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齡叟
儒酸自是分當窮,老退非干勢不容。
并日莫留饞半菽,余生休說壽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腳底兢兢坎險重。
惟有靈山老吟友,暗中心事兩云龍。
儒酸自是分當窮,老退非干勢不容。
并日莫留饞半菽,余生休說壽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腳底兢兢坎險重。
惟有靈山老吟友,暗中心事兩云龍。
文人寒酸本就該安于窮困,年老隱退并非是受權勢不容。兩天也留不下半把糧食解饞,余生就別再提長壽之事。眼中能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腳下的坎坷艱難卻重重。只有靈山那位愛吟詩的老友,彼此心中的想法就像兩條云龍,心有靈犀。
儒酸:指文人寒酸的樣子。分:本分、命分。
并日:兩天。饞半菽:因嘴饞連半把豆子都留不住。菽,豆類。
壽三松:指長壽。傳說秦始皇登泰山封禪,遇雨,避于松下,封此松為五大夫,后人便以松象征長壽。
落落:形容孤獨、稀少。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坎險:坎坷、艱難。
靈山:可能是具體山名,也可能是泛指有靈氣的山。云龍:《易經》有“云從龍,風從虎”之說,這里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年老窮困的階段,社會上知音難覓,可能仕途不順或生活不如意,但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在精神上給予他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感慨知音難覓又慶幸有老友相伴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世界。
荒雞喔喔天欲曙,驪歌初唱聲悲苦。強將杯酒慰斯須,舟人捩柁頻撾鼓。
惡說南風五兩輕,吹帆直過韓江浦。子規啼破月三更,悄悄孤舟宿何許。
河陽縣里嘆春歸,萬樹桃花誰是主。回看時事轉愁多,摩挲雙石淚如雨。
扁舟北來太行左,拄頰微吟效《梁父》。
岱宗千里蔽浮云,湖波仿佛商羊舞。
冥鴻亦似畏驚濤,天半群呼聲正苦。
春前堤岸今湖心,尚有禾苗礙柔櫓。
主人詩情最高遠,指點蒼茫作懷古。
秦皇李斯安在哉!嶧山碑斷蒼煙埋。
君看湖水乘秋漲,猶帶咸陽暴氣來。
積陰六旬指可數,城中十室九無堵。
去年年豐時亦和,何事今秋獨淫雨。
雨狂聲撼草堂寒,行廚薪濕晨炊難。
聞道長安久赤地,弘羊拜爵河流干。
桐廬道上雪花飛,
一客騎驢覓雪詩。
亦有扁舟蓑笠興,
江行卻怕子陵知。
風雨年年自合離,
島夷聞道屢探奇。
人間正斗移山力,
不信羅浮睡不知。
歌管亭臺月上時,
紅橋路過竹西陂。
迷樓不及青樓夜,
千古才名讓牧之。
冒雪敲冰乞米回,
齋堂如海缽單開。
眾中若有知恩者,
一粒何曾咬破來。
身懶都忘動,心空不待安。
葉鳴山鹿至,火盡地爐寒。
即此為吾樂,同人話卻難。
三尺枯桐膝上橫,一彈洗盡綺羅塵。
芙蓉城里誰為主,姑射山前別有人。
云雨不侵行處夢,丹青難寫醉時真。
早尋林下乘鸞侶,莫遣春溫過卻春。
秋聲瑟瑟夜茫茫,此際孤臣倍感傷。四海生靈惟圣主,萬年宗社自先皇。
殷憂直共條山盡,痛淚應同汨水長。卻憶秦廷十九客,茅焦終得悟君王。
梧落霜清雁已歸,可堪縲紲鎖圜扉。階前深羨蝸知足,海上真慚鳥見幾。
萬死自甘明主棄,一官多與世情違。山妻舊補牛衣在,何日重披上釣磯。
上重支三枕,
趺寒踏兩裘。
悠悠煎藥水,
常照夜深愁。
又見新符換舊符,百官此日醉屠蘇。
升平歲月逢開寶,戰伐河山半楚吳。
小劫紅羊爭頃刻,浮云蒼狗極須臾。
年來已分升沈定,何必金錢卜菀枯。
廿年浪跡逐浮萍,回首觚棱夢欲醒。
佳節匆匆驚晚歲,故交落落已晨星。
送窮心事悲韓子,張宴功名望狄青。
何處梅花三弄笛,隴頭嗚咽不堪聽。
何事今宵酒不勝,云山北望記層層。
人歸白雪長城路,馬踏黃河兩岸冰。
落日寒煙秦輦道,夕陽衰草漢諸陵。
茫茫無限千秋恨,都付西風一盞鐙。
曉寒春袂薄,夜雨過山家。
翠合一庭草,紅銷半樹花。
嬌鶯遷木蚤,輕燕入簾斜。
稚子閑挑筍,詩僧正煮茶。
秋風雞黍畫樓東,十載江湖一夢中。
見說三韓風俗好,只今人物故鄉同。
一簪華發老秋霜,遼海歸來逸興長。
夜雨燈前思舊處,誰家玉笛似山陽。
畫苑夜泱泱,瓊卮下酒香。鴉啼深院月,梅影隔簾霜。
箔霧雙鸞出,裾風一燕翔。錦屏圍燭艷,笙鼓改華妝。
捧笑名花綻,宮衣百蝶爭。遲來循佩序,被喚應香名。
罷舞腰肢在,回歌眼尾傾。峽云真可賦,宋玉漫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