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竹軒
娟娟竹上露,泠泠竹間風。
風露自髙潔,軒窗亦玲瓏。
明月散清影,獨起行遶叢。
緬懐愛竹人,氣味千載同。
娟娟竹上露,泠泠竹間風。
風露自髙潔,軒窗亦玲瓏。
明月散清影,獨起行遶叢。
緬懐愛竹人,氣味千載同。
竹子上的露珠晶瑩美好,竹林間的風聲清脆悅耳。風與露自然高潔,軒窗也精巧剔透。明月灑下清冷的影子,我獨自起身繞著竹林漫步。緬懷那些喜愛竹子的人,我們的志趣千年相同。
娟娟:形容露珠晶瑩美好的樣子。
泠泠:形容聲音清脆。
玲瓏:精巧剔透的樣子。
緬懐:緬懷,追思。
氣味:志趣、情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身處竹林環繞之地,被竹子的高潔品質所觸動,聯想到古代同樣愛竹的人,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竹子的喜愛和對高雅志趣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竹子的高潔,借景抒情,表達詩人的高雅志趣。語言清新,意境清幽,體現了詩人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展現文人愛竹文化方面有一定意義。
玉樹襍金花,天河織女家。
月邀丹鳳舃,風送紫鸞車。
霧縠籠綃帶,云屏列錦霞。
瑤臺千萬里,不覺往來賒。
在昔謬司憲,常僚惟有君。
報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
削藁書難見,除苛事早吟。
雙旌不可駐,風雪路岐分。
新占原頭地,本無山可歸。
荒藤生葉晚,老杏著花稀。
廚舍近泥灶,家人初飽薇。
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
嘆息襟懷無定分,當時怨來歸又恨。
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鋒铓擾方寸。
悲歡竝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問。
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讐結恩信。
如羇囚兮在縲絏,憂慮萬端無處說。
使余刀兮剪余發,食余肉兮飲余血。
誠知殺身愿如此,以余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質柔如水。
男兒婦人帶弓箭,塞馬蕃羊臥霜霰。
寸步東西豈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龜茲觱篥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
竟夕無云月上天,故鄉應得重相見。
舞鳳凌天出,歌麟入夜聽。
云容衣眇眇,風韻曲泠泠。
扣齒端金簡,焚香檢玉經。
仙宮知不遠,祗近太微星。
一家榆柳新,四面遠無鄰。
人少愁聞病,莊孤幸得貧。
耕牛長愿飽,樵仆每憐勤。
終日憂衣食,何由[脫]此身。
去時只覺天蒼蒼,歸日始知胡地長。
重陰白日落何處,秋雁所向應南方。
平沙四顧自迷惑,遠近悠悠隨雁行。
征途未盡馬蹄盡,不見行人邊草黃。
山川路長誰記得,何處天涯是鄉國。
自從驚怖少精神,不覺風霜損顏色。
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聞,明明漢月應相識。
五部擁雙旌,南依墨客卿。
關山迥梁甸,波浪接湓城。
煙景迷時候,云帆渺去程。
蛤珠馮月吐,蘆雁觸羅驚。
浦樹凝寒晦,江天湛鏡清。
賞心隨處愜,壯志逐年輕。
舟檝不可駐,提封如任情。
向方曾指路,射策許言兵。
蘭渚歇芳意,菱歌非應聲。
元戎武昌守,羊祜幸連營。
憶昔私家恣嬌小,遠取珍禽學馴擾。
如今淪棄念故鄉,悔不當初放林表。
朔風蕭蕭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曉。
旦夕思歸不得歸,愁心想似籠中鳥。
紫府與玄洲,誰來物外游。
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
金化顏應駐,云飛鬢不秋。
仍聞碧海上,更用玉為樓。
長安無舊識,百里是天涯。
寂寞思逢客,荒涼喜見花。
訪僧求賤藥,將馬中豪家。
乍得新蔬菜,朝盤忽覺奢。
行盡胡天千萬里,唯見黃沙白云起。
馬饑跑雪銜草根,人渴敲冰飲流水。
燕山髣髴辨烽戍,鼙鼓如聞漢家壘。
努力前程是帝鄉,生前免向胡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