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庸軍馬后相過
相疏憐各病,相見賀更生。
久亂詩書廢,長貧門戶清。
晨炊才脫粟,夜臥亦班荊。
祇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
相疏憐各病,相見賀更生。
久亂詩書廢,長貧門戶清。
晨炊才脫粟,夜臥亦班荊。
祇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
彼此疏遠卻憐惜對方都患病,相見時慶賀彼此劫后余生。長久戰亂使得詩書之事荒廢,長期貧困讓家門顯得冷清。早上的飯只是糙米,晚上睡覺也只能鋪草而臥。只有悲秋的詩篇,比未遭戰亂時更多了。
相疏:彼此疏遠。
更生:重新獲得生命,指劫后余生。
脫粟:糙米。
班荊:鋪荊于地而坐,指朋友相遇,共坐談心。
悲秋卷:指悲秋的詩篇。
受兵:遭受戰亂。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處于戰亂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困苦。詩人與友人在長期分離且各自患病的情況下相逢,目睹了戰亂對社會文化和人們生活的破壞,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戰亂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災難,其突出特點是質樸寫實,通過日常場景展現社會風貌和個人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社會狀況提供了生動素材。
幽居穩占南山下,人跡稀疏水竹村。
轉巷始知猶有路,傍湖更好別開門。
酒尊盡日嘗謀婦,詩課閑時略抱孫。
孤鶴不來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黃昏。
城池風煙杯渡僧,廣靈孤塔懸晝燈。
塔燈上齊南高云,南高峰巔祠歙神。
靈旗蕭蕭卷清雨,結喉巫陽能楚語。
回望人煙塔峰北,惟有空城臨水滸。
赤蛇不神江海翻,藪澤狐貍作巴舞。
當年介弟階防御,玉鸞青鞭上天去。
籸盆夾道明,爆竹小兒驚。
但聽窗前雪,不知樓上更。
流年雙羽急,深夜一雞鳴。
淺醉和衣睡,明朝要賀正。
淡墨英英妙寫真,一花一葉一精神。
繁香曾入廬山夢,遺珮如行湘水春。
小白凝珠還勝雪,輕黃承襪不生塵。
老僧嬾作浮華想,空谷猶疑見似人。
誰擘空青露石坳,游龍伸臂下南高。
鬼神穿鑿地脈碎,風雨支撐天柱牢。
峭壁蒼苔侵佛髻,懸崖滴乳濕僧袍。
伽藍聞是香山叟,燈暗荒池沒野蒿。
宦海漂流四十年,老來默默守吾玄。
艱危頗得文章力,嫁娶各隨兒女緣。
白飯充腸聊當肉,好書到手不論錢。
閑心嬾作邯鄲夢,樂取西窗一枕眠。
多年隠賣漿,此去結山房。
掃菌侵花落,種松如草長。
老期秋欲至,貧味水初嘗。
歲晚逢樵獵,音書定不忘。
湘云離離沉曉月,疏麻夏死白水發。
傳芭楚女辭帳中,夜逐霓旌南過越。
荊岑越嶠殊百草,恨結柔絲香不老。
紅英搗鹽實斧創,青子滿地枝如掃。
刺桐樹朽猩猩在,佩雜芳蕤散秋海。
鄉來青鳳食花去,瞻望靈均涕零雨。
儒冠誤我欲投簪,抱膝聊為隴上吟。
故里未歸先入夢,新交雖好少知心。
清光湛湛溪中月,遺跡沉沉瀨底金。
聞道雪晴豐薺麥,行看放犢滿桃林。
今日非昨日,尚覺秋英好。
明日異今日,秋英詎云早。
所以惜芳人,采擷常貴少。
而彼千載士,憐爾獨皎皎。
晞霜敷朝榮,零露抱夕槁。
千載且復然,一夕寧恨老。
鹖冠高掛九松巔,去結三茅香火緣。
相國向猶為道士,將門今又出神仙。
坐看紅日生滄島,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鶴歸來云舍近,西風井邑只依然。
占斷人間瀟灑地,全身水墨畫筼筜。
非煙非霧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徑涼。
翠袖佳人黯空谷,白髭道士隠南塘。
數竿醉日君須記,移向西窗補夕陽。
獨逕蒼苔引瘦筇,墻陰修竹碧玲瓏。
青山猶見及坡老,小雨何須問社公。
云冷石藏烹茗雪,日長門掩落花風。
定知神扈題梁字,不與當時劫火同。
荊南萬里朝天道,巫女云荒產芳草。
錦韉道賜帶盤雕,方物南來進龍腦。
愿陪郊祀依日光,供張歸朝親奉表。
勛階邑食及隸人,移鎮徐戎作家廟。
人生富貴侯與王,四海為家皆故鄉。
望極秋空無片云,前山歷歷見遙岑。
新鴻漸到邊城靜,舊雨不來汀草深。
仙李有時曾入夢,伯桃死后少知心。
如君真是忘機者,海上鷗盟便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