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納涼
小艇撐過第一橋,酌泉橋下擲詩瓢。
來游道院分荷供,擬拉吟僧遣鶴招。
暮靄直從漁笛起,月華高過塔燈遙。
且于靜處偷清福,人海驚人涌似潮。
小艇撐過第一橋,酌泉橋下擲詩瓢。
來游道院分荷供,擬拉吟僧遣鶴招。
暮靄直從漁笛起,月華高過塔燈遙。
且于靜處偷清福,人海驚人涌似潮。
我撐著小艇劃過第一座橋,在酌泉橋下扔掉詩瓢。來到道觀,分享著荷花供奉,打算邀請吟僧,讓仙鶴去招引。傍晚的霧氣隨著漁人的笛聲升起,月光比塔上的燈光還高還遠。暫且在這安靜的地方享受清福,人海中驚濤似潮般涌動。
酌泉:飲用泉水。
詩瓢:唐詩人唐求曾將詩稿置于瓢中,故詩瓢指代詩稿。
道院:道觀。
荷供:以荷花供奉。
吟僧:擅長吟詩的僧人。
暮靄:傍晚的云霧。
月華:月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喧囂塵世,渴望寧靜。或許是在夏日,詩人為躲避世俗紛擾,來到湖西納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喧囂的回避。其特點是意境清幽,通過動靜、虛實對比突出情感。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獨特心境和審美追求。
山體本至靜,仁體亦如之。樂者有深味,魯論無費辭。
目玩唯自得,心契若有期。逝川同一旨,妙理無容窺。
劉公本好古,雅志非好奇。諸君為著語,殆類愛山詩。
泉石涵清思,松柏媚幽姿。古來山中人,此道未必知。
蠟屐毋乃癖,拄笏殆成癡。獨有首陽高,薇苦甘如飴。
得仁即無怨,千載真吾師。
飛星曳寒影,野水淡碧空。
人生定何物,扁舟空影中。
何年有宇宙,生此木末風。
有力不向上,難到蓬萊宮。
空攀棲鶻巢,搔首如飛蓬。
俯仰慨今昔,此懷安可窮。
向來涂抹趁春妍,老去棲遲嘆雪顛。
一倍法靈君說數,三生緣定我隨天。
正須花外羈奔馬,莫向橋南聽杜鵑。
見說侯封容易覓,紫茸靴袴錦鞍韉。
沙路抵長夏,入山如早秋。
閑房容客臥,老屋欠人修。
日落蟬多事,云深鶴自由。
風塵二十載,復此得清游。
廢墟起寒煙,饑鼠意自妥。
十年行腳處,重到無一可。
乾坤鐘厄會,推擇乃及我。
東皋兩犁手,長戟三歲荷。
治絲慚益棼,杯水不救火。
窮山高馬齒,華屋實野果。
平生疏懶報,歲晚困羈鎖。
有如醉行人,日暮路益左。
未須說神仙,大福在無禍。
但當求蒲團,不須夢狨坐。
蠶絲自纏縛,蛛網費經營。
智巧同役役,得喪何不平。
益人者損己,害物乃利生。
一抱仰天愧,一甘就鑊烹。
禍淫與福善,此理未分明。
人家落落墮荒丘,碑帶蒼苔獨自留。
博陸脊梁浮日月,中郎銘筆法春秋。
一抔誰下尋墳馬,片石今供礪角牛。
惟有斜陽閑照管,肯和鴉影上螭頭。
蕩蕩唐堯德,乃有箕山臣。
巍巍周武功,不乏采薇人。
四皓自躭洛,兩龔豈避新。
并介實天性,離奇非世珍。
君雖羞獨割,余敢辱均茵。
東臯足舒嘯,南畝可充囷。
弗罫圣人網,常期鷗鳥親。
有客扣我門,丁丁如啄木。
久立門不開,客去嗔此屋。
僮奴亦怪我,無事許畏縮。
向來豪俠場,門外車接轂。
將無晚乏具,效彼龜藏伏。
山田歲將收,亦可飯脫粟。
不厭客來頻,所厭客論俗。
豪辨既多違,強應還自恧。
但恨平生友,歡聚不得足。
存者隔川途,沒者臥丘谷。
精微向誰剖,鬰結滿心曲。
何如掩關生,黽勉抱吾獨。
揮弦送征鴻,悠悠楚天綠。
四瀆水中大,尋源河最長。未必通漢津,支機事荒唐。
導流始積石,以西入要荒。龍門久東狹,橫潰走徐梁。
奔流俟其定,勢可一葦航。我來桃源渡,渾渾流濁黃。
艤舟不肯濟,奈此黃帽郎。石瀨投千金,貞女可憐傷。
女色無丑妍,入宮皆見妬。
蛾眉等芻蛹,嬉笑藏刀鋸。
未笄化為石,不愿長門去。
國風直待歌螽斯,委身事主妾不辭。
君不見趙王如意今日死,明日佳人亦投廁。
何如山頭化石千歲老無子。
江海東南瀉,日月西北傾。
天地豈不仁,作此大不平。
遂使宇宙內,千載拏甲兵。
人間勿設險,設險招戰爭。
在昔洛陽,雪深丈余。士也高臥,來令尹車。
今年吳淞,雪復何如。積素一色,鷗鷺有無。
之子江臯,修亭是居。有琴有書,有酒有魚。
賞靜獨眺,聊以自娛。挹茲清風,凜凜起予。
此景此圖,再卷再舒。
獨榻孤扉木幾雙,小窩可受北風降。
帶霜楓葉寒供火,隨月梅梢瘦入窗。
夢熟不知衾似鐵,睡醒何用酒盈缸。
近山最有松聲好,臥聽空潮上浙江。
舌在貧何害,脾清瘦不妨。
天心半夜子,道脈一分陽。
山色春秋老,梅花天地香。
半爐煨芋火,意味頗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