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隴晚步
幽澗水縈回,深林路杳微。
僧居無客到,樵徑有人歸。
歲晚松孤秀,天寒鳥倦飛。
一塵渾不到,倚杖看斜暉。
幽澗水縈回,深林路杳微。
僧居無客到,樵徑有人歸。
歲晚松孤秀,天寒鳥倦飛。
一塵渾不到,倚杖看斜暉。
幽靜的山澗溪水曲折回繞,幽深的樹林中道路幽暗細微。僧人居住的地方沒有客人到來,打柴的小路有人歸來。年末時節松樹獨自顯得秀麗,天氣寒冷鳥兒疲倦地飛翔。一點塵世的紛擾都到不了這里,我倚著手杖觀賞著夕陽的余暉。
霅隴:地名。
縈回:回旋環繞。
杳微:幽暗細微。
歲晚:年末。
渾:全,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年末時節漫步山林,被山林的清幽寧靜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展現出對遠離塵世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林的清幽之景,表達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景中含情。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捕捉和細膩表達。
大道居鄽市,
訪道莫西東。
但求真鉛汞,
四事總相通。
圣事依指教,
不越大仙蹤。
欲知黃芽現,
須采草寶峰。
青龍起,白虎臥,玄武飛,朱雀坐,黃龍中央自結里。
母憐子,子憐母,爐中結成云一朵。(《金液還丹百問訣》。)
冷炁傷時物,
陰來萬木凋。
菊花尋戊已,
赤血斬龍腰。
剝爛將為土,
離鉛見即消。
苦心修至道,
莫恨路迢迢。
生年一半在燕支,
容顏沙場日夜衰。
蕭關不隔鄉園夢,
瀚海長愁征戰期。
容顏日日老金{彳數},
砂磧年年臥鐵衣。
白草城中春不入,
黃花戍上應長飛。
(伯三六一九卷。)
岧岧玉京山,玄者何巍巍。
真人科虛步,朗朗長夜開。
大道由人弘,心至神自歸。
修齋行道畢,稽首辭三師。(同前。)
控轡適十方,
旋憇玄景阿。
仰觀劫仞臺,
俯眄紫云羅。
逍遙太上景,
相與坐蓮華。
積學為真人,
恬然榮衛和。
永享無期壽,
萬椿所奚足多。
(同前卷五。)。
晨啟太帝室,超越匏瓜水。
碧海飛翠波,連岑赤岳峙。
浮輪云濤際,九龍同轡起。
虎旗欝霞津,靈風翻然而理。
華存久樂道,遂致高神擬。
拔徙三緣外感會乃方始。
相期陽洛宮,道成攜魏子。
老翁老婆造大藥,鉛汞二金用不錯。
出湯入火少精神,半生半死相依約。
依約由來一甲子,上陰下陽相伏矣,
世上喧喧若得之,鬼官不收免生死。
鉛是鉛,汞是汞,世上人人緫能用。
草黃芽,木黃芽,世上人人緫謾夸。
自古口傳不形紙,燒者徒勞盡破家。
浮弦多是風頭痛,積聚體疼胸膈噎。緊實號為寒熱證,澁瀉煩燥小便澁。芤脈蓋因陽耗散,鼻衂無時精炁竭。脈沉兼優是重陰,氣刺胸膨癥塊結。
風寒相傳脈浮遲,外受寒邪內風熱。肺受風寒痰欬嗽,左手見之心戰佚。弱而兼濡是陽虛,汗出憎寒炁羸劣。風濕風溫及濕溫,脈候交差要分別。汗無重汗耳無知,妄語無瘖各部委是暍。
洪數脈來陽氣盛,目赤舌干唇破裂。浮而兼緊腎之虛,溫助寒邪益精血。陽絕尺中脈細微,針灸勿令精炁絕。促結代脈是脾虛,若見之時難救得,女人尺中須要盛,浮細沉遲是虛證。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無邪身有孕。童女童男何以別?須看天真無損缺。大凡童子脈來沉,童女尺中洪拍拍。男子婦人精血衰,假饒覆溢脈無回。
一呼四至為平脈,一呼一至死相催。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定吉兇。汗若脈和無惡候,脈如躁疾命將殂。中風目閉口開者,喉中拽鋸炁不敷。脈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應命不蘇。
男女五勞洪數脈,定知不久炁長吁。大抵七表八里脈,相連九道作程途。表里脈分輕重病,九怪傳來病不舒。胗脈要分輕與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為陽弱,沉細兼長陰有余。如此分張輕重斷,豈同俗眼一凡夫。六部鬼賊是如何,造化陰陽事更多。心火怕逢沉滑脈,肺金猶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惡木侵,四時寄旺本無形。甲乙最嫌金炁重,腎中脈緩水無盈。一位克重當須斷,二位克重卻分輕。三位克時難救療,縱然暫醒必歸冥。
水火相臨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水土二宮俱要靜,一宮有克少安寧。高士要知刑克賊,孰能考究記心經。春怕庚辛秋惡候,夏嫌水氣火相刑。
刑克只分輕與重,自然切脈甚精明。左手胗得重病脈,右手脈候卻調勻。只斷脈中須應病,故知命脈得和平。假此一例余倣此,醫門學者要勞心。(以上三首均見《宛委別藏》影寫本杜光庭《廣成先生玉函經》。)
黃芽不是鉛,二舞會生丹田。
若求巨勝法,鉛汞須自然。
顧非世間有,不問愚與賢。
日魂與月華,識者皆神仙。
一炷名香達杳冥,旋聞風雨應精誠。
染來山岳千重翠,洗盡塵埃六合清。
不獨旱苗蘇垅畝,便期嘉谷遍寰瀛。
須知至理調元化,丞相為霖致太平。
杖履獨游栽藥圃,
琴樓多在釣魚船。
晚來花下敲門者,
不是神仙即酒仙。
大道洞玄虛
有念無不契
煉質入仙真
遂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
地獄五苦解
悉歸太上經
靜念稽首禮
(同前卷十二。)
壬辰祀,禾被蟲災死。
幷及害萬民,六畜亦如是。
低禾不用耕,種植山腰里。
早作劣堪收,晚種難準擬。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
保無持法網,游玄極逍遙。
萬刼猶昨夜,千春如晨朝。
巍峩蔭云華,手攀寶林條。
香煙自然生,玄階與扶搖。
靈幡順風散,繁想凝滯時消。
滅智弘大混,無為為清謠。(同前卷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