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山
特地捫蘿入翠微,楊花故故點征衣。
游人盡逐暮光去,野老獨攜山色歸。
擬泛銀濤浮浩渺,難尋玉貌問芳菲。
吳亡越伯渾休問,且買清樽送落暉。
特地捫蘿入翠微,楊花故故點征衣。
游人盡逐暮光去,野老獨攜山色歸。
擬泛銀濤浮浩渺,難尋玉貌問芳菲。
吳亡越伯渾休問,且買清樽送落暉。
特意攀著藤蘿進入青山深處,楊花故意地飄落在我的旅衣上。游人們都隨著暮色離去,只有我這老者獨自帶著山色歸來。想要在浩渺的水波上泛舟,卻難尋美人詢問花草的芬芳。吳國滅亡越國稱霸之事都不必再問,暫且買上美酒來送別落日余暉。
特地:特意。捫蘿:攀援藤蘿。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故故:故意、屢屢。征衣:旅人之衣。
野老:村野老人,此處是作者自稱。
擬:打算。泛:泛舟。銀濤:指水波。浩渺:形容水面遼闊。
玉貌:指美人。芳菲:花草的芬芳,借指美人。
吳亡越伯:春秋時吳國滅亡、越國稱霸之事。伯,通“霸”。
清樽:清酒。落暉:落日余暉。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山水時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處于相對和平或動蕩后的平靜期,詩人在自然中尋求寧靜,對歷史的興亡有了自己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歷史的超脫態度。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自然景色和自身行為展現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大作,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寄情山水、思考人生的創作風格。
我與天公共白頭,白頭相映亦風流。羨他雪水溉田疇。
風雨憂愁成往事,山川憔悴幾經秋。暮云收盡見芳洲。
余雪尚飛殘柳絮,新泥欲涴錦鞍韉。
吝晴天作魚鱗澹,選勝筵慚馬齒先。
酒盞春波剛在手,菹盤寒色又經年。
傳芭故事深宵話,排戶欣看月色連。
紅雨飛殘日又晴,鉛華一洗本天成。
初開玉佩江干夢,新剪冰綃竹外明。
沅水美人雙鬢縞,天臺仙子五銖輕。
可憐靧面重重恨,留與梨花訂此生。
當年湛夫子,澤畔寄孤吟。
棫樸千年意,圖書萬古心。
江聲通夜轉,寒氣傍秋深。
十八灘頭詠,誰知流水音。
雙峰握節國西門,直氣森森老更尊。一榻獨容徐孺子,人間□盡有陳蕃。
溯江而上豈他楊,便是劉家執戟郎。拂拭千年舊行處,墨池文字日爭光。
蜀士如何苦擯夔,盛山龐子最能詩。天門萬里憑誰叫,衡鑒當今四路持。
武子才高八面宜,一身何事不兼之。精神可惜須完養,瘦骨伶俜玉一枝。
我愛盧家道子賢,悼亡之后只蕭然。虎兒向我能求字,玉雪肌膚更可憐。
潘郎于我最情長,勸我新灘莫么忙。落日系舟崖石下,斯人風味故難忘。
圣門坦坦萬人行,欲入先須去路明。為報只今盧智子,莫教辜負項先生。
伯庸皇考錫嘉名,所愿兒如此水清。莫羨涇人多稻米,長教漁父濯塵纓。
杓柄短長,鍋兒大小,
家丑無端花擘了。
狼籍不小,慚惶不少。
藏主師兄,平跋則個。
江郎鬢發垂垂白,一伏青蒲便掛冠。
大道黃塵馳羽蓋,長門秋雨賦齊紈。
酒邊罵坐須如磔,夢里朝天涕亦寒。
欲補諫書成野史,墨池馀沈起波瀾。
歸臥柴桑種秫田,東華回首淚潸然。
九烏未落驚弓墮,一鶚孤飛愧瓦全。
遺獻待尋晞發集,朗吟遙盼浣花箋。
他時幸踐還山約,遲汝同烹第六泉。
仇池九十泉,
桃源千萬樹。
古人喪亂中,
自選林泉住。
詩翁仙去舊壇荒,
云滿空山花自香。
老盡游人春不問,
杜鵑聲里幾斜陽。
開元以降南雅墜,五百余年北地興。步曹躡劉自跌蕩,凌鮑躒謝何崚嶒。
此時風氣首關內,河岳翕然同向背。壯藻滸西嘗競發,新聲鄠杜共酬對。
三子共擅宏德名,五星重瞻井鬼會。最憐胎簪稱俊逸,猶嘉昌谷絕倫輩。
后來宮商頻動容,天下傾耳待黃鐘。援古特立漢京幟,縱談曾標騷賦宗。
歷下初難離阡陌,瑯琊晚亦夾元白。哀思一變為楚聲,秀令千秋墮唐格。
遂有光祿起經學,同時孝廉推詞伯。野臥徵綸久寂寥,公車老死空烜赫。
未見侯芭前卒業,稀聞羊陟過相索。先生游處兩公間,迥若片云秋在山。
興至不羈紅塵色,吟成實助白雪顏。遐寄曠攬慎攸托,杜陵崆峒非杳廓。
郡乘已舒五馬驂,私田翻較諸生薄。鮑叔仗義多赒給,陶公辭榮竟一壑。
傾家結客乃徒然,閉戶攤書聊足樂。予溯淵源遵自出,半生零落不具述。
惟桑與梓每系懷,澗曲云亭增洄潏。咫尺車里尚書莊,嶙峋南川太宰坊。
侍御直聲追賈董,中丞古調逼盧王。徒遭兵戈盡散佚,況復行役愁蒼茫。
恒嗟人倫違有道,竊幸戚黨及中郎。世儒舉細遺者洪,苛議悠悠掛英雄。
群兒疇昔輕韓信,刮目誰今識呂蒙。丈夫不早封萬戶,華發可憐敝章句。
鼓笳屢沸屬國煙,丁壯宿沈江湖霧。舉帆遲擊祖生楫,真誥且傳宏景注。
比歲太白畫垂铓,中宵欃槍占失度。行窮桃棘敝蟋蟀,坐感《蒹葭》繁霜露。
夢里猶嬉俎豆家,征途暫委諸侯路。恭為所親歌大耋,努力加餐慰遲暮。
桐花絲雨。念相逢又別,羽書三楚。一自我、歸臥江南,只燈暗竹窗,夢魂來去。報道鳴珂,渡鴨綠、星飛使部。早回驂鳳邸,錦箏紅友,月華生處。
吟鞭此時見否。正雕闌墜葉,冷凝金虎。忍獨自、開了柴門,伴蘆雁迎寒,柳蟬辭暑。回首西山,肯記憶、破衫裝絮。莫因循、半載為期,禁煙百五。
土乘水上作浮田,
竹木交加草蔓延。
最是此間勤稼穡,
能同輸賦足豐年。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泰山自言高,精衛銜石飛。朝見精衛飛,暮見精衛飛。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豈惟成路蹊,崔嵬復崔嵬。
女面潔如玉,女身濯如脂。十四頗有余,十五十六時。婀娜懷春風,明月初徘徊。門中姊與姑,鄰舍雜姥嫠。人笑女無聲,人歡女長啼。昔昔重昔昔,皴痛不得治。有似食大鯁,禍喉連脅臍。
阿母喚不應,步出中間閨。女身亦非狂,女心亦非癡。向母問阿爺,阿爺誰所尸。昨日門前望,裂眼寧忍窺。爺仇意妍妍,走馬東西街。我無白楊刃,鍛作雙虹蜺。磨我削葵刀,三寸久在懷。一心愿與仇,血肉相齏臡。
仇人何陸梁,挾隊健如犛。前者為饑狼。后者為怒豺。小雀抵黃鷂,徒恐哺作靡。大聲呼縣官,縣官正聾蚩。宛轉太守府,再三中丞司。堂皇信威嚴,隸卒森柴崖。安知坐中間,一一梗與泥。何由腐地骨,鬼笑回牙欸。
孤小不識事,聞人說京師。京師多貴官,列坐省與臺。頭上鐵柱冠,獬廌當胸棲。獬廌角岳岳,多望能矜哀。局我頭上發,縫我當躬衣。手中何所將,血帛斑斕絲。帛上何所書,繁霜慘濛埋。細軀誠艱難,要當自防支。女弱母所憐,請母毋攀持。今便辭母去,出門去如遺。
是月仲冬節,殺氣爭驕排。層冰塞黃河,急霰穿毛錐。大風簸天翻,行人色成灰。夜黑不見掌,深林抱枯枝。三更叫鵂鵝,四更嗥狐貍。五更道上行,躑躅增羸饑。舉頭望長安,盤盤鳳皇陴。下著十二門,通洞縱橫開。
持我帛上書,鬻我囊中袿。跪伏御史府,廷尉三重墀。尚書幾峨峨,峨峨唱騶歸。頭上鐵柱冠,獬廌當胸棲。獬廌即無角,豈與群羊齊。李女倚柱嘯,白日凋精輝。結怨彌中宵,中宵盛辛悲。有地何摶摶,有天何垂垂。高城不為崩,高陵不為陀。為遣明府來,明府來何遲。
長跪向明府,淚落江東馳。女今千里還,女憂終身罹。女誠不敢紿,愿官無見疑。父冤信沈沈,沈沈痛無期。一日但能爾,井底生朝曦。死父地下笑,生仇世中刲。顧此弱賤軀,甘從釜羹炊。語中難成聲,聲如系庖麋。
明府大嗟嘆,嗟嘆仍歔欷。翻翻洞庭波,洞庭非淵洄。嶄嶄邛崍坂,九折無險巇。我今為汝尸,汝去行得知。爺仇意妍妍,舉家忽驚摧。勢似宿疹發,驟劇無由醫。同時惡少年,驅至如連雞。鋃鐺押領頭,畢命填牢狴。有馬空馬鞍,永別街西馗。
叩首謝明府,搦骨難相貽。昔為羝乳兒,今為箭還靫。遙遙望我里,我屋荒莓萊。寡母倚門唏,唏于杞梁妻。女去母啖柏,啖柏今成飴。雖則今成飴,母悲轉難裁。
女顏昔如玉,女發何祁祁。女口含朱丹,女手垂春荑。哭泣親塵沙,面目余瘢劙。宛宛閨中存,黧疾疑疾羆。姑姊看女來,簪笄不及施。鄰姥看女來,左右相呼攜。各各自流涕,一尺紛漣洏。
鄰姥少別去,媒媼從容來。三請得見女,殷勤致言辭。公子縣南居,端正無匹儕。金銀列兩廂,纖紈不勝披。身當作官人,華榮灼房幃。頗欲得賢女,賢女勝姜姬。回面答媒媼,身實寒且微。無弟無長兄,老母心偎依。所愿事力作,澀指縫裙鞋。安得隨他人,乖違母恩慈。
母年風中燈,女命霜中葵。須臾母大病,死父相尋追。棺槨安當中,起墳遂成堆。一一營事訖,姑姊可前來。為我喚長老,長老升堂階。為我召鄉鄰,鄉鄰麋如圍。十歲隨爺娘,幼小惟癡孩。十五銜沈冤,灌鼻承醇醯。二十行報仇,報仇苦且危。三年走大梁,趙北燕南陲。女行本無伴,女止亦有規。皎皎月光明,不墮濁水湄。斑斑錦翼兒,耿死安能翳。
自此旋入房,重闔雙雙扉。朱繩八九尺,掛向梁閒頹。鮮鮮桂華樹,華好亦何奇。葳蕤揚芳馨,生在空山隈。烈火燒昆岡,三日焰未衰。大石屋言言,小石當連養。蕭芝泣蕙草,萬族合一煤。燒出白玉姿,皎雪寒皚皚。玉以為女墳,將桂墳上栽。夜有大星辰,其光何離離。錯落桂樹下,千年照容徽。
儀鳳來丹穴,麒麟瑞圣時。
壺冰凝雅操,冠玉聳英姿。
敦閱今儒將,循良古吏師。
未登臺鼎貴,胡不到期頤。
魏氏當年禮斗壇,至今遺址在人間。
蒼梧已老煙霞淡,丹灶空馀歲月閒。
鈴鐸夜深驚睡鶴,幡幢晴影上空山。
后人自愧縻婚宦,不得追隨款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