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
楖??古藤杖,偃蹇如虬龍。
伊昔訪隠人,得之天柱峰。
眡爾如良朋,出處常相從。
渡水逾萬折,穿云或千重。
忽于風雨時,狡獪夸靈蹤。
使我失馮倚,瓠落無所容。
楖??古藤杖,偃蹇如虬龍。
伊昔訪隠人,得之天柱峰。
眡爾如良朋,出處常相從。
渡水逾萬折,穿云或千重。
忽于風雨時,狡獪夸靈蹤。
使我失馮倚,瓠落無所容。
這根楖??形狀的古老藤杖,彎曲著如同虬龍一般。往昔我去尋訪隱士,在天柱峰得到了它。我視它如好友,無論出行還是居家都常相伴。它陪我渡過多道曲折的水流,穿過層層云霧。可在風雨交加時,它卻調皮地顯示出奇怪的蹤跡,讓我失去依靠,茫然無所適從。
楖??(jié shí):形容藤杖的形狀。
偃蹇(yǎn jiǎn):彎曲、高聳的樣子。
虬(qiú)龍:傳說中的一種龍。
伊昔:往昔。
眡:同“視”。
馮(píng)倚:依靠。
瓠(hù)落:大而無用,這里形容茫然無所適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尋訪隱士途中于天柱峰獲得藤杖,與之相伴經歷諸多行程。可能在某次風雨中,藤杖未能發揮作用,讓詩人有了別樣的感受,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藤杖展開,通過描寫藤杖的外觀、來歷、與自己的相伴以及在風雨中的表現,展現詩人情感的變化。其特點是意象鮮明,情感有轉折。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國論盈庭正尚同,唯公英畧與天通。
一絲不斷千鈞重,九鼎重安萬世功。
獨見夐超流俗外,先機端在笑談中。
際高極厚知難報,愿輔熙朝到不窮。
圣主留神惠兆民,循良奉詔莫辭頻。
才聞五袴喧三輔,又擁雙旗鎮七閩。
操袂不須成作惡,舉觴方喜上通津。
日邊正擬登黃霸,會見槐庭袞繡新。
春去雪又在,夜寒風自香。
娉婷白玉面,縹緲碧云裳。
露下已侵袂,月明初度墻。
婆娑光影下,老子坐胡床。
大垂手,小垂手,江南白苧世希有。吳姬十指玉纖纖,白苧新裁舞衣小。
秋江四面繞吳宮,吳宮霜橘樹樹紅。吳王夜宴不知曉,但見紅日升曈眬。
美人低鬟復回袖,持酒獻君君一笑。人生得意不行樂,白日如梭夜催晝。
吳山依舊吳江清,離宮故苑難為情。不知誰遣南山鹿,還向姑蘇臺下行。
鬰蔥佳氣擁叢霄,又見端門遣使軺。
觴豆兼全真璀璨,茗香剩馥更飄飖。
雙旌容與留千騎,三族耆龐聚一朝。
正是瑤池八仙會,介眉何必羨松喬。
水從靈澗來,清泚不可汚。經過我亭下,妙見涓涓處。
見處事如何,欲說豈無路。百丈生潮頭,一勺本性具。
經紀大地間,形勢中國著。江漢荊襄望,河渭關洛固。
衡山折底柱,觸石堆滟滪。沄沄三千丈,瀁瀁四海布。
豈有不巖阻,盈科演然去。豈有不隄防,潤下渙無住。
畇畇青山田,渺渺均??注。蕩蕩白虹舟,飄飏任奔翥。
來者無終窮,濟者無量數。周流造化功,妙體不競愫。
寄語觀水人,事不在章句。
戍客久不歸,生死關山道。
出塞入塞云,長亭短亭草。
夢斷玉階人,愁深花欲老。
庭樹起秋風,寄衣當及早。
白發無憑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
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幸有明窗群凈幾,何勞鑿壁與編蒲。
功成欲自殊頭角,記取韓公訓阿符。
舟車出阛阓,??覺脫樊籠。
松蔭凄迷日,荷香澹沱風。
凌晨爭迅急,向晚卻和融。
貌取君詩句,方知物象同。
何年隠四明,與世絕逢迎。
圣主方虛席,先生不入城。
風雷隨地起,宮殿自天成。
近喜籃輿穩,寧憂白發生。
狎鷗東海上,結友竹林賢。
國難知誰救,途窮祇自憐。
空花迷眼界,秋月契心禪。
未起歸歟興,重尋載酒船。
詩魔大抵解窮人,到得人窮句益新。
筆下自慚無好語,眼前底事最清貧。
草玄天祿書窗冷,滌器臨邛酒市春。
自古才高多命薄,區區何必論錢神。
環珮來從十二峰,飛廉清道駕豐隆。
已占月魄離星次,欲采民謠詠雨蒙。
健筆輸君三峽峻,新涼許我一樽同。
豚蹄斗酒無多誚,神報邦人亦已豐。
名園佳氣靄非煙,冠佩朝宗似百川。
五品并令陪宴射,四鍭端欲序賓賢。
恩涵春意魚翻藻,威入秋聲雁落弦。
竣事更容窺典雅,宸章應陋柏梁篇。
濶步骎骎上要津,忽求補外為寧親。
不貪農扈登卿月,正喜秦淮擁使輪。
相就二男真孝子,益尊八座太夫人。
臨岐勿復深言別,看即斑衣侍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