅衣袂。
蠟焰幢幢,簟痕隱隱,清輝如水。恰愁人無賴,眉間心上,無限事、都提起。
莫是誤來人世。倩姮娥、把愁遙寄。奈他碧落,深沈長是,玉樓深閉。
五夜哀蛩,一天冷雁,逼人愁死。看方諸影里,絲絲點點,替彈清淚。
清光一片露云端,拱立圜階心未闌。來歲今宵逢此月,恐無良友共相看。
長空初夜靜霏微,轉步卻將心事違。共說不妨幽戶掩,隔窗點點是清輝。
萬古得天照宇寰,秋林輝色動燕山。疏窗半隙即全體,照到吾心方寸間。
縵胡纓忽換南冠,云熱風寒倏改觀。
金鼓東行征役久,玉關西去圣恩寬。
兵原似火炎岡易,令果如山撼岳難。
四十余倏封事在,可能都作謗書看。
天性生雖具,人倫教可無。
往哉親父子,汝契作司徒。
一峰高聳隘乾坤,宇內名山此獨尊。
曙色凌晨開日觀,嵐光經歲鎖天門。
遠疑云霧人難到,近若星辰手可捫。
七十二君封禪處,空馀遺址蝕苔痕。
云漠漠,水濺濺。
短棹夷猶破曉煙。
疏柳斷橋迷翠靄,一川風雨暮秋天。
閶門阛圚接楓橋,
幾度經過水月遙。
今日重來憶張繼,
暮煙疏雨草蕭蕭。
口合任煙云,全家鷗鷺群。軟黃將柳信,滑碧上溪紋。花榭因窗作,葑田帶水耘。湖塘三十頃,自著藕根分。
商略正王事,更番作野游。三童四冠者,西嶺北江頭。
水巷連祠竹,沙村帶石洲。官私與禪講,一味勸心休。
小齋風雨掩蓬蒿,
掛席東歸憶爾曹。
病后中原思賦客,
待君來看曲江濤。
惆悵歸無計,他鄉苦滯留。
家山頻入夢,老病怯迎秋。
饑雀依檐宿,低螢入戶流。
吟詩燒短燭,風雨下簾鉤。
斗大孤城,竟一日、化為碧血。今又見、田橫忠義,張巡節烈。六百士當千萬敵,出身入死吳淞缺。聽子香、奮臂一聲呼,君休怯。
彈已盡,槍雖折。頭未斷,心還熱。況此城與我,存亡關切。有我不能寸土失,要知吾土堅如鐵。載姚營、他日史書存,歌先發。
大江如練海門霞,夾岸人煙錦繡家。
君為浮名來雪窖,我緣投畀老天涯。
黃埃路合秋山雨,白墮春深草閣花。
行處有書牛角掛,風雷何日起龍蛇。
禮拜即是,
不禮即是。
黃面瞿曇,
在我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