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山湖余紫巖太守同作
扁舟北來太行左,拄頰微吟效《梁父》。
岱宗千里蔽浮云,湖波仿佛商羊舞。
冥鴻亦似畏驚濤,天半群呼聲正苦。
春前堤岸今湖心,尚有禾苗礙柔櫓。
主人詩情最高遠,指點蒼茫作懷古。
秦皇李斯安在哉!嶧山碑斷蒼煙埋。
君看湖水乘秋漲,猶帶咸陽暴氣來。
扁舟北來太行左,拄頰微吟效《梁父》。
岱宗千里蔽浮云,湖波仿佛商羊舞。
冥鴻亦似畏驚濤,天半群呼聲正苦。
春前堤岸今湖心,尚有禾苗礙柔櫓。
主人詩情最高遠,指點蒼茫作懷古。
秦皇李斯安在哉!嶧山碑斷蒼煙埋。
君看湖水乘秋漲,猶帶咸陽暴氣來。
我乘小船從北面而來,行至太行山左側,手托臉頰輕聲吟誦著《梁父吟》。泰山遠在千里之外,卻被浮云遮蔽,湖中的波浪好似商羊鳥在起舞。高飛的鴻雁似乎也害怕這驚濤駭浪,在半空中成群飛過,叫聲十分悲苦。春天時還是堤岸的地方如今已在湖心,還有禾苗阻礙著船槳。主人的詩情最為高遠,他指點著蒼茫的景色抒發懷古之情。秦始皇和李斯如今在哪里呢?嶧山的石碑已斷裂,被蒼煙掩埋。你看那湖水在秋季上漲,似乎還帶著秦朝的暴虐之氣。
拄頰微吟效《梁父》:手托臉頰輕聲吟誦《梁父吟》,《梁父吟》是古樂府曲名,諸葛亮好為《梁父吟》。
岱宗:指泰山。
商羊:傳說中的一種鳥,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冥鴻:高飛的鴻雁。
柔櫓:船槳。
嶧山碑:秦始皇東巡時在嶧山所立的石碑,上有李斯所書的銘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與余紫巖太守同游嶧山湖,面對眼前的湖光山色和歷史遺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動蕩,詩人借古諷今,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嶧山湖之景抒發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歷史典故相結合,意境雄渾。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突出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的才情和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拂竹綠莎復點臺,夜窗無月見飛來。舊書亂后都拋卻,懶就微光更展開。
釋褐來成武,徒勞自感傷。位卑松在澗,俸薄葉經霜。徑擁寒莎綠,門橫古木蒼。冠纓塵已滿,未敢濯滄浪。
昆岡曾蘊玉,此石尚函輝。龍伯珠璣服,仙靈薜荔衣。一泓天景動,九節澗苗肥。閱世忘吾老,蒼寒意未違。
長路風寒酒力醒,馬頭歲月短長亭。凍云欲雪風吹散,望出西山一半青。
花落香痕不滅,絮飛春影還休。畫橋西畔水東頭,如夢思量都夠。樓外斜陽正好,黃昏也只難留。薄寒翠袖領春愁,坐盡鵲爐煙瘦。
才向芳園種碧筠,惡名一夕萬夫陳。于今泥塑猶欺世,是處天心至不仁。憑幻夢,認囂塵,都來恨事豈無因。曾經憶苦思甜地,留與游人辨偽真。
八座青門悵別馀,至今朝論共吹噓。西羌尚進平章馬,東郡先懸御史車。那有清商一部樂,祇馀黃石數編書。人間萬事無縈慮,小為蒼生未破除。
謝歲芳醪眾手擎,顧妻看子興方生。神州此日初安定,疾世諸公勿亂鳴。板蕩百年尤厭倦,清勤一代豈孤煢。星回北斗陽和發,共祝新年傳美聲。
西涼烽堠接咸京,詞客輶軒幾日程。玉節分茅臨絕塞,朱門列戟滿孤城。鳴笳細雨回中路,飲馬寒流隴上聲。聞道空同仙館在,好將真訣覓蓬瀛。
百尺樓成兩鬢霜,老來仍喜濟時康。延年藥省惟餐菊,賀壽杯深更鼓簧。德肖云山人共仰,齒先嘉會祀能將。愿言百歲從天錫,看取孤筇行力剛。
嗟嗟違和,考實遘痾。嗟嗟痾沈,衋傷我心。鬼神其知兮,祈以身代。惟考生兮,我亦奚愛。
荊山揭高厓,涂山聳橫崿。長淮出兩間,中斷見斧鑿。洪流受束縛,浪起石斗角。誰能為此功,在昔大禹作。至今遺廟存,香火乃寂寞。我來問邑人,往事竟緬邈。于時春正深,草木尚荒落。登臨欲開豁,睹茲反不樂。更傷卞和泣,三獻空抱璞。
萵苣青青早芥紅,引流分灌露華叢。園丁采掇供香積,日日攜筐向此中。
春蕨生兮依依,春薇秀兮菲菲。悵遠人兮□□,□公子兮忘歸。
水驛相連曉夜行,渾無心記短長亭。莫笑楊花道飄泊,人生自有一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