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友山南山新居 其二
幽居穩占南山下,人跡稀疏水竹村。
轉巷始知猶有路,傍湖更好別開門。
酒尊盡日嘗謀婦,詩課閑時略抱孫。
孤鶴不來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黃昏。
幽居穩占南山下,人跡稀疏水竹村。
轉巷始知猶有路,傍湖更好別開門。
酒尊盡日嘗謀婦,詩課閑時略抱孫。
孤鶴不來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黃昏。
幽靜地居住穩穩占據在南山之下,這里人跡罕至是個水竹環繞的村莊。轉過小巷才知道還有路可走,靠著湖水再另外開扇門就更好了。整日里拿著酒壺和妻子商量著品嘗美酒,閑暇時教孫子讀詩。孤鶴不再飛來,像這樣的高士也越來越少,只有那清幽的香氣陪伴著黃昏的月亮。
幽居:幽靜的居所。
謀婦:與妻子商量。
詩課:以讀詩、作詩為課業。
暗香:清幽的香氣,常指梅花香。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渴望遠離塵世紛擾的階段,在南山找到這樣一處幽靜之地居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滿足。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并贊美南山下的隱居生活。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生動展現了閑適的生活畫面。在文學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洗盡鉛華。記苧蘿西畔,曾浣溪紗。徵歌鶯語滑,學舞燕飛斜。
攜暮雨,掩朝霞。別館貯嬌娃。采蓮歌、魂銷千載,何況夫差。
嬋娟偏在君家。羨朱樓罨畫,楊柳藏鴉。鶤弦時一弄,羯鼓醉三撻。
無限恨,向梅花。清淚染琵琶。待學他、鴟夷少伯,共泛仙槎。
登車四顧總茫茫,鈴鐸聲中見火光。
匝地風霜沖雁陣,漫天塵土過驢綱。
琵琶客路歌紅袖,林木人家惱白楊。
行盡畿南二千里,衾中縮臥類搖床。
丈夫許國當不朽,安問剖心與碎首。丈夫即貶宜緘口,此時只合飲醇酒。
君不見,文毅在昔官編修,文章氣節無與儔。一朝目擊奪情事,建言不為身家謀。
可憐疏人忤時相,罷官得罪予廷杖。當年直道雖未行,朝野莫不聞其名。
單車蕭然出都去,阻道者誰颎陽生。跪奉兕觥把君手,殷勤愿為君子壽。
神豸原能逐眾邪,文羊何必輸中卣。此兕流傳二百年,歸黃歸陳亦屢遷。
身歷滄桑閱朝市,天令鬼守非虛言。珍藏更有章太史,后乃卒歸顏氏子。
傳聞趙氏有孤孫,每誦銘言淚如水。覃溪學士今詞宗,以詩為介遺顏公。
千里持歸告家廟,寶之直與璠玙同。伊余偶作長安客,摩挲新圖重太息。
區區一觥何足言,中有忠臣舊精魄。觥縱不歸人亦寶,觥歸乃見孤孫好。
作歌下拜情未舒,恨不見觥惟見圖。對酒挑燈更展玩,紙上生棱墨花燦,夜夜虹光射霄漢。
疏楊外。漸日暖、薄翠生新靄。愔愔水曲塵香,還聚西園冠蓋。題襟鄭重,留幾個、貞元舊人在。笑孤懷、負了東風,等閒難避吟債。
追念往跡登臨,尋亭畔舊痕,蘚薜猶帶。倦芍愁蘭俱非昔,爭怪我、看花意怠。空齋對、清尊酒祓,又誰信、王城春似海。只斜陽、戀著遙岑,怨蛾仍掃眉黛。
有懷淡蕩人,好共忘機者。
舉觴見宗之,論文稱白也。
山雨欲催詩,風來倍瀟灑。
凍云垂地寒崢嶸,
故人訪我邀晨烹。
旋燒姜子金絲酒,
卻試蘇公玉糝羹。
窮秋作客如夢里,歸更無家絕似僧。一室蕭疏瓶缽靜,晚鐘依約打孤燈。
劉郎閉戶好臨池,老鼎一家各振奇。若問橫琴那得似,愚公應傍北山移。
看竹南屏萬個青,穿錢榆莢拂星星。村南短李風情甚,幽夢來尋夕照亭。
羨煞君家千里駒,一歌越調一吳歈。草堂秋冷渾無恙,何日孤山尋老逋。
布衣都講飽風霜,關外曾凋舊鹔鹴。獨惜月明君千里,未窺西子試濃妝。
元白曾聞一瓣香,石蓮亭樹晚相望。綠楊陰里無人處,苦憶疏狂臥醉鄉。
歸步夕陽遲,和風滿襟袖。矯首清溪傍,芳畦故人候。
梅花殘臘時,訪予五峰上。詎知萍梗蹤,春光此同賞。
我歸驚十年,回首如信宿。惆悵謫仙吟,人生鳥過目。
憶子有立年,曾與論耿介。吾今越斯境,事業憐安在。
既罷溪上游,復向籬邊坐。夜景良可人,誰能即高臥。
交期相惠好,青燈共斯閣。話言雜今昔,心事兼悲樂。
十年悲隙影,依舊嘆云關。
花發高低樹,書藏大小山。
夜深絡緯急,我老薜蘿間。
錯比方干宅,吟詩涕滿顏。
獨立閒情傲絕倫,
雙眉長日未曾顰。
秪知明鏡誇傾國,
那省黃金賂使臣。
皇帝始憐當日事,
琵琶不暖玉門春。
若非竟嫁單于去,
如此光芒必動人。
山邊置酒水邊行,魚鳥于人各有情。終世果能著幾屐,此時聊可濯吾纓。
啟期拍手誇三樂,漁父張頤笑獨清。四海一舟歸未得,低徊長恐負平生。
南頭如送北頭迎,祇有溪山不世情。少日激昂投耒耜,老年辛苦畏簪纓。
長松根腳龍蛇蟄,老鶴精神玉雪清。會得無生渾自足,還容款曲問長生。
春深花卉斗芳菲,日暖煙濃鎖翠微。
結伴流鶯鳴岸柳,逐群游俠試羅衣。
沽來美酒尊同倒,佩負蒼龍劍欲飛。
萬里東風潮水漲,滄浪遍浸釣魚磯。
是三春已暮,浪蕊凋殘,牡丹零落。獨殿清和,有佳名芍藥。
淺淺芳叢,繡幢鼎鼎,更艷香綽約。渾似揚州,畫樓卷起,翠簾紅幕。
倚檻輕盈,萬嬌千媚,故整霞裙,笑花寂寞。太守風流,擁笙歌圍著。
坐上詩人,二千里外,念此身飄泊。客眼看花,歸心對酒,番成蕭索。
掃地焚香我未能,偶逢勝處覓山僧。
鐘堂飯罷夢應了,臼米舂完篩不曾。
三日耳聾須豎拂,當時鼻痛誤傳鐙。
禪房獨自經行遍,惟有鈴聲是大乘。
刮席不敢視,
庸庸笑爾曹。
怪他當璧者,
日逐牧兒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