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達善
一叟經年瘧,
蕭然強飯蔬。
殘花清供后,
瘦竹苦吟余。
女授伏生業,
兒工阿買書。
曾無一紙別,
疑信問何如。
一叟經年瘧,
蕭然強飯蔬。
殘花清供后,
瘦竹苦吟余。
女授伏生業,
兒工阿買書。
曾無一紙別,
疑信問何如。
一位老人常年受瘧疾折磨,生活清苦勉強吃些素食。用殘花供奉之后,在瘦竹旁苦吟之余。女兒傳授著伏生般的經典之學,兒子擅長書寫如阿買般的字跡。不曾留下一紙告別,半信半疑不知如何詢問。
經年瘧:常年患有瘧疾。
蕭然:清苦、冷落的樣子。
強飯蔬:勉強進食素食。
清供:以素潔物品(如殘花)供奉,多為文人雅事。
伏生業:指傳授經典之學。伏生為秦代博士,曾傳《尚書》。
阿買書:代指書法。韓愈《示兒》有“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后以“阿買”借指書寫。
疑信:半信半疑,指對友人離世的消息難以完全接受。
此詩為悼念友人王達善而作。王達善晚年患病(“經年瘧”),生活清苦(“蕭然強飯蔬”),但家學有繼(“女授伏生業,兒工阿買書”)。詩人因友人突然離世(“曾無一紙別”),悲從中來,寫下此詩以寄哀思。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在王達善病逝后不久。
詩通過刻畫王達善晚年病苦、清寒的生活及家學傳承的細節,既展現其清介品格,又抒發未能告別的遺憾與深切哀悼。情感真摯,敘事平實,是一首典型的文人悼亡之作。
燕然山色郁蒼蒼,此地曾為古戰場。
斑氏才華余史筆,漢家功業半椒房。
邊城野草連天白,塞上秋云幣地黃。
勒石不知何處去,也隨炎運付滄桑。
山翠晴嵐曲曲偎。紅香浮玉醉窩頹。不煩人筑避風臺。瀟湘路,隨意自徘徊。
春倦怕頻催。琵琶私語近、問誰來。春風那隔錦云堆。夢中蝶,飛去又飛來。
人靜黃昏夜氣清,輕飔薄暮引涼生。
扶疏夏木翠欲滴,深淺煙光畫不成。
是時園林初過雨,千樹萬樹新蟬鳴。
好風徐卷濃云去,送出團團海月明。
露重流螢低不起,更深夜久天如水。
清淺池塘波不興,明星遙沒銀河里。
披襟獨步自徘徊,隔岸荷香冉冉來。
月到天心人影直,花陰細碎印莓笞。
江南憶,風送杏花香。情似春蠶曾作繭,夢為蝴蝶不成鄉。空自九回腸。
南嶺憶,坪石起弦歌。賴有書聲消歲月,驚聞邊警蹙山河。懮樂入懷多。
江漢憶,吾亦愛東湖。綠水平鋪明似鏡,青山掩映美成圖。飽食武昌魚。
能狂直須狂,會意自不惡。蚤知筋力衰,此事屬先覺。公詩應鐘律,豈異趙人鐸。我為折腰吏,王役政敦薄。文移亂似麻,期會急如雹。賦斂及逋逃,十九被木索。公思當此時,清興何由作。前日東山歸,花如萎莎落。徑欲共公狂,知命知此樂。公家胡蜀葵,雖晚尚隱約。晴明好天氣,暫對亦愜適。妝恨朱粉輕,舞憐衫袖窄。衣襦相補紉,天吳亂鸂鶒。草茅多奇士,蓬蓽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稱心最為得。食魚誠可口,何苦必魴鯽。清狂力能否,人生天地客。不者尚能來,南窗理塵跡。草玄續周書,揲策定漢歷。有意許見臨,為公酤一石。
昔人有真意,政在無美惡。微言見端緒,垂手延后覺。大聲久輟響,誰繼夫子鐸。長笑二南閒,斯道公不薄。性懷如佩環,詩筆若隕雹。前篇戲調公,深井下短索。子云最清凈,亦動解嘲作。光塵貴和同,玉石尚磊落。眾人開眼眠,公獨寤此樂。昔在西宮游,初非朝夕約。邂逅二三子,蛾眉能勸客。坐嫌席閒疏,酒恨盞底窄。驪駒我先返,看朱已成碧。況聞公等醉,歌舞恣所索。舞馀必纏頭,歌罷皆舉白。清狂稍稍出,應節自不錯。譬如觀俳優,誰能不一噱。何為苦解紛,乃似自立敵。人生忽遠行,車馬無歸跡。黃粱一炊頃,夢盡百年歷。棄置勿重陳,虛心待三益。
華夏文明剩竹枝,
南洋風物被聲詩。
蠻花犵鳥多佳處,
恨少通才作總持。
飄然浮海孝廉船,
絕妙才華慘綠年。
王粲周郎吾未見,
畫圖詩卷識游仙。
窅窅洞天五百石,
霏霏柔佛萬千珠。
君子居夷亦何陋,
盡搜翠羽上紅毹。
中原大雅銷亡盡,
流入天南得正聲。
試問詩騷選何作,
屈原家父最芳馨。
褒姒滅周天喪亂,
離騷憂國語涕洟。
銀河手挽無多淚,
應識幽思托選詩。
虬枝聳翠,儼鬢眉耆耇,衣冠太古。密蔭遮來官閣遍,長養使君霖雨。丞相祠堂,精忠廟貌,一氣同凝聚。神光離合,素箋親降幽語。
細審筆勢縱橫,翔鸞舞鶴,妙得云煙趣。古帖人間容易覓,珍重赤松儔侶。石蘚鉤摹,銅柯展謁,眼界開如許。粗官慚愧,蚓蛇難續書譜。
記人生樂事,無雨無風,去年重九。親結萸囊,更簪花盈首。老屋東西,乍來胥宇,分歲寒相守。謝草微吟,陶籬有托,不堪懷舊。
滿眼青山綠水,還是景物關情,雉梁三嗅。南鵲孤飛,繞道旁疏柳。有夢持螯,對菊幽賞,未笑逢開口。萬里尋聲,秋墳詩唱,酹君清酎。
重入都城誰與鄰,
暫來還去不知春。
繁華年少莫相笑,
身是無為閑道人。
無端秋改色,
黯淡四山同。
古木昏鴉外,
低天落雁中。
迷離三徑菊,
寒峭一簾風。
愿借江邊笛,
吹云散遠空。
木葉脫如雨,秋聲何處風。
遙從天地外,吹落寸心中。
獨夜無長夢,繁星滿太空。
不知河漢轉,引領失西東。
待敷霖雨濟蒼生,
疏傅襟期畫錦榮。
紅蓼白蘋雙槳下,
淡煙疏雨一樓迎。
藝林八法叨評論,
文笥駢珍愧拜擎。
綠野堂開多樂事,
重看九老會耆英。
但識安心法,皇城亦厭居。青山發幽興,白社得真如。勿使一塵染,能令萬慮虛。春來須策杖,還訪爾精廬。
問師何所適,乃在樵山陰。古寺千章木,閒云一片心。折花驚曉蟻,出食下幽禽。日夕惟清梵,因風度遠林。
徙溟鵬息。正樓倚望京,門題通德。干國鑲材,填胸杰構,無那眼翚革。乾坤草亭歌嘯,天地蘧廬幕席。共尊酒,對山河風影,憑闌今昔。
真逸。今幾見、青瑣綠墀,太半揚雄宅。陶令南窗,謝公北頂,高臥不驚潮汐。湖山更聞割據,占取一天澄碧。近南斗,恁壯懷不分,閒居消得。
宿雨初收報曉晴,
名園深處有啼鶯。
一杯共向花前聽,
百囀遙傳柳外聲。
吟罷幾人閒白晝,
愁來孤劍按青萍。
堪憐此會饒幽思,
莫遣春愁感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