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的的帆向浦
向浦參差去,隨波遠近還。
初移芳草里,正在夕陽間。
隱映回孤驛,微明出亂山。
向空看不盡,歸思滿江關。
向浦參差去,隨波遠近還。
初移芳草里,正在夕陽間。
隱映回孤驛,微明出亂山。
向空看不盡,歸思滿江關。
帆船參差不齊地駛向水濱,隨著波浪忽遠忽近地來回飄蕩。剛開始在芳草間移動,此時正行駛在夕陽余暉里。帆船在孤驛旁時隱時現,在亂山間微光閃爍。向著天空望去,帆船望不到盡頭,歸家的情思溢滿江邊關隘。
的的:鮮明的樣子。
參差:高低、長短、大小不齊。
隱映:掩映,時隱時現。
孤驛:孤獨的驛站。
微明:微弱的光亮。
江關:江邊關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情感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旅途之中,看到江上帆船,觸景生情,引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思之情。其特點是寫景細膩,通過對帆船行駛過程的描寫,巧妙地融入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借景抒情的創作技巧。
空山落葉無人徑,
獨訪先生勝跡來。
南渡鶯花三月夢,
白云流水繞高臺。
子豈知魚樂,過河泣欲枯。
未能忘浩蕩,暫可免罾罛。
夜靜蘆花白,天寒野艇孤。
愿隨風雨去,清夢到江湖。
命駕遵長途,綿邈途難尋。我行一何艱,山川阻且深。
洿澤無夷軌,重巒有層陰。零雨淹中路,玄云蔽高岑。
俯悼孤行獸,仰歡偏翔禽。空谷回悲響,流風漂哀音。
羈旅淹留人,悵望愁我心。
肆觀野原外,放心希太和。
景岳造天漢,豐林冒重阿。清芬乘風散,艷藻映淥波。
大隱虛論在市朝,疏慵終自戀漁樵。
亂馀朋舊書緘淚,別后生涯鹿覆蕉。
病色已聞七發起,空齋猶擁百城饒。
著書好就名山業,期爾淩云獻九霄。
冰雪凍皮膚,麻麥餓腸肚。
見日未嘗迷,見星安有悟。
黃面老瞿曇,甜瓜成苦瓠。
那更錯行山下路,一步兩步三四步。
塵沁飄衣風乍定。猶是嚴寒,煮夢溫金井。
蘸淚深燈宵更炯。水沉可奈爐灰冷。
月過長河光掠影。雁字成繩,憶是愁中聽。
攲枕憑誰回斗柄。路遙簫咽清商應。
尋得幽偏養性靈,
衰年惟喜少逢迎。
簡編隨意閒舒卷,
盡日禪房一味清。
天云卷炮車,橫波起濤頭。
拔木如剪葉,況復一葉舟。
鄉來不鳴條,醞藉仍風流。
今也賈馀勇,浩蕩隳前修。
六龍轉淮海,萬騎臨吳津。
王者本無外,駕言蘇遠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瘡痍新。
登堂望稽山,懷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踐,焦思先吾身。
艱難務遵養,圣賢有屈伸。
高風動君子,屬意種蠡臣。
曾是羅浮洞里仙,久要情義兩茫然。
化工自是無私意,音耗何曾有暗傳。
名貴貯于金屋里,分該移向玉堂前。
欲拈銀管修花譜,好把梅花作首篇。
醉經飲德樂厭厭,
馀味莼羹豉下鹽。
安得同為堂上客,
共翻三萬軸牙簽。
十月陽初動,寒云噬暖流。
雨聲催竹和,蕉葉替風愁。
或道旱能解,誰知耕已休。
莫如飄作雪,嶺上待梅儔。
一札十行勞圣主。龍光照室驚看睹。自念草茅蒙眷顧。官國柱。豈容身向山林住。
圣明既已知讒妒。小臣何敢言歸去。袖中更有匡時疏。還自許。也知白璧終難污。
石門閉空翠,中有釋子居。
藤蘿蔽白日,化景人世殊。
真僧坐何年,膝下穿黃蘆。
劫灰幾輪變,悟此因地初。
茫茫圓鏡中,一脫塵垢污。
斯門尚可入,余亦當結廬。
野鶴照衣來清濆,
山樹開花留白云。
他日移居溪水上,
道衣同拜武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