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一五
佛壟山上云,一片三四片。
忽遇客推門,零亂舒還卷。
有蹤由卻沒蹤由,通身是眼尋難見。
尋得見,木落千林,光浮碧??。
佛壟山上云,一片三四片。
忽遇客推門,零亂舒還卷。
有蹤由卻沒蹤由,通身是眼尋難見。
尋得見,木落千林,光浮碧??。
佛壟山上的云,一片又一片地飄著。忽然遇到客人推門進來,云兒便零亂地舒展又卷曲。說有蹤跡卻又沒了蹤跡,即便用盡渾身的眼力也難以尋見。若能尋得見,只見秋葉落盡千林空闊,清光浮現在青綠的山峰上。
佛壟山:具體所指待考,或為禪門修行之地的代稱。
舒還卷:舒展又卷曲,形容云的動態變化。
通身是眼:渾身都是眼睛,形容用盡一切方法觀察。
碧??(yǎn):青綠色的山峰,??指大而高的山。
此為禪宗偈頌,多為禪師開示或修行感悟之作。創作背景或與山間修行場景相關,通過觀察云的自然變化,以通俗意象闡發禪機,契合禪宗“平常心是道”“觸目是道”的理念,旨在引導修行者超越表象,直悟本心。
全詩以云為喻,通過“有蹤—沒蹤—尋見”的邏輯推進,揭示禪理不可執著于形跡的核心。前半寫云的動態,后半轉入哲思,結尾以秋山空明之景收束,將抽象禪理具象化,體現禪宗詩歌“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點。
山光竹影交寒輝,下有碧清吹漣漪。
沙痕隠隠白鳥去,石聲鑿鑿扁舟歸。
蕙蘭發香禪味遠,云霧吐秀人家稀。
須知春事不可挽,杜鵑已繞林中飛。
父尊母親,天涵地育。
燕我翼子,景命有仆。
得名得壽,如金如玉。
子孫千億,成其厚福。
山屬蓬壺第幾重,奇峰翠岫繞靈宮。
云藏毛竹深深洞,煙起香爐裊裊風。
放鶴已歸天漢上,養鵝無復小池中。
羽人盡得飛章法,神與寥陽路暗通。
避喧寬結小茅廬,庭竹栽多引鳳棲。
滿地松釵風嘯木,隔窗漁艇月涵溪。
歸鴻目送云間失,賀燕巢成棟外低。
料想春殘曾有夢,謝家芳草綠將齊。
瓊樹聳芳蕤,靈根植仙圃。
懿哲蘊英才,妙歲沖云路。
曲臺峻清秩,峨冠凜奇趣。
霞城倅郡條,惠愛春榮布。
心陂萬頃澄,群物欣翔鷺。
浮云擯繁慮,虛舟游太素。
庾樓明月情,謝塘春草句。
沙鳥下琴軒,江風起廳樹。
颙昂出俗操,益為時賢慕。
異日柏梁游,淵云讓孤步。
神人和懌,天日淑清。
王母來燕,必壽而名。
琨庭璈音,五云佩聲。
勉勉我皇,遹昭厥成。
雨聲喧晝夜,不斷洶簷流。
籬落維孤艇,溪湖失舊洲。
訪君無去路,狎我有來鷗。
濤浪相欺得,沖門鼓白頭。
送客來孤店,疏軒竹數莖。
歸帆出煙雨,群吏立沙汀。
似我情何悄,如君事最榮。
待無云隔岸,須看遠山青。
雕輿彩仗,祗詣慈宮。
寶冊前奉,龍挾云從。
言備茲禮,于宮之中。
惟天子孝,于昭祲容。
君不見南岳懶殘師,佯狂啖殘食。鼻涕任垂頤,懶為俗人拭。
又不見愚溪子柳子,堂堂古遺直。以愚名溪山,于今慕其德。
二子真吾師,欲見不可得。唯有懶愚樹,終日對顏色。
齊威勤讀書,輪扁巧斵輪。勤巧動心志,何如懶愚貞。
衰年發已皤,行少坐時多。亦欲傚勤巧,奈此懶愚何。
天地清寧,日月華光。
歸尊慈極,嵩呼未央。
慶函百嘉,壽躋八荒。
上皇萬歲,俾熾俾昌。
尋真窮養浩,崇妙路迢迢。
洞掩峰千疊,塵分水一條。
白云生石壁,飛閣插崖腰。
隠隠存仙跡,渾疑在碧霄。
耿介蘊國器,茲焉糾郡綱。
清規稟詩禮,華閥聯簪裳。
才刃挺铦利,心鑒涵輝光。
盤錯無以壅,奸邪固難藏。
民冤積已雪,吏局清如霜。
彈雀費明月,補履煩干將。
火烈金益堅,雪深松愈蒼。
英聲人馳騖,壯氣方激昂。
凝旒嗣洪業,百辟升賢良。
孰知隠鵠志,即起摩天翔。
何處西園好,樓雄說媚川。
村環春色水,樹帶夕陽天。
客促云間棹,漁吹浦外煙。
且來窮燕賞,著句剩流傳。
青帝東來駕彩韉,燒燈過后少晴天。
逢春已辦穿花屐,阻雨先尋載酒船。
但覺野云生樹外,不知溪水漲灘前。
落梅有恨香還濕,不得飛來傍舞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