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子堡中八詠 其八 觀魚
子豈知魚樂,過河泣欲枯。
未能忘浩蕩,暫可免罾罛。
夜靜蘆花白,天寒野艇孤。
愿隨風雨去,清夢到江湖。
子豈知魚樂,過河泣欲枯。
未能忘浩蕩,暫可免罾罛。
夜靜蘆花白,天寒野艇孤。
愿隨風雨去,清夢到江湖。
你難道真知道魚的快樂嗎,就像人過河時傷心哭泣到幾乎干涸。魚兒不能忘卻浩蕩的江河湖海,暫時還能避免落入漁網。夜晚靜謐,蘆花一片潔白,天氣寒冷,野外的小船孤獨地漂著。我愿跟隨風雨而去,在清夢中回到江湖。
子豈知魚樂:化用“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表示對能否知曉魚的快樂的疑問。
泣欲枯:形容傷心哭泣到極點。
浩蕩:指廣闊的江河湖海。
罾罛(zēng gū):漁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受到束縛、不自由的環境中,看到魚的狀態,聯想到自己,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由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由的思考。
循源入蒼山,乘風躡云棧。石門境方幽,洞天路疑斷。杰閣撐巖空,危闌倚云半。絡石藤為羅,攀崖竹垂纜。龍樹春長榮,羊谷跡未漫。冰簾掛晴晝,飛步驚童丱。天瓢注龍尾,足以蘇旱暵。我來當清秋,況得游覽伴。籃輿念民力,鐵杖契禪觀。平生泉石興,庶儗毛骨換。會登望仙臺,松巢翠華幔。
龍去又蛇來,擾擾居平野。南八是男兒,好把頭顱掛。今年六出慳,不肯招搖下。拍手笑青天,爾是昭昭者。
棹郎歌到《竹枝詞》,一寸心腸一寸絲。莫倚官船聽此曲,白沙洲畔月生時。
江動新林浦,天垂大石峰。四圍山萬點,云海濯夫容。
湘江又見承明客,青嶂誰刊岳麓詩。雙旆到時鴻雁少,洞庭春水照旌旗。
竹窗螢火記當年,心折蘭陵系酒船。縱是相逢猶有恨,西風憔悴菊花前。
古槐疏冷日蒼涼,廢館荒臺隔短墻。自是舊游偏易感,紫騮曾系綠垂楊。
嚴家兒,八歲殺父姬,嚴家父稱奇。養成虎豺惡,腐儒弄虎髭。嗟吁豺虎天早斃,七十慈親免官婢。
海上云來遍地陰,波間漏日瀉黃金。水車倦踏傷淫潦,無奈連天雨正深。
塔影闌風逝水潺,棲遲歸棹怯鄉關。零馀世界孤根貫,萬里霜天蹇雁還。舊故相疑今潤土,稚孫更似昔童頑。工夫茶厚潸潸灑,老淚酒顏三折灣。
珥貂拗砌曾為吏,握節封強又此行。日近長安無百里,星回帝座正三更。簫韶律應軍中樂,羽衛光搖塞上旌。廿載違顏江海遠,卻因咫尺重含情。
六月洮河上,驚飆雹似拳。游人方仗策,元帥已開邊。京觀酋豪肉,軍儲府藏錢。參謀如有取,常武在周篇。我愛王忠嗣,兵威萬里橫。只知精士馬,不忍幸功名。四印無矜色,三邊有肅聲。未知誰愿此,徒用送君行。
天運相尋繹,世道亦如茲。王孫泣路旁,寧似開元時。所以古達人,是心無磷緇。弁髦視軒冕,草澤去不疑。西方有一士,與世亦久辭。介然守窮獨,富貴非所思。豈不瘁且艱,道勝心靡欺。恨無史氏筆,為君振耀之。誰是知音者,請試弦吾詩。
遠道尋君君未回,君回我去事堪哀。依然迎澤橋頭水,無復驚鴻照影來。
妙義年來涌向君,不虞當代有機云。每聞逸度停思遠,乍接奇文喜愧分。得句合呼泉作主,清標長擬玉為群。狂心何自飛揚甚,一粟庵前頂佛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