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一一
鄔那青青處,山高云半垂。
面面栽荊棘,游人到者稀。
寥寥五十載,昨是今何非。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鄔那青青處,山高云半垂。
面面栽荊棘,游人到者稀。
寥寥五十載,昨是今何非。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那片青翠的地方,高山之上云朵半垂。四周都種滿荊棘,前來游玩的人稀少。五十年時光匆匆而過,昨日的正確今日為何成了錯誤?太湖三萬六千頃的水面上,月亮映在波心的禪意能向誰訴說?
鄔那:禪語中常見的無實義助詞,或指某處特定青翠之地。
面面:四周、各個方向。
寥寥:形容時間流逝之快。
太湖三萬六千頃:太湖面積廣闊,此處極言其大。
月在波心:月亮倒映在湖心,喻指禪理如水中月般空明不可執著。
此詩為宋代禪僧偈頌,屬禪宗語錄體詩歌。創作于禪僧修行或開示期間,通過自然景象與日常體悟,傳遞禪理。宋代禪宗興盛,偈頌多以通俗語言闡釋佛理,此詩或為作者對修行中時空、對錯、禪意等問題的感悟記錄。
全詩以清寂之景起興,由荊棘阻路、時光流逝引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最終以湖月映心收束,暗含禪理不可言說的空明境界。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宋代禪偈“以景喻禪”的典型之作。
小筑茅茨鏡水濱,天教靜處著閑身。
平原不復賦豪士,甫里但思歌散人。
翠壁微泉時的皪,衡門疉嶂曉嶙峋。
子虛誤辱諸公賞,萬里輕鷗豈易馴。
見客道傍店,添衣江上村。
陂長風浩浩,山遠霧昏昏。
虛日人聲合,兇年菜色繁。
扶衰歸北闕,何以報君恩。
水滿池塘葉滿枝,曲廊危榭愜幽期。
風和海燕分泥處,日永吳蠶上簇時。
閑理阮咸尋舊譜,細傾白墮賦新詩。
從來夏淺勝春日,兒女紛紛豈得知。
殘漏聲中聽曵鈴,翩翩吹帽出郊坰。
雨余澗落雙虹白,云合山余一發青。
鐵馬蹴冰悲昨夢,朱顏辭鏡感頹齡。
歸來獨對空齋冷,鳥跡蒼苔自滿庭。
老雞喔喔桑樹顛,明星磊磊茅屋邊。
我興視夜不復眠,坐看朝暾浴虞淵。
開窗清風來穆然,拂幾洗研整蠧編。
火云崔嵬忽滿天,安得羲和徐著鞭。
垣屋參差綠樹邊,囚山光景餞華顛。
平川極目思秦地,大澤浮空憶楚天。
刺虎射麋俱已矣,舉杯開劍忽凄然。
此生終遣英雄笑,棘沒銅駝六十年。
夜宿華嚴寺,人扶到上方。
喚僧同看畫,避佛旋移床。
小雨不成雪,烈風還作霜。
鐘殘燈漸暗,趺坐黙焚香。
高棟虛簷六月涼,野人誰遣寄華堂。
炎威自避重重幙,清吹時生曲曲廊。
白苧出箱開疊雪,甘瓜隨刃落輕霜。
憑誰為報金羈客,滿帽京塵有底忙。
采藥游名山,物外富真賞。
秋關策蹇驢,雪峽蕩孤漿。
還鄉忽十載,高興寄遐想。
夢行河潼間,初日照仙掌。
坡陀荊棘冢,狐兔伏蓁莽。
悲歌易水寒,千古見精爽。
國讎久不復,驚覺泚吾顙。
何時真過茲,薄酹神所饗。
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飲其血,五谷自古惟聞名。
樵蘇切莫近亭障,將軍臥護真長城。
十年牛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風雨蕭蕭臥掩關,經旬登覽負溪山。
也知解送豐年喜,無奈難消永日閑。
平野橫吹看凌厲,畫簷高瀉聽淙潺。
城闉路斷吾何恨,濁酒枯魚亦破顏。
斯世元知少賞音,道存何恨死山林。
半生去國風埃面,一片憂時鐵石心。
閑看斷云成小立,偶穿修竹得幽尋。
故人已到梁州未,尺紙東來抵萬金。
墮絮飛花掠釣舩,天華寺下賞春妍。
縣多官府鳴騶過,僧少樷林避客眠。
出網長魚猶鱍鱍,爭泥新燕欲翩翩。
典衣剩買旗亭醉,已過旗亭六十年。
九日秋陰一日晴,山禽應喜我閑行。
幽吭弄暖閑相命,勁翮凌風遠有聲。
熟果啄余看核墮,細枝衘得欲巢成。
名園美蔭不飛去,似比交朋猶有情。
遲暮固多感,況此歲崢嶸。
霜霰忽已集,夜聞絡緯鳴。
青燈不解語,依依有余情。
銅瓶煮寒泉,中作笙簫聲。
沈憂能傷人,一夕白發生。
蓬萊渺云海,金丹幾時成。