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聞人必大 其二
長日林臯獨醉吟,
久貧如得顧家金。
屬文想見翻新樣,
執卷猶聞惜寸陰。
世上紛紛蠻與觸,
胸中歷歷古兼今。
有時出縱風煙步,
多謝攜筇數訪尋。
長日林臯獨醉吟,
久貧如得顧家金。
屬文想見翻新樣,
執卷猶聞惜寸陰。
世上紛紛蠻與觸,
胸中歷歷古兼今。
有時出縱風煙步,
多謝攜筇數訪尋。
漫長白日里我在林邊高地獨自醉飲吟詩,長久清貧卻如獲得持家的錢財般滿足。你寫文章定是構思新穎別出心裁,手捧書卷時仿佛能聽見你珍惜光陰的聲響。世間紛爭如同蝸牛角上的蠻觸之爭般瑣碎,你胸中卻清晰裝著古往今來的萬事萬物。有時你信步漫游于風煙之中,多感謝你拄著竹杖多次前來探訪。
林臯(gāo):林邊的高地,臯通“皋”,水邊的高地。
屬(zhǔ)文:寫文章,屬意為連綴、撰寫。
蠻與觸:出自《莊子·則陽》寓言,蝸牛兩角有蠻、觸二國,常為爭地而戰,喻指微小無謂的紛爭。
攜筇(qióng):拄著竹杖,筇為竹杖。
寸陰:短暫的光陰,語本《淮南子》“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此詩為贈友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聞人必大是南宋學者,與作者當為交游之友。詩中可見二人常相往來,作者通過詩筆贊賞友人的才學、勤勉與胸襟,反映了南宋文人以文會友、切磋學問的交往風氣。
全詩緊扣“贈友”主題,前半贊其才學勤勉,中幅對比世紛與胸境,末句謝其探訪,層次清晰。既展現友人的學識品格,又傳遞深厚情誼,體現了古典贈別詩重精神共鳴的特點。
寒江綠水楚云深,
莫道離憂遷遠心。
曉夕雙帆歸鄂渚,
愁將孤月夢中尋。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莫道秋江離別難,
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
隨意青楓白露寒。
松間白發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山觀空虛清靜門,從官役吏擾塵喧。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平明江霧寒,
客馬江上發。
扁舟事洛陽,
窅窅含楚月。
清江月色傍林秋,
波上熒熒望一舟。
鄂渚輕帆須早發,
江邊明月為君留。
長亭駐馬未能前,
井邑蒼茫含暮煙。
醉別何須更惆悵,
回頭不語但垂鞭。
源向春城花幾重,
江明深翠引諸峰。
與君醉失松溪路,
山館寥寥傳暝鐘。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南越歸人夢海樓,
廣陵新月海亭秋。
寶刀留贈長相憶,
當取戈船萬戶侯。
楓林已愁暮,
楚水復堪悲。
別后冷山月,
清猿無斷時。
一從恩譴度瀟湘,
塞北江南萬里長。
莫道薊門書信少,
雁飛猶得到衡陽。
叩齒焚香出世塵,
齋壇鳴磬步虛人。
百花仙醞能留客,
一飯胡麻度幾春。
月昃鳴珂動,
花連繡戶春。
盤龍玉臺鏡,
唯待畫眉人。
怨別秦楚深,
江中秋云起。
天長杳無隔,
月影在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