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
松間白發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山觀空虛清靜門,從官役吏擾塵喧。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松間白發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山觀空虛清靜門,從官役吏擾塵喧。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松樹林間有白發蒼蒼的黃煉師,童子一邊燒香一邊邁著禹步做法。我想尋訪桃源沿著溪水前行,忽然聽到雞犬之聲讓人心中起疑。前代賢人常常說起桃花源,我慚愧自己忝居武陵郡任職。聽說秦朝時避亂到此的人,至今都不和外界人互通音信。山間道觀是空虛清靜之地,卻被從官役吏的嘈雜聲擾亂。我暫時因查問民俗來到這真境,便想誠心皈依這道家之源。
黃煉師:煉師是對道士的尊稱,黃煉師即姓黃的道士。
禹步:道士在禱神儀式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
塵忝:謙詞,意為自己有辱于所任之職。
問俗:查問風俗。
道源:道家之源。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任職武陵郡時,游覽開元觀黃煉師院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紛擾,詩人在這清幽之地,聯想到桃花源的傳說,從而表達自己對寧靜、避世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桃源生活和道家清靜境界的向往,特點是將現實場景與傳說相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道家思想和避世生活的追求。
齋館寒燈獨不眠,譙樓更鼓晚風傳。夢歸戲彩花當戶,睡起推窗月在天。驚鵲南飛翔夜樹,征鴻北去沒春煙。詩成欲寄同心友,恐惹閒愁到客邊。
瑞靄祥光滿戶庭,高瞻黼座儼威靈。贊傳行禮千官肅,工奏登歌眾樂停。對越圣容深穆穆,降臨神馭遠冥冥。江湖翹首層霄上,愁絕孤臣兩鬢星。
公庭吏散集林雅,齋室端居免坐衙。春滿禁城偏此地,風傳歌管是誰家。遙瞻紫極懷天表,喜見彤云護日華。潦倒揚雄思獻賦,卻嫌詞藻近浮誇。
小齋端坐念離居,佳句傳來重起予。霄漢故人俱老矣,廟堂勛業竟誰歟。情同杜甫非耽酒,跡異虞卿懶著書。回首故山清夢斷,三年塵土滿征裾。
天涯目斷江南路。見芳草,迷風絮。綠暗花梢春幾許。小桃寂寞,海棠零亂,飛盡胭脂雨。
子規聲里山城暮。月掛西南夢回處。滿抱離愁推不去。雙眉百皺,寸腸千縷,若事憑鱗羽。
投曉行衢右,經旬別楚東。侵衣梅溽雨,吹面麥秋風。壟畝凝煙外,峰巒滴翠中。懸知鄉井近,漸喜語音同。
漸喜家居近,相望六驛間。脫身江左役,洗眼浙東山。鄉味初充饌,慈闈亦破顏。經過縠溪水,應笑鬢毛斑。
大家在里許
南山焦尾虎
牙爪利如鋒
日輪正當午
澤國初看淑景回,
芳園偏喜集仙才。
共憐柏酒尊中滿,
況有梅花雪后開。
塵世幾逢人日好,
賓筵今見客星來。
當歌且盡歡娛興,
一任城頭玉漏催。
柳陰庭院。簾約風前燕。著雨荷花紅半斂。消得盈盈綠扇。
竹光野色生寒。玉纖雪藕冰盤。長記酒醒人靜,暗香吹月欄干。
平昔相從三十年,
白云唯識皖公山。
當時肺腑半黃壤,
何用枯槁留人間。
子因南岳仙人得,
花自蓬萊海上來。
每歲枝頭春意鬧,
香風紅艷滿樓臺。
項王帳下鼓聲死,
項王帳中美人起。
君王進酒妾請歌,
起聽烏江咽殘水。
濛濛昏月墜江波,
艤船請公毋渡河,
不逢田父奈公何。
龍且馬童亦塵土,
從來駿骨青山多。
臣近市,識貴賤。我后知不知,胡不采衢諺。
臨淄十萬生齒多,家家粥踴可奈何。踴之價,浮于屨,不喔咻,誰歌舞。
仁人一言省于刑,頓教億兆無詛聲。修德更不誅祝史,海岱千秋思晏子。
鶯捎燕掠。脂殘粉褪無人覺。子規昨夜來相約。行遍江南,紅雨紛紛落。
斜陽一片閒池閣。捲簾休罵東風惡。馬嵬青冢都蕭索。料得黃昏,一樣憐飄泊。
寶莊嚴寺晚來過,
奈此傾欹窣堵何。
臥閣佛誰燒舍利,
上堂僧似病維摩。
黃龍會散犀香滿,
白馬經殘貝葉多。
賴有驪珠君袖落,
山門留鎮配東坡。
冬盡。手冷金針,愛與黃昏近。合歡□□深,匼匝紅池緊。
碧瓦雕甍,霜松銀粉,煨紫□、□□香沁。剔指才勻口脂潤,還倚鴛鴦枕。
鶴發雞皮休咄咄。老頭光面如圓月。一經鑄像守歡迎,男兒血。冤家孽。見了阿兄都滅絕。
廣坐稠人辭喋喋。熱心公益雙眥裂。朅來我亦有商量,交通摺。中國帖。不受恐君情意竭。
不受恐君情意竭。甚么銀子輕于葉。只因愛好有交情,風聲劣。人心別。秘密些兒休要揭。
三月云霓望,今朝雨澤傾。
祈求憑咒力,感激盡精誠。
柱礎沾云氣,堂階滴水聲。
上天生物意,于此復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