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面
豐年自古說來牟,四月麥熟勝秋收。
天廚送食不待求,有面?饦吾何憂。
安得化身為兒童,戲沙作面可報答。
授記或為阿育王,請鑄八萬四千塔。
豐年自古說來牟,四月麥熟勝秋收。
天廚送食不待求,有面?饦吾何憂。
安得化身為兒童,戲沙作面可報答。
授記或為阿育王,請鑄八萬四千塔。
豐收年景自古以來就有大麥小麥的好收成,四月麥子成熟比秋收還要讓人欣喜。皇家廚房送來食物都不用自己去請求,有了面粉做的面食我還有什么可憂愁的呢。怎么才能讓自己化身成兒童,用沙子做面來表達報答之情。有人預言我或許會成為阿育王,那就請鑄造八萬四千座佛塔。
來牟:古時稱小麥為來,大麥為牟,這里泛指麥類作物。
天廚:指宮廷御廚。
?饦(tuó):一種面食。
授記:佛教語,指佛對發心修行的人授與將來必當成佛的記別。
阿育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篤信佛教,曾大力推廣佛教,建造了眾多佛塔。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在豐收之年,詩人得到朝廷的賞賜,面對豐收的景象和朝廷的恩賜,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人或許深受佛教思想影響,所以在詩中流露出與佛教相關的表達。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豐收的喜悅和對朝廷恩賜的感恩。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想象奇特,將現實的豐收喜悅與宗教情懷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實情感。
行詣誰從末俗論,陳情今日袞衣人。
喜當海宇銷兵日,許乞林泉將母身。
得失不須分出處,去留總是戀君親。
馬蹄篤速行何亟,肯待河流泮早春。
黃河之水自天落,我舟來向黃河泊。遙看云氣如飛龍,知有東南大風作。
大風一起天茫茫,排山倒海不可當。浪花卷起高十丈,虛擬沉牛截狂象。
危墻大艑撼不停,霎時飄散同漢星。高岸倒震鼉鼓裂,怒濤亂卷蛟涎腥。
暝來打篷聲腷膊,半為雨點半冰雹。夕陽欲下風更狂,吹落孤帆天一角。
一舟重有萬鈞力,?入泥沙脫不得。一舟觸石摧鵲尾,窺見青天在艙底。
水面一舟飛鳥輕,無枝可棲心目驚。其馀溜急難鼓柁,客船十個碎兩個。
同泊尚馀四五船,船船相觸繩相聯。長年當風立至曉,我輩安得高枕眠。
近見青齊成水府,況聞中州少安堵。皇天降災良有因,汝曹定觸河神怒,不爾風濤何太苦!
男兒勿恃膽氣粗,要知蹈險非良圖。新河安穩路徑直,汝何不趨趨畏途。
豈惟黃河為畏途,波瀾平地無時無。
惡石聚散元氣樸,本草搜剔造化窟。
俱收并蓄籠中物,山精水怪藏不得。
休言魄為天所奪,入其手者命可活。
須防姮娥去奔月,大勝扁鵲能起虢。
君不見錢子飛,藥不敢施為鬼脅。
紫燕雙飛拂畫梁,雕甍百尺隱垂楊。東華門外諸年少,攜手先過白玉堂。
西第千門簇五侯,御溝春水逐人流。罘罳爛漫黃金色,遙指梳妝近妾樓。
金水橋邊一百家,家家簾幕護桃花。青衣日暮濃妝出,指點蕭郎白鼻騧。
珠簾不動控銀鉤,內苑春光入畫樓。深夜月明弦管沸,露桃花下合梁州。
雙雙羅襪斗凌波,兩兩沙棠泛玉河。日暮大堤流水急,回橈齊唱采蓮歌。
別開金屋倚岧峣,白玉河邊第二橋。夾岸紫騮三十騎,花時齊過董嬌嬈。
綺陌東頭接上陽,娉婷年少舞霓裳。怪來香閣時常閉,盡日濃妝對海棠。
靈濟宮前翠幕懸,平康門巷百花連。西園公子攜賓過,十六青娥舞玳筵。
戀戀,樓中燕。
燕子樓空春色晚,將軍一去音容遠。
空鎖樓中深怨,春風重到人不見。
十二闌干倚遍。
我本三生杜牧之,尋芳無處慰遐思。
折將野卉酬春眼,分得新愁伴酒卮。
未免有情同此席,若為繼見待何時。
墻陰土凈堪藏艷,寄語花神好護持。
磊落東溟子,為官遲爾期。十年猶未轉,五馬得深依。
落日桑麻課,春風島嶼詩。何時蒼海上,相對拾珠璣。
玉扃馀閑散,靈縱漫眺游。星巖敞丹穴,蓬閣瞰瀛洲。
海水幾清淺,云槎任去留。帝閽歸召近,蒼佩待螭頭。
豐年食少厭兒啼,
覓得微官落五溪。
大似無家老禪衲,
打包還度棧云西。
秋入高林曉色鮮,晨鐘敲徹寺樓煙。
柳邊洗缽僧三兩,塔頂看云象萬千。
西竺塵埋三世佛,南宗花散四禪天。
風幡不動心何動,晏坐空山意黯然。
清朝禮樂幾人優,間代文章屬勝流。持鑒務題天下士,乘軺先到日南州。一江春浪魚從變,萬里云羅鳥盡收。愚自不材無可見,但承郢琢復何求。
一朵花開萬國春,羅浮梅萼幾枝新。最宜交映惟仙品,敢望相投擬故人。運去六朝銷粉麗,文回當代振豐神。倚門桃李知無限,沾灑思分雨露勻。
山城又值阓阛開,
踏碎庭夜一片苔。
倚枕待尋池草夢,
午風吹送市聲來。
村樂殊音節,蠻謳欠雅馴。
老儒無酌獻,歌此送迎神。
儒生手不管兵權,何苦陳籌帝座前。
反間書留圍餉道,受降幡豎阻燒船。
薛嵓聞賄言難信,武勝行誅斗轉堅。
馬渡長江猶賜敕,赦王無罪速歸燕。
東市麻衣弟子從,一章詩就一身終。
知人不負姚恭靖,賣國偏饒李景隆。
正學無廬傳蜀道,歸宗有錄采吳風。
秦淮河水凄迷綠,二女魂流血淚紅。
竹徑榔陰憶夜分,主翁掃榻細論文。
獨憐碧水今黃土,祇有寒山對夕曛。
滄海常連三伏雨,晴風不改四時云。
古今聚散尋常事,瞬息黃粱獨慨君。
彈鋏悲歌莫浪嗟,筆耕心織是生涯。
區區子豈癡摹虎,事事吾猶錯畫蛇。
不分縮頭幾類鱉,苦嫌怒目幾遭蛙。
憑君試讀山君傳,鶴豈能言為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