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新居十三首 二
一家榆柳新,四面遠無鄰。
人少愁聞病,莊孤幸得貧。
耕牛長愿飽,樵仆每憐勤。
終日憂衣食,何由[脫]此身。
一家榆柳新,四面遠無鄰。
人少愁聞病,莊孤幸得貧。
耕牛長愿飽,樵仆每憐勤。
終日憂衣食,何由[脫]此身。
新搬來的家周圍剛種上榆樹柳樹,四面遠遠的都沒有鄰居。人少,聽到有人生病就發愁;莊園偏僻,幸好自己貧窮。耕牛總是希望它能吃飽,砍柴的仆人每次都讓人憐惜他的勤勞。整天都在為衣食發愁,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困境呢。
原上:指原野上。
榆柳新:剛種上榆樹和柳樹。
聞病:聽到有人生病。
莊孤:莊園偏僻。
樵仆:砍柴的仆人。
脫:擺脫。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搬到原野上新居后,面對新的生活環境有感而發。當時詩人或許生活并不富裕,居住環境偏僻,生活艱辛,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詩人貧困的生活狀況和內心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能讓讀者真切感受到普通百姓為生活奔波的不易。
周天三百六十五,去地九萬有一千。茫茫大造亦可測,觀星之臺始何年。
虞帝璿璣制初創,姬文載詠《靈臺》篇。銅儀昉自漢宣帝,遞相述作逾精研。
古遺鑄象十三座,我朝新造居中圜。西洋算法窮杪忽,橫互尺度羅星躔。
五金之精發異彩,四柱屹峙生祥煙。我來駐馬歷臺上,落落萬象光芒懸。
超然置身六合表,欲窮造化玄中玄。側聞人主象太乙,執德馭世無頗偏。
敬天以心不以器,神凝于穆非言詮。蓮漏聲傳初日曉,龍樓彩映紅云鮮。
惟愿雨旸協疇范,天人一氣相回旋。
一瓣香來自紫宸,
風和日美廟堂新。
野人爭說前朝事,
赴獄當年亦丙寅。
坐談口苦渴,齋居志苦郁。茗飲五松園,二者思兼括。
園丁結知心,汲泉火烹活。香浮雪一甌,暢言促雙膝。
即此是家居,襟懷恕坦率。猶憶前朝游,車馬齊稠密。
今日天假緣,座無集賓列。微雨灑亭臺,我情更怡悅。
花鳥見精神,巖岫競遼闊。勞勞行役人,園林為蘊結。
壺茗樂團欒,不許說離別。倪迂畫豈迂,解事煙云抹。
相對暮忘歸,歸途迎素月。
年年歲歲,天長地久,猶悵佳期易度。
者番重與換秋風,也算是、天公異數。
歡情未遠,離情猶近,靈鵲依然來路。
籬花一笑對牽牛,道勝似、黃楊遲暮。
雙文兩小心情減,往事休論。月暈燈昏。記得柔奴污酒痕。
誰家玉笛瓊樓下,吹斷香魂。一縷溫存。也算東君一度恩。
一花迦葉離塵果,四卷楞伽助道書。莫謂竺乾天樣遠,片云歸去祇須臾。
誰知花葉一中生,二氣相催果自成。體了色空無覓處,有時人說見還嬰。
大乘氣象已相扶,吾意方終道不孤。秀出五峰塵下少,中華先許到真如。
日用中來體已親,平常是道豈須陳。得吾髓處無他事,擬議三人且覓真。
安心惟在覓心時,后世支塵兩自欺。寄語禪林休歇去,古來仙圣本無為。
本來無一亦無華,都向真空是一家。聞說一花還共笑,寧甘鬼窟作生涯。
參禪須向坐禪人,本末相通可了真。二念回機都掃盡,乾坤猶在一微塵。
精傳神氣一傳精,性命于中附會成。道世渾淪窺不破,更從何處覓無生。
精傳神氣一傳精,含作真空萬化行。是物此中來與去,莫持偏性作圓成。
天游杳杳海漫漫,無有無無是道觀。大法藥兼心地要,兩門都作混成看。
神光中見一還嬰,非外非中已混成。忽向玉爐飛上去,數聲靈鵲夜來驚。
沉沉臥虹底,
小閣貼平湖。
魚戲幾堪掬,
鷗馴欲就呼。
長樂宮人掃落花,
君王正候五云車。
萬方臣妾同瞻望,
疑在曾城阿母家。
出叢林與入叢林,
一句當機絕古今。
不涉流清到底,
九江江水未為深。
冠蓋如云苦愛身,露章獨有外臺人。
老餐山氣顏逾澤,閒聽江聲世又新。
脫屣一官殊磊落,巾車四海幾交親?
粵華夢冷京塵遠,廿載相逢兩幸民。
豪絲哀竹近中年,過眼春痕水上煙。
一窖黃金先鑄佛,半床青史小游仙。
引人入夢偏胡蝶,勸客歸田有蜀鵑。
暢好尚湖秋萬頃,幾時同上釣魚船。
漂泊風塵客,何因散旅愁。
江城逢舊侶,淮海伴清游。
交誼驅今古,行蹤任去留。
浮生那足問,天地一虛舟。
杳杳高城南苑陰,苑中日夕翠華臨。城邊獵騎分行逐,射得黃熊索賜金。
碧草萋萋生御溝,垂楊裊裊夾朱樓。窗臨北斗空中起,水接銀河天上流。
微霜凄凄金井欄,城頭月出凍云殘。玉樓高對蓬萊雪,誰道宮中夜不寒。
宮中夕寒花不開,金屋沉沉玉殿苔。才見高臺燈火下,更聞前路管弦催。
山如削玉水涵秋,
人在冰壺月底游。
劫火半空塵世換,
不知此處幾登舟。
鳳凰聞說振沙磧。朝陽千里騰云翼。彬質茂容姿。焚身應世期。
雛生焰尚爇。韶濩又成德。千載再來儀。煥輝良未遲。
幾番革變斯文熄。幾番剩語開閉塞。仁至倍棲皇。游辭值披猖。
抱殘當紀末。不死守其闕。旦復或光昌。誰能補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