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四首 其二
共居天地間,大類一間屋。推排出高下,何異車轉轂。
死生本晝夜,禍福固倚伏。誰令塵垢昏,浪與紛華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燭。感君探至道,勸我減粱肉。
虛心有遺味,實腹不須粟。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
息微知氣定,睡少驗神足。胡為嗜一飽,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異,不受腥腐觸。可憐山林姿,自縛斗升祿。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間福。寧從市井游,與眾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鳴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識凡目。
恐在廬山中,飛翔逐黃鵠。試用物色尋,應歌紫芝曲。
共居天地間,大類一間屋。推排出高下,何異車轉轂。
死生本晝夜,禍福固倚伏。誰令塵垢昏,浪與紛華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燭。感君探至道,勸我減粱肉。
虛心有遺味,實腹不須粟。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
息微知氣定,睡少驗神足。胡為嗜一飽,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異,不受腥腐觸。可憐山林姿,自縛斗升祿。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間福。寧從市井游,與眾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鳴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識凡目。
恐在廬山中,飛翔逐黃鵠。試用物色尋,應歌紫芝曲。
我們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間,就像住在同一間屋子里。被世俗分出高低上下,和車輪轉動有什么不同。生死本就如同晝夜交替,禍福相互依存。是誰讓我們被塵垢蒙蔽,盲目追逐榮華。就像柴薪中的火,能照亮外面卻照不到自己。感謝你探尋到高深的道理,勸我少吃美食。內心空靈能體會到別樣滋味,飽腹不一定需要糧食。要像花草謝卻桃杏之艷,如松竹般清勁。氣息微弱可知心氣平定,睡眠少能驗證精神充足。為何要貪圖一頓飽飯,讓身心百神痛苦。要知道丹砂純凈,不會沾染腥腐。可惜有山林自在氣質的人,卻為了微薄俸祿自我束縛。你看那些出世之人,怎會在意世間的福分。寧愿在市井中與眾人一同平凡度日,也不愿穿戴官服,腰掛金印玉佩。這樣的人如今在哪里,凡夫俗子難以識別。恐怕他們在廬山之中,像黃鵠一樣自在飛翔。試著去尋找,或許他們正唱著紫芝曲。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可以插軸。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
粱肉:指精美的膳食。
丹砂:朱砂,這里象征純凈高潔。
斗升祿:微薄的俸祿。
紫芝曲:秦末漢初,“商山四皓”隱居商山,作《紫芝歌》。
此詩是蘇軾依照孔平仲寄來詩作的韻腳和用韻次序所作的和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蘇軾或許受到孔平仲思想的啟發,借詩表達自己對人生、對世俗的思考,以及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追求精神的純凈和自由。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闡述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善于以理入詩、富有哲理思辨的特色。
北固峰頭醉倚闌,兩山秋作畫圖看。海門對涌青霞闕,江面雙浮碧玉盤。風靜帆檣行樹杪,天空樓閣出毫端。不堪作客逢搖落,二妙悲歌和更難。
天其降任自艱辛,博學鴻儒多陷貧。曾子捉襟常見肘,范丹破甑屢生塵。柏松寒苦成梁柱,桃李芬芳有后人。即便此時騎鶴去,也當含笑赴洪鈞。
閤門傳詔宴龍池,宮漏穿花月上遲。準擬承恩供奉處,鏤金團扇乞新詩。
不信琴弦凄斷,夜臺秋雨聲。記大陌、并騎分鞭,天涯路、共感云萍。如今山河邈若,尋詩地,敗壁題淚盈。嘆酒邊、聚別匆匆,楓林夢,月黑愁更明。可念鷺鷗舊盟。煙塵障眼,滄波那許逃名。夜笛休聽。忍回首、十年情。魂歸冷云華表,恐化鶴、也心驚。西風滿城。棠梨落盡處,看又生。
深巷閒門取自怡,屢煩當道駐旌旗。才如太白名偏著,賦埒揚雄字總奇。花甲薦更新歲月,柏臺猶仰舊威儀。諸郎繼武渾能事,此去恩波未有涯。
渡江已見鄉心發,及渡淮河重惘然。回首風云恒自變,出門天地總堪憐。疲駒顧影時時立,畏日驕人故故懸。欲覓舊歡那可得,北窗還許對床眠。
雨歇路逾滑,山空鳥不飛。卻思無事日,騎馬踏泥歸。
演綸多暇每封章,暫去頒條道更光。郡吏好排紅粉妓,史君曾是紫微郎。樓臺有月新詩出,囹圄無人綠草長。地接清淮足佳致,水村煙塢似魚鄉。
飄然身在紫芝峰,翠壁丹崖有路通。杰閣凌煙欲飛去,亂山無數夕陽中。
退能合天道,隱亦是人豪。借問祠前水,如今幾個高。
城門失火夜深時,萬幸先生不姓池。舊屋尚存還納客,殘書不燼可教兒。行藏在我焉無過,善惡惟天自有知。今日一杯須爛醉,白頭俱是老便宜。
劫后青山病已深,危樓殘破夢何尋。忍看匝地生蕭艾,恍聽悲鳴動古今。存者伶仃成過客,新巢彷佛認歸禽。禹風一歿詩魂杳,仰對蒼穹淚滿襟。
子規啼罷百舌鳴,東窗臥聽無數聲。山空人靜響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昔者虞翰林,盛制越臺碑。讀碑多勝槩,登臺但荒基。王昔乘黃屋,自云帝蠻夷。迷途殊早復,臣節終無虧。陸賈信自賢,任囂豈真癡。臺今廢興幾,終古名不移。海山萬景赴,豈殊隆漢時。乃知登覽勝,曷以臺觀為。
王孫有仙骨,夢斷郁輪袍。候火溫丹鼎,吹笙醉碧桃。鳥母雙蓬鬢,鹓雛五色毛。人間既腥腐,青海樂游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