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經潼關感寓
昔年曾逐漢征東,
三授兵符百戰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
秋風牢落故營空。
昔年曾逐漢征東,
三授兵符百戰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
秋風牢落故營空。
往年我曾追隨朝廷軍隊向東征討,多次被授予兵符,經歷了上百次戰斗。可惜如今英雄已離世,只能嘆息他曾奮力保衛的山河,秋風蕭瑟,舊時的軍營一片空蕩。
逐漢征東:追隨朝廷軍隊向東征討,“漢”借指朝廷。
三授兵符:多次被授予兵符,“三”表示多次,兵符是古代調兵的憑證。
嗟下世:嘆息離世。
牢落:寥落、孤寂。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秋日路過潼關時,看到曾經戰斗過或英雄戰斗過的舊營地,回憶起往昔征戰歲月,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已發生變化,英雄離世,曾經的輝煌不再,詩人借此詩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回憶往昔征戰和眼前故營的寂寥,表達對英雄的緬懷和對時光變遷的喟嘆。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手法運用得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鴨陂清浪撼城隅,此地班春忝細書。
琪樹老來拋禁省,玉繩低處認皇居。
君軒戀結蕭蕭馬,客素愁憑六六魚。
相閣裁章憐舊物,為曾簪筆從雕輿。
我里誠云樂,公今況釋勞。
秋莼不下豉,霜蟹恣持螯。
林靜來晨燎,江喧入夜濤。
功成奮嘉藻,寧欲傍離騷。
密雪妍辭盛,垂窗怒翼開。
聊從百里佐,初露七年材。
集隼趨侯府,歌驪酧客罍。
時年無道茀,庇邑邇天臺。
蘭菊被秋坂,危宇冠層巔。
雜樹自隠日,修條爭刺天。
石斜苔附秀,樛窮蔓倒懸。
擷英欲誰遺,佇立徒娟娟。
天入虛樓倚百層,四方遙謝此登臨。
驚風借壑為寒籟,落日容云作暝陰。
峴井北拋王粲宅,楚衣南逐女媭砧。
十年不識長安道,九籥宸開紫氣深。
綠野陽膏動,春旗出曉衢。
川長羅后乘,林轉隠前驅。
早蕊紅粘杏,輕苞紫綴榆。
桑郊不敢問,直為使君愚。
隠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余悲。
自圓溪月知吟處,不散巖云憶臥時。
素壁塵昏三紀貌,白楊風老幾尋枝。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與商翁續紫芝。
左圃魚鱗闊,前軒翚翅開。
虹將一雨罷,潮送萬艘來。
山凈秋妍露,林虛晚籟回。
此時蕭散樂,誰奉醉言杯。
上路鳴騶遠,叢霄故館開。
華簪堯豸出,輕舄漢鳧來。
探妙云敷笈,蠲煩露溢杯。
直須重締約,飛蓋一徘徊。
曉趁霞暾立殿螭,翠凹濡墨慶逢時。
褚生徒記為郎事,方朔猶慚待詔饑。
目極天關趨?窱,步依宮柞蔭華滋。
故人雅意相憐厚,親唱陽春護草衰。
二月花堪愛,全開未落時。
香輕長抱蕊,霞破即團枝。
舞蝶何曾定,流鶑不待期。
勞君金縷唱,更盡拍浮巵。
齋舫談經后,官池載酒行。
斜陽鳥外落,新月樹端生。
清漾思江浦,夷猶遶郡城。
東轅有遺恨,日日物華清。
經?摧無幾,書刀削未休。
胡能反招隠,更欲傍牢愁。
澌硯寒余滴,窗燈明映篝。
子威銷骨盡,何相得封侯。
二星秋早駕云車,此夕聞君寓直廬。
月在宮中穿線處,香傳樓下曝衣余。
橋烏徑度明河近,巢鳳歸翻暝閣虛。
寂寞潛郎誰晤語,只應藜燭伴讎書。
古寺依山起,幽軒對竹開。
翠陰當晝合,涼氣逼人來。
夜影疏排月,秋鞭瘦竹苔。
雙旌容托乘,此地舉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